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如何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并体现这些特性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以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广玉兰》为例,具体谈一谈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与实施。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听一个老师讲了一节很有趣的自然课:一颗小小的花生,让孩子用眼睛细细地看,用尺子轻轻地量,然后再在纸上画一画,和别人的比一比.一系列观察之后,把花生集中到一个盘子里打乱,再让学生认出自己的花生来,结果每个孩子都认出了自己的花生,捧在手心里像捧着宝贝一般.我听得两眼放光,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与情感体验作文的素材吗?  相似文献   

4.
刘华 《吉林教育》2000,(9):17-17
(一)早明标。教材安排的作文训练任务一般在一组教材最后的“基础训练”中,以前作文时,一直学完一个单元后再作文,就作文论作文,学生头脑空空,进行作文。现在教者要在这组教材的教学开始之前就布置给学生,使学生明确要写什么题目及要求,引起有意注意。让学生心中有数,心中有标。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施教的契机。在化学教学中,更是求得良好教学效益的催化剂。兴趣——信息——素质,是教学的“三部曲”。兴趣爱好虽然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对知识信息的吸收和反馈,乃至良好素质的培训却有着积极意义,是课堂教学中信息输入与输出的门户,是直接推动学生通过信息处理培训良好素质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6.
在网上,我看了一些年轻老师写的教育、教学、教研文章。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我也进行了一回回“洗脑”,我知道自己确实是落伍了。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作文能力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这已经是人们的共识。刚入学的孩子,在口头表达方面,已有几年的实践基础,具有了一定的能力,而在书面表达方面却是要从零开始。因此,尽快地把口头表达转化为书面表达,应该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着力点之一。鉴于以上认识,我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把说话课改成了说写课。说写课的教材采用的是具有直观性的图画,主要教学过程由看、说、写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8.
化学知识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各种化学武器的使用等.下面举例说明. 例1夜间作战,需要给军队照明才能前进,于是就发明了“照明弹”.“照明弹”是以金属镁为原料制成的.请解释“照明弹”为何要用镁作原料.  相似文献   

9.
近日,重读郑燮的一首七言诗,诗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是郑板桥总结四十年来画竹的经验之谈,深刻地揭示了绘画的艺术规律。即就学习绘画而言,除删繁就简之外,有一个从“生”到“熟”,又从“熟”到“生”的过程。我想,世界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就教育工作者而言,就语文教师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呢?从事多年的教师不是也有一个从“生”到“熟”,再从“熟”到“生”的过程吗?我们可否说“生——熟——生”也是一个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的公式呢?我国的语文教育经过了几次大的变革,每次变革,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从四年级开始,要逐渐培养学生立意谋篇的能力。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启发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活动的过程。下面以小语第八册基础训练一的习作为例,谈谈指导的过程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未来的德育课堂一定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体验的课堂。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儿童情感与道德品质的内化和形成过程,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引导孩子用眼睛去发现生活、用童心去体验生活,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去对待生活、追求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才是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才是符合未来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超越自我的品德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远几年来,在数列、数学归纳法等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引导学生采用"试验—猜想—论证"的思考方法,收到了一些成效.这种思考方法,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这方面问题的能力.为使学生掌握这种思考方法,可先从学生己知的事实出发,逐步提高要求,螺旋上升.学生早在初中学习时,就接触了下面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古代时,信是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上面要用木板覆盖,再用绳子扎好。扎信的绳子叫"缄"(jiān),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中的"缄",就是封的意思。后来,人们又用泥土把绳子打结的地方封住,再盖上印章,以防别人拆动。这种做法叫封,所谓一"封"信就是从这里来的。  相似文献   

14.
15.
嘉莉是美国作家德莱塞处女作《嘉莉妹妹》中的女主人公,在美国文学史中她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从自然主义的理论和女性主义的观点出发,通过分析嘉莉在芝加哥和纽约两个大城市的经历,探析了嘉莉来到大城市后从纯朴的乡下妹堕落成依赖男人贪图享乐的情妇,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脱离男人,成为独立的职业女性的过程,同时探讨了促使她两次蜕变的外部因素与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6.
本次习作是让学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可以画所看到的实际景色,也可以画自己想象中的秋景;然后围绕画面表现的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为有效达成这一习作目标,首先应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然后要充分利用课内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尤其是对景物色彩的呈现与变化,为学生发现与积淀直观形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同时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8.
作文水平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一个吸纳、感悟、内省、释放、陶冶的过程。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即作文,作文即做人,生活与作文、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9.
高二物理电学中的《电场》一章有关静电计的应用,课本上只在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110页的下边缘用小字对其指针偏角的变化与所测电压大小的对应关系作了简单的介绍,究竟它为何可以测电压以及所测电压发生变化指针为什么会偏转、电压变大偏角为何也变大等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探索的材料,探索是创新的手段,创新是教育的崇高目标。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学生经过收集、整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积极探索,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发表见解,讨论交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探讨的过程,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教师要激发学生质疑、探索的欲望,告诉他们不要迷信老师的结果或教材或参考书上的答案,要有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