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体育师友》2018,(5):25-26
基于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技能特点,分析乒乓球正手攻球的运动记忆规律,厘清正手攻球的前摄干扰与正迁移,理解正手攻球教学的热身损耗原理,建立合理的正手攻球长时记忆动力定型。在现实教学中,依据正手攻球的运动记忆特点与遗忘进程,认清大学生学习动机、运动基础与性别的差异,进行乒乓球正手攻球运动记忆的教学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现行的武术套路教学中的运动技能遗忘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新授课的运动技能的遗忘在课后6小时至12小时期间速度最快;大难度动作与遗忘无相关,而每次课的教学负荷(动作数目)却对短期遗忘有重要影响,阀值区限为6~7个动作;课上教学时高重复次数与课下复习时高重复量对克服中长期运动技能的遗忘具有同样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初级长拳第三路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熟记动作路线,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学生往往因武术动作难以记忆而产生学习畏难情绪。在考试或比赛中,因遗忘动作而影响成绩的学生也不乏其人。多年来,武术教师一直在为提高动作记忆效果,防止动作遗忘而努力探讨和实践。如何在武术教学中掌握遗忘规律,克服遗忘障碍,提高教学效果呢?本文试图在教学中通过对比实验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遗忘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记忆恢复"现象确实存在;音乐对竞技健美操的动作遗忘有延缓作用;教学衔接点、空间变换是构成竞技健美操动作遗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视障运动员动作记忆感觉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借助加工分离的实验程序,以视障运动员(包括盲童和低视力运动员)为实验组,低视力和明眼学生为对照组,非言语为实验材料,对视障运动员动作记忆感觉道效应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和测验阶段感觉道的改变,对动作内隐记忆影响较大,对动作外显记忆则影响较小;视障运动员的意识性提取成绩显著优于视障学生,而两者之间的自动提取成绩几乎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研究尝试从基础理论层面着手,以动作记忆为切入点,通过再现法来探究动作操作的记忆进程以及动作操作的记忆特点,为运动技能的学习提供心理方面的理论支持,进一步为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展嘉  李天晴  张冰 《体育科研》2015,(3):49-51-71
探讨了记忆编码后短时有氧运动对长时记忆的影响,以及运动强度这一因素在短时有氧运动与长时记忆关系中的作用。实验选取48名在校大学生(男女各半),分为控制组、低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运动组进行30 min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控制组则不进行运动。通过测试一周后对之前学习的中性词汇的再认成绩来评价长时记忆固化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有氧运动强度对长时记忆固化的影响存在差异:高强度短时有氧运动能够显著提升长时记忆固化水平(P<0.05=,低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对长时记忆固化水平则不产生显著影响(P >0.05)。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长时记忆的影响不随性别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进行武术记忆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忆策略是影响运动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者以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武术教学实验,发现记忆策略的训练有助于大学生武术运动成绩的提高,它不仅表现在对动作记忆的数量上,对动作记忆的规格也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 任何一种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如果不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巩固而深刻的动力定型,一段时间后这种知识或技能就会自动消退或遗忘。而抑制这种消退的基本手段就是及时进行复习。多年来,人们对“及时复习”的理解,一般认为就是复习时间越早则效果越好。这种概念来源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著名的遗忘曲线理论,即学习的遗忘的进程在刚熟记之后特别快,然后便缓慢下来。例如在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就达到了41.8%,可是在学习31天之后,遗忘也不过才达到78.9%。因此,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如果复习时间越早,大脑中保持的材料就越多,当然复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可是,艾宾浩斯所采用的学习实验材料都是关于思维知识学习方面的,如无意义音节、字母、词组和图形等。而在体育课中学生所学习的主要是一些需要身体参与活动的技术动作。体育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类研发的运动干预方案对不同类型学习困难小学生脑执行功能改善的有效性,进而为促进小学生脑执行功能健康发展提供可选择的精准运动干预方案。方法:依据运动干预改善小学生脑执行功能发展的多路径理论,针对不同类型学习困难小学生脑执行功能发育特征,分别开发"趣味游戏+花样跳绳+花样跑步"(针对语困小学生)、"合作游戏+武术操+花样踢毽"(针对数困小学生)、"篮球"(针对双困小学生)运动干预方案,采用2(组别:实验组、对照组)×2(类型:学困小学生、普通小学生)×2(时间:前测、后测)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组实施10周的运动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育课内容,实验前、后采用脑执行功能测量工具全面评价不同类型学习困难和普通小学生的脑执行功能。结果:(1)从脑执行功能发育特征上看:语困小学生的刷新功能水平低于普通小学生,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抑制、转换功能与普通小学生无显著性差异;数困小学生的抑制功能水平低于普通小学生,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刷新、转换功能与普通小学生无显著差异;双困小学生的抑制功能、刷新功能和转换功能水平均低于普通小学生,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2)从运动干预方案的有效性上看:"趣味游戏+花样跳绳+花样跑步"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语文学习困难和普通小学生的刷新功能;"合作游戏+武术操+花样踢毽"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数学学习困难和普通小学生的抑制功能;"篮球"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双困和普通小学生的抑制、刷新和转换功能。(3)从脑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上看:"趣味游戏+花样跳绳+花样跑步"方案对语文学习困难小学生刷新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普通小学生;"合作游戏+武术操+花样踢毽"方案对数学学习困难小学生抑制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普通小学生;"篮球"方案对双困小学生抑制、刷新和转换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普通小学生。结论:(1)语文学习困难小学生刷新功能发育水平低于普通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小学生抑制功能发育水平低于普通小学生,双困小学生抑制、刷新、转换功能发育水平均低于普通小学生。(2)分类开发的运动干预方案能够针对性的、有效的改善不同类型学习困难小学生的脑执行功能,且改善效果优于普通小学生。  相似文献   

11.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体育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遵循"以学定教、少教(讲)多学,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而根据学生性别、性格、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综合因素进行的小学体育分组分层教学,从"以学定教"切入,是实现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体育分层教学,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相应的发展平台,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练习积极性;能以每个学生为本,解决个体差异问题,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运动技能;能较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能使教学氛围更融洽,交流更顺畅,学生思维更活跃,主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身心愉悦,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第四节提出了"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清晰可量化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困难的目标,这个目标困扰了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至今未能有效达成。当体育运动(sports)变成了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后,其文化属性、参与义务、内容特点、训练周期、时间地点、学习集体形式和规模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运动技能有效习得背后原因。具有"学生在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上可以进行比较长时间的专项化学习"特征的"走班制教学"现行课程体系下有效实现"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有效课程模式。从小学开始进行"走班制教学"应不会导致学生形成身心伤害的"过度早期专业化训练";如果做好体验性的事先学习,三年级学生应可以正确选择自己的项目;"走班制教学"应不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全面发展;"走班制教学"应不会限制学生多种爱好,其终身体育也不会因此变窄;"走班制教学"不但不会影响体育教师的"一专多能",反而会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访谈法,对中小学体育课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为人师表,提高教师感召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及中小学阳光体育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14.
人类运动技能学习的脑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脑机制。基于大脑的整体观点,从运动完成的基本神经过程、中枢神经不同层次(部位)间对运动执行具体控制的工作平台、运动学习的神经基本过程、运动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统一过程、动作重复练习与运动学习的脑机制等5个方面分析数个大脑区域的活动,以及它们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可行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存在观念陈旧、教材内容老化、教学内容选择面窄、片面追求教学过程的正规化等弊端,严重束缚着学生身心的发展。把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小学体育课程资源,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又能深化体育课程资源改革,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健康学习力作为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力、学习持续力四者的结合,是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与运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学习状态。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力的高低,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养成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以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力的构成与培养为研究内容,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各年龄段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体育兴趣。文章对忻府区9所中小学随机抽取的300名学生进行了体育学习兴趣年龄特点的量表调查,从不同维度分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体育兴趣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整个小学阶段兴趣盲目、不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且具有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初中是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兴趣开始分化的阶段,而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兴趣却随着年级的上升而经历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曲线态势,且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分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川渝地区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川渝地区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认识整体上呈中等水平,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的认知存在差异性(P=0.022〈0.05),同时对该群体的体育学习态度进行了结构模型的构建,得出体育学习认知、情感、意向对整体结构均具有一定的作用效应,其中体育学习认知的作用效应最大(0.69),体育学习意向的作用最小(0.41)。  相似文献   

19.
体育游戏可以使单调乏味的体育课变得乐趣横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新课标为视角对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对比法和问卷调查法从实践中检验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研究表明体育游戏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并且在准备活动、技术动作的学习,整理放松活动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从体育教学过程宏现层面上理解运动技能习得过程,试图重构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框架,并将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各因子转化为可操作性变量,运用AMOS数理统计软件,对开放性运动技能形成路径(以排球项目为实例)和混合性运动技能形戍路径(以背越式跳高为实例)进行分析.路径分析表明,无论是开放性运动技能学习还是混合性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原有身体素质越高,运动技能学习掌握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运用在混合性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作用系数为0,没有作用力,可能与该运动技能项目的特点有关,单纯的机械重复运动,缺乏一定的策略性;在开放性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作用力仅次于原有身体素质,总作用效应为0.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