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药物首次被批准用于对艾滋病的预防。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经济衰退,正在削减对艾滋病研究的资金投入,相关研究机构也不断被精简。人们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加大投入,以打好人类抗击艾滋病的关键一役就像是为了给7月底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艾滋病大会"暖场",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7月16日批准了一种艾滋病预防药物上市,这种名为"特鲁瓦达"的蓝色药片一经推出,媒体就兴奋地宣称,"抗击艾滋病的新时代到来了"。这是自人类发现艾滋病31年来,首次批准一种药物用于未受感染人群的预防。一个月前,FDA刚刚批准了另一个与艾滋病有关的新产品——首个可供人们在家里使用的HIV抗体测试盒。随着这两则  相似文献   

2.
UNAIDS 从l986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就开始在联合国范围内负责艾滋病的宣传与防治事宜,帮助各国开展各种项目。到90年代中期,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加快,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造成了广泛的冲击,世界要求联合国做出更大的努力。1996年,联合国将5大国际组织召集在一起成立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简称:UNAIDS),这5个组织分别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该组织总部在瑞士的日内瓦。现在的项目  相似文献   

3.
张姝 《新闻实践》2015,(2):47-49
都市快报世界艾滋病日报道实践在众多疾病当中,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费用在中国是由国家免费提供的。在每年几十个疾病的宣传日中,也只有世界艾滋病日,历届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当天都会到医院探望艾滋病患者。从这一个视角可以看出,艾滋病虽然也是人类疾病的一种,但作为新闻报道,却又不仅仅局限在医疗与医学的报道范畴。对艾滋病的报道,题材更广阔,其政治要求、全局要  相似文献   

4.
一周观察     
如果说在十几年前,艾滋病对于人类的还只是一个略显模糊的话题,那么7月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联合国第14届艾滋病国际大会则提醒人们,现今,艾滋病的危害已经成为全体人类无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2007年12月1日,胡锦涛同志看望艾滋病患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对患者的关怀。本文分析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有关艾滋病报道的发展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反映了编辑工作者在报道社会热点问题上策划的调整和优化,可供各位同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1988年1月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其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从1988年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起,我国报纸就开始了对艾滋病议题有意识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项目执行主席彼得·派特曾经说过:"当涉及艾滋病时,记者的影响比医生的影响更大."①自1981年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被诊断至今,艾滋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了作为一种疾病所带来的影响,即使是在今天,仍有许多公众对艾滋病存在着恐惧的心理.究竟是什么引起公众对艾滋病的恐惧?是艾滋病病毒本身,还是媒体报道中的艾滋病?艾滋病感染者这一群体究竟是以何种方式被呈现?29年来媒体对他们的建构是否依然如此?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艾滋病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些人体原本就存在的对付HIV非常有效的武器尽管艾滋病的"元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狡猾多变,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体免疫系统有应对它攻击的一套办法。其实这些本领是与生俱来的,只是现在并没有被完全认识和挖掘出来。随着对艾滋病研究的深入,现在,研究人员已经从基因、免疫细胞和抗体等方面发现了一些人体原本就存在的对付HIV非常有效的武器。2000年,在德国任翻译的美国人蒂莫西·雷·布朗同时患上两种病——白血病和艾滋病。2007年,在移植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时,竟意外治愈了布朗的艾滋病,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艾滋病流行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感染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最新的数据显示艾滋病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增感染者是通过性传播感染的,这也佐证了艾滋病的传播已由高危人群扩散到了普通大众,这也说明了针对高危人群的遏制策略失去了用武之地。①根据国家卫生部报告显示:去年全国报告艾滋病发病15982例,死亡7743例,在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名列第一,从2008年开始,艾滋病死亡病例已连续3年居于传染病死亡榜首。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艾滋病发起的第一次总攻宣告失败:疫苗无效。国内专家认为:要真正攻克艾滋病堡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媒体艾滋病报道内容分析:一个健康传播学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我国“艾滋病议题的媒体建构”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四家报纸在1988年、1995年、2002年中艾滋病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观察以这四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艾滋病相关议题的,以及这一建构方式在15年中的演变,并对不同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数字新闻     
3600万人 世界艾滋病患者激增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日前公布的报告表明,全球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总人数已经超过了3600万。自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这一“世纪杀手”已经夺去了  相似文献   

13.
建一所艾滋病医院,救治和收留那些没钱看病的艾滋病人或者父母双亡的艾滋病孤儿。曾毅2001年春天萌发了这个念头,但两年时间过去了,这座医院仍然只存在于他的想像里。 曾毅,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艾滋病研究专家,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会长。这位现年74岁的老人,每天在忙碌的事情不仅包括继续进行艾滋病检测和防治研究的工作,他还扮演着社会活动家的角色,不懈地为艾滋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奔走。  相似文献   

14.
健康新知     
找到克艾滋基因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近日发现,人类一种基因能够阻断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细胞,从而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几率。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由美国、英国和阿根廷科学家共同确认的这一基因名为CCL3L1,负责控制免疫系统,指挥产生CCR5——作为受体蛋白质,CCR5 是艾滋病病毒进入并感染细胞的门户。研究人员解释说,所有的人都会从父母双方分别继承一个完整的基因副本。这样,人们实际上具有一个基因的多个副本,有的基因副本会发挥作用,有的则不会。 研究人员检查了4300人的血样,这些人中部分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5.
健康新知     
好消息红参有助治疗艾滋病韩国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发现,艾滋病患者长期服用红参能够减轻病情延长寿命。蔚山医科大学教授赵泳杰自1991年起对艾滋病患者服用红参的疗效进行研究。赵泳杰对生存10年以上的31名艾滋病患者对比分析,这些患者在治疗期间未服用其它治疗药物、仅服用红参,结果显示,长期服用红参对缓解病情具有明显作用。艾滋病患者体内的nef基因具有促使艾滋病病毒迅速繁殖的作用。赵泳杰对服用红参7年以上、病情有所好转的16名艾滋病患者的nef基因进行分析,发现他们中14人体内的nef基因被破坏。这表明,红参能通过破坏nef基因来遏制艾滋病毒的繁殖。这一成果发表在美国《临床及诊断实验室免疫学》今年第四期上。  相似文献   

16.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14,(10):95-95
艾滋病基因疗法取得重大进步 一项临床试验表明,一种基因编码技术对于人类是安全有效的。研究人员首次使用锌指核酸酶瞄准并破坏12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免疫细胞的一种基因,  相似文献   

17.
李晶 《东南传播》2012,(1):71-72
本文以云南媒体艾滋病议题的建构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云南日报》和《春城晚报》在1985-2009年每年11月和12月的艾滋病主题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观察以这两家媒体为代表的云南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艾滋病议题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这一集的话题是世界绝症--艾滋病. 艾滋病是全球四大杀手,虽然艾滋病被发现至今已经有20年了,不过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办法研制出可以治疗这种绝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15年前还是一片净土的中国,现在已经是到处都能发现艾滋病的国度。 15年前,人们谈论起艾滋病的时候,脸上还都带着一种暧昧的笑;现在,人们谈论起艾滋病,就像谈论晚餐吃什么。 官方报告:到1999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共为15000多例;专家估计:保守数字至少50万人,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专家断言:艾滋病在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艾滋病留给中国的时间已经不多。2000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累计达到60—100万人,由此,中国将为此付出4602—770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艾滋病的流行将成为国家性灾难。 预防和控制还来得及。但可怕的是否认和冷漠,并由此而引发“不作为”。不幸的是,一些官僚和政府机构正在这样做。 难道,中国真的要为这场灾难付出沉重代价后,才开始总结经验教训,才开始亡羊补牢?  相似文献   

20.
一年前,人类对艾滋病发起的第一次总攻宣告失败:美国瓦克斯根生物公司研制的艾滋病疫苗第一次在大数量人群中测试,结果宣告疫苗无效。那是2003年2月23日。 一年后的今天,科学家卷土重来。2004年2月27日,《自然》杂志发表美国科学家的文章,宣称他们破解了猴子抵抗艾滋病毒感染的秘密:猴子体内有一种名为TRIM5-alpha的蛋白成分,可以阻止艾滋病毒进入健康细胞后脱落自身保护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