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生命是由记忆组成的,就像没有表达力的智慧我们不能称之为智慧一样,没有记忆力的生命,我们同样不能称之为生命。”  相似文献   

2.
本总结云南民族古籍化遗产展的成果及特色,旨在探索和总结民族、民间化在博物馆中的展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文化记忆的视角,阐述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的关系,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延续文化记忆和推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独特优势。结合"非遗"代表性项目上海西郊农民画的特点,探讨公共图书馆在推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自身优势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必要性与优势,分析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可行性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保护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建构完整的社会记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10多项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申请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支持,呈现了中国精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世界记忆项目在其纲领性文件中就明确"世界文献遗产属于所有人"。文献遗产的原始性、唯一性、系统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艾信 《中国档案》2006,(9):17-19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己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集体记忆是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表性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的传统领域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构集体记忆具有现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集体记忆的建构,赋予了建构对象优秀等意义,但档案"建构"性是相对"客观"性而言的,为此还应坚守传统档案文化,延续文物档案工作传统。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9日是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施行一周年后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当天,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籍记忆系列展"在北京国家  相似文献   

10.
莫里斯·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演变而来的社会记忆,对于各国媒体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对于普通大众在若干年后,比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影响更加明显和直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不实报道除了从经济和政治等方面解释,还可以通过社会记忆这一理论进行研究。恐怖主义行径已经成为国际公害,危害人类的安全与发展,至少在这一点上已经达成人类共识。运用人类所共同的认知,改变那些不实、不适的社会记忆便成为一个很好契机。  相似文献   

11.
记忆属性成为档案继信息、知识属性后的又一新的范式,档案记忆观也成为当下档案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的热议论题,其理论内涵不断被挖掘和深化.本文旨在梳理此理论的缘起和内涵,并在此理论关照下探析档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联,档案工作在非遗保护中的社会功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客观地论及二者的现实发展与状况,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代表,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未来。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与开发已被广泛认知和认可。故在社会记忆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沧州武术档案资源数据库构建流程的梳理,探索总结具有高度普适性和操作性的数字记忆保护和开发模式,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口述史成果是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口述史的研究,可以透过受访者的回忆,了解其个人经历和社会历史事件,重建过去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口述史,是当前非遗保护研究极为关键的问题。它是传承人个人生活史、技艺史的自我剖析和表达,也是社会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拟从“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文本出发,将视角集中在“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文化意义方面,探讨他们的“个人记忆”如何阐释社会“文化记忆”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凭空构建,相反,会尽最大努力去继承和发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方资源的开发殆尽,城市记忆再造成为差异性城市形象建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城市记忆再建构,有利于摆脱传统的城市传播同质化的困境。本文以文化遗产“果城里”为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总结了“果城里”的历史文化建筑群在连云港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所传递的空间意象,并根据当前文化遗产空间意象在城市记忆塑造过程中的缺失及问题提出相应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图书馆发源于古代的藏书楼.在封建社会,由于文化被统治阶级所垄断,从而导致藏书不向社会公众开放.到了近代,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部分藏书楼开始对外开放,但其读者范围却仍然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并未对全体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记忆的研究在国内的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和文学等学术领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以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交流记忆等理论概念为主题的研究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新热点.2019年,关于集体记忆的研究在CNKI中文文献数据库中达889篇,年发表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主题涉及文化记忆与民族认同、仪式与集体记忆、媒...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用民族文化遗产教育学生的重要性。略举了俄罗斯儿童图书馆如何开展这项活动,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之道 《大观周刊》2006,(31):83-83
一个人口不多的历史上的弱小民族,却为全人类奉献了两个“世界文化遗产”,让人怎能不额手相庆,又怎能不心存感激!相庆,感激之余,心头又不由得生出一丝忧虑:如果说物质的自然,文化遗产由于其物化的客观实在性而相对稳定,易于把握的话,那么记忆文化遗产则由于其非物质的主观自在性而尤显脆弱。邓曲、音乐,纺织,绘画等诸多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谣言研究领域认为,记忆是谣言发生和传播的认知因素和动力之一,理论上存在着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两种角度的探索。前者以谣言心理学为代表,从个体记忆入手解释谣言的社会传播,注重揭示谣言现时态在空间中的传播机制;后者将集体记忆视为谣言发生的社会认知动力,增加了传播的历时性因素,是一种时空并重的视角,是跨学科研究的结果。荣格1959年提出的谣言-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和勒莫1999年提出的谣言昆虫变态理论是集体记忆研究路径的代表性研究。2005年以来,国内外出现了一些运用集体记忆理论的谣言研究。未来的谣言研究应集上述两种研究路径之长处,与集体记忆领域发生深层次的融合,以阐明记忆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