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韩影 《今日教育》2010,(7):32-33
1997年以来,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先后在部分中小学进行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提升薄弱学校等有明显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小班化教育代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蕴涵着现代教育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2.
小班化教育实验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更新观念,营造小班化教育的良好氛围为保证小班化教育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小班化教育领导小组。在教师配备上,选拔了政治素质好、师德素养高、业务能力和事业心强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小班化,就是小班额化。它以30人为限额,24人为最佳。24人,组合最灵活,宜于采取分组教学形式;24人,符合教师的关注幅度,宜于教师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避免出现厚此薄彼、雨水不均的弊端。同时有利于学生个性发挥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形成不遗漏、不放弃和面向差异、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二、锤炼队伍,构筑小班化教育的坚实基础首先,抓提高领导自…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小班化教育”虽然发端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在我国的历史也仅有七八年,但它以其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的巨大优势,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2000年秋季,我们二七区永安街小学借鉴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开始了“小班化教育”实验。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不但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个性得到发展,交往能力、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品德行为问题日益减少;而且教师的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1997年9月,为了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城市相匹配,为了满足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尤其是接受良好教育的迫切需求,也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义务教育,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对上海市10所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小班化教育”首轮试点。3年过去了,全国瞩目的上海“小班化教育”的研究进展迅猛,研究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研究的学校由最初的10所发展到2000年9月280所,研究主题不  相似文献   

12.
实行小班化教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有效地解决素质教育中教育平等与效率、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师生情感沟通和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校教育实验是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由于主客观的各 种原因,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实验的开展状况不尽人意,表现为八个“缺乏”,即缺乏 规范性、缺乏统筹性、缺乏组织性、缺乏计划性、缺乏严肃性、缺乏现实性、缺乏历史 观、缺乏辩证观。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地的一些小学开始了“小班化”教学的试点,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欢迎和青睐。于是,各地不断地扩大了试点,试点的小学越来越多,试点的班级也在大幅度地增加,如今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然而,人们对“小班化”教学的认识却很不一致。有的认识甚至很片面,有的报道也是浅层次的,很容易把人们的认识导入误区。为此,笔拟就“小班化”教学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15.
周丹枫 《中学教育》2002,(5):36-37,27
一、小班化教育的提出教育的发展总是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 ,当它进入 2 1世纪时 ,教育面临着两大挑战 :其一 ,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 ,它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优质教育 ;其二 ,已基本实现小康的市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 ,有机会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尽快实现成材的愿望。这两种需求 ,推动着上海的教育逐步走向优质化、精致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正进入由"形似"向"神似"转换的阶段,众多表面程式化的问题面临科学理性的挑战.小班化教育环境的效益问题、小班化教学的"大班模式"问题、学校"特色"与学生个体"特长"游离问题、"小班化"的教育政策配套等问题,已构成了小班化实验深入推进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已普遍开始推行“小班化教育”。如1998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关于缩小班级规模计划的通告,要求全国努力将小学1—3年级的班级规模控制到18人以内。到1999年11月,已有加个州采取了缩小班级规模的革新措施。我国的不少城市也在试验和推行“小班化教育”。如上海市1997年对10所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小班化教育”试点,而到了2000年9月,参与“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学校已达到280所。青岛市推行“小班化教育”的学校也已达到了51所。就连一些中小城市的学校,也按“小班”模式设计和创办了起来。这种“小班化教育”迅速发展的趋势,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为此,笔者愿以本文作引玉之砖,以求引起这一方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进步、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要求我们的教育改变原有的粗放、简单和生硬,变得人文、精致和生动,不断追求科学化、人性化。有人说:成功的教育,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孩子得到自身应有的发展。在时代的呼唤下,各种教育改革纷至沓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模式百花齐放。在教育的百花园中,小班化教育像一株米兰,悄然绽放,散发着诱人的馨香。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家长纷纷把孩子转到县城学校就读,在农村中小学自然形成了30人左右的小班。农村中小学自然小班的出现,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所推行的优质化教育的小班不同的是非有意为之,而是农村教育的一种无奈选择。如何发挥自然班级规模小的优势,实施小班化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的一大契机。  相似文献   

20.
张锦堂 《上海教育》2001,(10):44-46
“小班化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运用“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育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