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校作为关怀的实践共同体,是以建立和维持彼此充满关怀的关系为宗旨的,强调关怀体系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处境不利儿童学校生活的心灵感化和充实的历程。俄罗斯实施学校关怀,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机构接受处境不利儿童,实施融合关怀,目的是努力促进处境不利儿童的责任感、存在感、自尊感、合作意识和感恩精神能够形成。本文试从俄罗斯实施学校关怀的理论和实践的两个视域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社会转型之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俄罗斯政府尤为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健康成长的问题,并提出了处境不利儿童道德关怀的理念.此理念的核心目标就是以平等、理解、尊重、宽容为原则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心灵关怀,抚慰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针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家庭关怀,目的是强化家庭关怀的功能,让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灵觉醒,调动他们的理性功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生存环境,提升他们生存和发展的质量,从而积极拓展他们生命的精神空间和精神内涵.本文全面介绍当前俄罗斯针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家庭关怀的内容,以期引起国内同行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家庭关怀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处境不利儿童道德关怀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关怀这一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俄罗斯联邦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处境不利儿童受教育的问题.俄罗斯的处境不利儿童有权力接受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按不同的处境不利儿童群体设立社会收容教学一教养学校,融磁学校,心灵康复学校、普通寄宿学校等接纳这些儿童学习.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俄罗斯政府及其教育理论家们针对处境不利学生道德关怀理念的分析和完善我国处境不利学生道德关怀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对心灵活动教育对策的两个视域展开了分析,诠释了心灵关怀是俄罗斯当前处境不利学生实施道德关怀理念的核心内容,并提出实施心灵关怀要以平等、理解、尊重、关爱、宽容为原则,要以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为实践共同体,来完成处境不利学生心灵的唤醒,让他们理解生存及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对处境不利儿童社会关怀的主要手段是沟通、互动和控制三种. 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沟通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围绕着社会工作者的沟通,包括社会工作者与处境不利儿童每一个人的单项沟通,也包括就一个问题的依次沟通,另一类是所有社会公民积极参与的自由式的沟通,这种沟通建立在对所有社会公民积极性充分调动的基础上,是一种所有社会公民都实际进入的沟通形式.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各国对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具有相似的社会发展水平,这使借鉴印度解决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探索成果,更具可能和现实意义。运用文献检索与分析的方法,介绍印度独立后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概况,对法律与财政、政策与项目和非正规学前教育三个方面的措施进行分析,从中获得解决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启示。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建议:建立健全保障与支持系统、政府切实重视并干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师资建设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及对策,促进我国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开辟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俄罗斯的德育发展也开始了新的历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德育,是俄罗斯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连续体,它不仅承袭了俄罗斯传统的德育观,也发展出新的时代特质。这种特质就是处境不利儿童心灵德育的建构。上个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的处境不利儿童群体中存在大量的流浪、吸毒、自杀等危害其自身生存及生命的现象,对此,国家施以了一系列呵护政策,于是出现了“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灵呵护”一词。  相似文献   

9.
解决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公平的推进。OECD为消除成员国中儿童发展的差异,维护处境不利儿童的地位,于2017年发布《面向全民的教育机会:克服生命过程中的不平等》的研究报告,分别从入学机会、学习质量和家庭资源三个维度分析了处境不利儿童的现实样态,在此基础上从分配教育资源、完善课程管理和提供家庭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借鉴OECD解决处境不利儿童问题的经验,我国对处境不利儿童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深化普惠性学前教育制度建设,建立综合有效的学前教育课程质量测评体系,多方联动为处境不利家庭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身上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心灵关怀的缺失。学校教育肩负着关怀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的重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是指教师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中,要给他们投注积极的情感反应,唤醒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希望,获得面对留守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道德关怀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怀实践的重要维度,助人成长是其根本目的,精神建构是其主要内容,全民关爱是其重要机制。但是教育实践中却存在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关怀缺失的三重三轻现象,即重物质关怀而轻精神关怀、重外在形式而轻内在实质、重显性危害而轻潜在机遇等。实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关怀,必须承认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主体地位,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关怀实践符合道德的要求,营造全民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学校关怀:打造"留守儿童"成长的生命绿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关怀的缺位,阻碍了身心的正常发展。学校应该填补留守儿童家庭职能的空白,让学校关怀为农村留守儿童打造一方生命成长的绿洲。  相似文献   

13.
对处境不利儿童群体的保护和救助已成为实现整个儿童群体权利保障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二十多年来,我国处境不利儿童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判断标准变得更为模糊,这对完善与发展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增加了难度。为了明确当前我国处境不利儿童的构成这一基本问题,本文尝试从导致不利处境的环境因素出发,将处境不利儿童划分为社会处境不利儿童、家庭处境不利儿童、学校处境不利儿童和边缘儿童四大类,并对每一类进行了概念梳理和构成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在对道德关怀和精神重建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道德关怀是帮助灾区儿童实现精神重建的有效策略;平等、理解和对话是道德关怀的实施基础和重要原则;全面和谐发展是对灾区儿童实施道德关怀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学校道德捍卫的使命--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学校课程在面向21世纪时其心智和道德上有诸多缺失。诺丁斯断言,教育目标应该注重学生通过参与“关怀”实践,促进发现目标和意义这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教育应该围绕“关怀主题”进行组织,而不是传统的惩罚和规训。  相似文献   

17.
梦鸽 《文学教育(上)》2013,(22):142-143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建设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若对处境不利儿童营养不良状况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将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上的中心城市,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这里北靠京津,南连胶济,是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19.
当代我国弱势儿童德育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弱势儿童道德情感淡漠、道德判断标准模糊、道德意志淡薄等问题。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对我国弱势儿童德育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启迪,在实践中应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关怀式道德教育体系和道德情感作用机制,建设弱势儿童德育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多样化促进弱势儿童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20.
论学校考试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的学校考试重在记忆性质的“知识”这一低浅层次,而忽视了它的文化精神层面,即学生通过考试体验和提升自身价值的人文需求。人文关怀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学校考试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主要是考试目标只注重认知领域,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等,因此考试应从考试环境、教师监考、试卷编制和考试评价四个方面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