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道德教育转化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并外化为大学生道德行为的过程,是内外转化彼此结合、互动的过程。只有探讨道德教学过程内外转化模式,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真正认同和接受道德规范,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2.
要构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首先要摒弃错误的人与自然关系论.其二要明确建立一种良性与理性并存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其三要把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内化为一种道德品质,外化为一种道德行为.这个社会只有问题深入每个人的内心,每个人都从内心有改变的意向与行为,社会才会不断走向光明,人与自然才能根本上达到一种和谐共生,从伦理学意义上来谈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是最需要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道德教育的构建应该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是教师接受外部影响并将道德规范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的过程。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外部因素很多,例如教师生活的社会环境,各种思想、化环境、生活环境、学校环境等。作为学校管理,应采取有效措施,为教师良好道德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把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行为的内在力量。因此,新世纪有必要加强对教师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4.
喻穹  刘博 《函授教育》2003,7(5):93-96
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是指教师将获得的公共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外化为个体行为能力、指导实际的过程。一个实现了知识转化的教师,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形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固定的、整体的教育信念,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观念、公共教育知识本身的可转化性及将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的教育承担者都会影响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教师道德监督机制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 ,既要靠“自律” ,把教师道德规范和原则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意志 ,践行于教书育人的工作之中 ;又要靠“他律” ,用健全的监督机制促使教师的行为符合师德规范 ,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达到理想的师德境界。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已实施一年多,教师们的头脑中积淀着层层叠叠的新观念,对于一个人来讲,让其了解一种新观念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了解了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行为,只有当新的观念真正被其认同,内化为一种理念的时候,才能成为转化为行为的动力。为彻底转观念为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使教师们由实践型向研究型转变,我们育英小学做了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教育改革只有触动课堂才是彻底的,只有触动课堂才可说明改变了学校生活和教师行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方面都能有收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我们每位教师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课改带给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机遇甚至惊喜的同时,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农村教师许多的挑战。教师如何将新《纲要》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外化为教育的行为,是课改下教师成长的“瓶颈”,而教研是实现教师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化的中介。园本教研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构筑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平台,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9.
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是指教师将获得的公共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外化为个体行为能力、指导实际的过程。一个实现了知识转化的教师,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形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固定的、整体的教育信念,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观念、公共教育知识本身的可转化性及将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的教育承担都会影响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职业者所应遵循的与该职业有关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对于该职业的热爱、对职业规范的遵守以及从事该职业所产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乐于承担起职业连带的责任并尽最大努力完成好自身的职责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而职业道德的实现既需要职业规章制度的保障 ,又有赖于道德规范的力量。任何一种职业对于从事该职业者都有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不例外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也只有那些讲究职业道德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然而 ,伴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兴起 ,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滑坡 ,这主…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没有感觉的橡皮人、怀揣梦想的可燃人以及充满力量的自燃人是教师发展中比较常见的三种类型.只有转化橡皮人、扶助可燃人、激励自燃人,才有希望成就个人之梦、教育之梦、中国之梦.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行为美是功能美教师行为并不都美,只有建立在教师行为善基础上的教师行为才可能是美的。教师行为善是教师善的具体表现,指教师的行为符合教师工作、教育活动的目的,能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从根本上说,就是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13.
姜岚 《科学教育》2007,13(2):60-61
校本教研就是在"本校"展开的教学研究,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教师个体身上的研究,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而校本教研就是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就是要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所以校本教研是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1.思想道德素养我们必须热爱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行为只有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教师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取决于他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他的课乃至喜欢他这个人,只有心灵才能呼唤心灵,只有人格才能赢得人格。所以着眼于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必须:①着眼于教师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培养会生活的人,进行如何做教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条促使教师成为研究的道路。只有当教师的教育与研究交融在一起,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为时,教师的教学才具有了教学哲学的意义.教师的行为也才更富有理性的内涵.老师才真正成为“教育家”。在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精心培养实施新课程改革主体的中学教师.使得他们提高的教育科研索质.  相似文献   

16.
杨胜 《教学随笔》2009,(7):92-94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1、目标引领行为。 只有明确了目标,奋斗才有方向,注意力才会集中,行为才会围绕目标转,精力才会集中,事情才能做好,预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信念、态度、行为是构成文化的三个有机构成要素。就教师文化来说,教师的信念处于其中的最深层次,它是无形的,只有通过教师的态度所起的中介作用,才能在教师的行为上得以显现。教师的信念、态度、行为以及这三个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审视与剖析教师文化构建机制的一把钥匙。衡量教师文化是否生成,关键要看教师信念是否确立,并体现为信念引领下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与态度相对应的外在行为方式。教师文化构建应重在确立教师的崇高信念,形成教师的积极态度,并最终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行为美是功能美 教师行为并不都美,只有建立在教师行为善基础上的教师行为才可能是美的.教师行为善是教师善的具体表现,指教师的行为符合教师工作、教育活动的目的,能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从根本上说,就是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想为学生的心灵远航点亮一盏灯,教师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道德楷模作用.要为学生的内心道德法则奠定坚实基础.每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敬畏这些道德规范,自身才会积极地对自己的行动进行意志约束.还要为学生的道德自我评价树立标杆:既要让每个学生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也要让他们学会理性评判自己或判断别人已经做出的事情是否符合道德准则,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理念只有经过教师的理解与转化,才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其效果。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需要教师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