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教育是教育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村儿童教育已取得重大进步,但仍面临着多重困境,如学校教育功能失调、家庭教育影响式微、社会教育缺失,网络的消极影响等几个方面。化解农村儿童教育的困境可以从提升学校教育能力、重振家庭教育以及完善社会教育资源、培养儿童的媒介素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引领着产业的改革,我国传统的农业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进行转变,农村劳动力也随即出现了剩余。农民为了创收将发展空间瞄向了城市,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收入,也促进了城市发展,但同时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特殊性,亲子关系以及家庭环境有别于传统家庭,所以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存在多种显著的问题。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汇总,整理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综合因素,并合理地提出了解决方案,以使我国农村地区广大留守儿童能够身心健康地接受小学期间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3.
冯帮 《河北教育》2007,(1):14-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人城市.由此而产生的流动儿童教育财政问题,即谁应为这些儿童支付教育费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流动儿童教育财政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两为主"流动儿童教育政策面临诸多财政困境,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积极性都不高,主要因为:(1)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流入地政府无法承担流动儿童巨额的义务教育费用。(2)以户籍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划拨方式不合理,流动儿童离开户籍所在地以后,客观上减轻了流出地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负担,而流入地政府并没有得到流动儿童相应的义务教育财政经费。(3)流入地公办学校规模有限,经费不足,无法满足所有流动儿童上学需要。(4)各种民办学校尽管承担了相当数量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财政支持。本文通过对公共财政基本理论的分析,提出解决流动儿童教育财政困境的基本思路:加大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明确各级政府财政分担责任;适时引入"教育券"制度;公平对待各类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进行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决策的价值取向,首先取决于社会发展目标与北京地区经济、资源和环境等承载能力之间的适应性。当前,有关部门在进行教育决策时,缺少道德角度的考虑,更多是一种社会发展策略上的考虑。在教育发展上始终应该公平优先,兼顾效益;在教育权利上应努力实现公平。教育决策是一种利益选择,照顾了一方利益一般会损害另一方利益,共赢是很难的,但最好能保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教育问题是社会问题的反映。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的彻底变化,但在社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之前,要尽力扩大教育公平或实现某种相对的公平,解决更加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析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从面向"三农"转为面向城乡,从单一就业教育转为就业与升学教育并重,从为本地积累新生劳动力转为向外地大批量转移新生和剩余劳动力,并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转移农民,转移前中后都需要教育支撑。现在出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主要是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接受的教育不够,因而制约了转移,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施全面教育.推进教育机会均等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似乎还设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流动的规模愈来愈大,与此伴随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探讨了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流动儿童作为弱势群体,遭受着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境遇。其原因在于城乡户籍壁垒,流入地政府教育职责缺失,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困难。通过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发挥流入地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质量等途径,有效保障流动儿童的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流动儿童"在城市中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着诸多困难,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虽然关于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政策已较为完备,为其在城市中公办学校入学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流动儿童"在入学机会、受教育过程、学业成就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平等的问题。本研究以湖州市吴兴区农村小学为例,针对"流动儿童"在农村小学受教育的过程,从学校(包括教师)、学生、"流动儿童"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由于产业间收入的差异的刺激而造成劳动者对高收入的向往和行为取向,与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状况没有直接关联;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由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部分劳动者被排挤出劳动岗位成为闲置的劳动者需要转移到其他行业;对此理论和实践都足以证明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澄清两者关系的目的在于引起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高度重视,而不能被自发形成的农工潮现象所迷惑,从而切实制定相应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  相似文献   

13.
试析流动儿童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进城务工造成流动儿童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发展不健全、无学可上等现象出现。原因之一来自流动儿童父母,二是现行法规、政策对流动儿童的不公平待遇。要改变现状,必须提高流动儿童及其父母自身水平,推行、落实新教育政策,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实现流动儿童公平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从1998年前后以来,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全面关注阶段和深入研究阶段,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梳理已有研究成果,了解存留的研究空间,是进一步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关于学生流动对教育影响的理论探讨 首先,有必要说明美国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常使用的术语。很多学者使用了“学生流动”,一些学者使用了“转校”,实际上,二者的含义基本一样,都是指学生“非升学原因的学校变更”。本文也不加区别使用“学生流动”和“转校”。  相似文献   

16.
吴卫东  陈波浪  王快学 《教师》2010,(30):127-128
当“留守儿童”这一新词在近几年出现在社会上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十分棘手已成不争的事实。“问题学生”即患有“留守综合症”的学生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学校就应承担起对其进行良好教育的责任。据2009年全国妇联公布数据,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为2300万,占儿童总数的13%,并逐年呈增长趋势,而农村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的88.2%。  相似文献   

17.
流动儿童教育的不连续性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儿童跟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里上学,容易发生无学可上、不能按照正常时间入学、中途转学、辍学、升学困难和教学内容不衔接、教学方法不适应等教育不连续性的问题。流动儿童教育的不连续性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学习及其教育质量,这已经成为这个群体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需要尽快提供治理措施,以提高教育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亮 《今日教育》2005,(7):32-34
城市流动儿童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大规模流动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引人注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王宗太 《学周刊C版》2019,(22):163-163
近年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还面临着很多困境,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才能有效引导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篇文章主要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且提供了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希望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也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主要标志,城市化是现代明发展不可逆转的走向。对农村青少年来说,城市化进程对人才的旺盛需求拉动了教育需求,提供了更多改变自身生存环境和条件的机会.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也给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很多困惑。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除了面对观念转变、评价滞后、师资匮乏、经费制约等共同的困难和问题,还有教育的城市化倾向所带来的困惑,既要适应课程设置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困境,又要满足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是面向农村需要还是城市需要,成为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