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义世界源于生活,意义世界的动力源自生活的内在矛盾。只有根植于生活的教育,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基于关注意义视域的道德教育,是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是注重情感与理性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育,同时也是个体与社会价值取向相结合的教育。对于社会而言,个体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相结合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关注意义的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按照积极意义的原则指导自身行为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具有双向互动性:生活世界构成了道德教育活动的背景;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味着道德教育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性重构。道德教育应回归真实的而不是理想的生活世界,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生活世界,充斥价值冲突而不是故意掩盖矛盾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生活·道德·道德教育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鲁洁 《教育研究》2006,27(10):3-7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中心所在.这里的"中心",即指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和目的,同时也是道德教育过程中基本方式的有效参照.因此,把握道德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应该以对生活世界的理解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刘欣  朱成娟 《文教资料》2007,(30):57-58
本文从理论层面解读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在实践层面贯彻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贯彻生活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教育的世纪走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道德教育不仅具有适应社会文化的功能 ,而且具有选择社会文化的功能。新世纪我国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期待 ,就是教会人们选择道德价值取向。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的确立是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趋向 ,其思想体现在 :强调主体道德素质的培养 ,重视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 ,反对单纯的道德灌输 ;人文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格 ,人的道德素质取决于人文教育的品质 ;个性化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 ,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根基 ,个性化与生活化整合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当代道德教育向关注人的生命意义与生存境遇的生活世界回归,是生活的呼唤。生活对道德生长具有本体论意义,道德与生活须臾不可分离,它为了人的美好生活而存在,为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提供价值参考。道德教育需要理解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直面现实生活的道德困惑,在生活实践中获得道德体验,从工作伦理走向对话伦理,并坚持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当代道德教育向关注人的生命意义与生存境遇的生活世界回归,是生活的呼唤.生活对道德生长具有本体论意义,道德与生活须臾不可分离,它为了人的美好生活而存在,为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提供价值参考.道德教育需要理解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直面现实生活的道德困惑,在生活实践中获得道德体验,从工作伦理走向对话伦理,并坚持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教育的高效。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仍然需要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生活世界中的道德是应如何生活还是事实上如何生活;基本的道德认识是把道德看成是道德德性还是权利;“做人”的道德规范是否完善。在现代性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切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关切道德规范背后的道德权利教育;关切“做人”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这些问题不解决,学校道德教育即便回归生活世界也无法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是充满意义的世界。行走在意义世界中的人是道德生活的主体,并在道德生活的实践中追求超越。正是基于道德生活本身的意义性,道德教育有意义既具有个人价值又具有社会价值。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道德教育,以生活这本大书为教材,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了生活而教育,使道德融合于生活,从而实现过一种有道德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11.
教授只能让学生掌握关于道德的理性知识 ,并且主要是理智理性的知识。学生对道德的实践理性知识的掌握 ,以及他的德性的真正形成 ,须仰赖于包括课堂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只有建立在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与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相统一的基础上 ,亦即向道德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基础回溯 ,我们的道德教育才能找回它的价值和效能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旨在挖掘制度的道德教育意义与价值,通过促进道德教育发展的制度安排,来阐释制度背景下道德教育持续推进的基本原则、可行途径和发展方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3.
当代学校德育生活向度的弱化是德育失效的重要症结之所在,而儒家德育却极为重视道德教育的生活向度。以儒家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方式为借鉴,探寻学校德育回归现实生活的基本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德育应该坚持"生活世界"与"道德世界"的有机统一;坚持"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的内外互动;坚持"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双向引导;坚持"行为锻炼"与"言语说教"的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现代性的道德教育是基于对话的道德教育 .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旨在凸显人的主体性、价值性 ,强调个体的理性自觉 ,强调个体德性的自主生成。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个体原则、开放原则 ,基本策略即营造自由的交流情景、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的质询意识、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我们提出对话性的道德教育 ,所关初实际上并不只是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一种策略与方式方法 ,更重要的是 ,它关切我们对待学生 ,对待每个人 (包括教育者自身 )、对待个体德性生成、对待道德教育本身的态度 ,关切我们切身教育实践的基本姿态。  相似文献   

15.
叶飞 《教育导刊》2008,(9):37-39
生活世界有两种基本形态: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道德教育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土壤,也无法脱离可能生活的目标指引。本文从道德教育的根本属性出发,认为道德教育应基于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性重构。在可能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解读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贯彻生活道德教育。在此基础之上,分析道德教育对我国社会控制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知性转向生活:道德教育的价值回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性道德教育剥离生活,使德育陷入抽象、虚假的困境,失去了生命力。生活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找回了道德教育的价值和效能,成为真正的德育。  相似文献   

18.
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应与生活世界密切相联,以生活世界为基础,在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用日常的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代替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而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动态的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教育,并在适应的基础上超越现实生活世界,走向一种未来的可能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向生活回归是当前中外道德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我国也明确把生活化理念作为中小学品德课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生活道德教育的观念要想落到实处,除了还有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仍需探讨之外,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即主体性原则、方向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20.
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教授只能让学生掌握关于道德的理性知识,并且主要是理智理性的知识。学生对道德的实践理性知识的掌握,以及他的德性的真正形成,须仰赖于包括课堂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只有建立在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与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相统一的基础上,亦即向道德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基础回溯,我们的道德教育才能找回它的价值和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