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大钊撰写的《史学要论》于1924年出版,它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概论性质的著作。这部著作的问世已有九十多年,它对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起到了巨大作用。它的影响力随着中国史学科学化的不断进展反而显得更加增强。从新时期以来史学概论教材的不断重新撰写,可以明显地看出《史学要论》在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教学实践还是从起源、内容上看,《史学概论》都是一门课程而不是一个学科。《史学概论》依附于史学理论而存在,史学理论的体系决定了它的体系。但该课程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负有传授基础知识的任务,因此又带有一定的"拼盘"性质。故在内容上,应以"史学"为中心,各种历史发展理论包括唯物史观在内,均不宜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25—27日,“唯物史观与21世纪中国史学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举办。何兹全、齐世荣、林甘泉、龚书铎、庞卓恒等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主要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唯物史观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及其评价;当前中国史学在运用唯物史观方面基本形势的估计;21世纪中国史学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推进史学研究工作。唯物史观在20世纪中国史学中的运用与发展,是中国史学取得突出成就的…  相似文献   

4.
略论“史学概论”的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概论是史学的反思学科,是对各种具体历史研究过程及其内在规律所作的理论概括,是关于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问。史学概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形成和确立,是它所属的那一种史学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史学和史学研究,就有什么样的史学概论,史学和史学研究的性质、规模和水平,决定了史学概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但两者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统一的。象我国解放后,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史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有一个时期,对史学概论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当时有些人简单地认为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外,没有必要再提别的  相似文献   

5.
1983年8月20日至24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邀请十三所院校二十多位同志讨论该校为函授生编印的《史学概论》教学大纲和教材.会上除对大纲、教材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讨论外,还广泛涉及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有关问题.现将讨论情况作一综合介绍.一"史学概论"课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呢?《教学大纲》提出:是"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的主要任务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知识,是历史专业学生学习、研究历史的入门课".与会的同志同意这个提法,但认为这门课程只是入门课,要完成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任务,还应该开设一系列的史学理论课,如史学思想史或历史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社会发展史论、史学方法论、名著选读等.会上对"史学概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史学概论是讲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问题方面的具体运用,使理论密切联系客观历史和历史研究的实际,形成史学概论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地的开拓者。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学术界影响很大的“史学大家”之一。他在我国最早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撰写出版的《史学要论》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概论。他探讨过西方史学发展史,编了《史学思想史》讲义,提出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新史观”的指导下,“把旧历史一一改作”的革命主张。  相似文献   

7.
胡秋原《历史哲学概论》中欧美史学部分,是在世界史视野中写成的。其中对唯物史观的批评,固然有政治立场的原因,但有的观点还是具有纯学理意义。他的写作,主要借鉴巴恩斯、肖特韦尔的相关著作,且是粗略的,然较之前人确有通史之意,就中国学者西洋史学写作框架而言,其水平达到了新高。  相似文献   

8.
“史学概论”是我国史学界正在积极建设与发展的新兴学科之一。1983年以来出版的这类著作已有四、五本。近读陕西师大出版社新出版的赵吉惠著《史学概论》,是我至今所读过的几本“史学概论”中,颇具特色和新意的比较好的本子之一。(?)集中了作者“十年来关于史学理论与方法问题教学与研究的主要成果”。这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理论性强、给人启迪、新颖独特的“史学概论”。这部书的主要特色之一,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与学科教材的理论体系。中国史学自80年代始,进入了全面反思与更新观念的改革新时代。随着理性史学到科学史学的发展以及历史学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与作用的提高,历史学家开始把精力转向于对历史学及历史研究活动本身的审视、反思和总结。于是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以历史学、历史认识及史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诸如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历史哲学、史学史等。但是,对于“史学概论”是否能成为独  相似文献   

9.
史学主体与《史学概论》研究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学概论”是一门新兴学科,得到史学界的广泛重视。至今,这个学科已出有四本专著,即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1983年出版)、葛懋春、谢本书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1984出版)、吴泽主编的《史学概论》(1985年出版)、赵吉惠著的《历史学概论》(1986年出版)。(以下分别简称白本、葛本、吴本、赵本)短短几年,有此成就,反映出史学界对史学理论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也反映出我国史学研究已进入新的阶段和达到更高的水平。1979年国家教委在武汉会议上决定“史学概论”做为大学历史系的  相似文献   

10.
在学衡派对西方现代史学理论的观察和评论中,唯物史观史学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部分肯定了唯物史观史学本身的价值,但基本态度仍以否定为主。对于中国唯物史观史学的开山之作——郭沫若所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既赞赏其在中国新史学之路上的开拓之功,也从自己信奉的古史观念出发,对其进行了批驳。其实,学衡派与唯物史观史学虽别为二派,其实在史学思想上倒还有许多相通之处。审视学衡派视野中的唯物史观史学,可从一个侧面看到唯物史观渐人中国时所面对的复杂学术面相和所遭际遇。  相似文献   

11.
通常来说.我们把研究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称为史学概论。史学概论往往由历史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三部分组成。历史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庞卓恒、李学智、吴英著:《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8页)。它主要揭示“人们的历史认识是怎样产生或形成的”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后的中国史学界随着政权的鼎革出现了颠倒乾坤的局面,唯物史观派取代史料学派掌握史学界的话语权,不遗余力地对旧的史学研究机构进行改造并创建新的研究体制。一方面,唯物史观派传承了延安一脉史学研究机构,使延安模式走出延安一隅,扎根全国;另一方面,唯物史观派对国统区一脉的史学研究机构及团体的接收与整改,主要涉及四个大型的史学研究机构及团体,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中国史学会及南京国史馆。唯物史观派对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话语权的掌控是全面的,对旧史学研究机构及团体进行接收及整改即是众多努力中的一种,折射出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史研究领域,陈旭麓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在世界史研究领域,罗荣渠有效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通史研究方面,白寿彝自觉地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密切结合;唐子孺在断代史方面,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推进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发展;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社会有机体论等原则和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的理论特色。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取得重要成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用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诞生以来,人们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不断走向科学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新的历史时期,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史学中的运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一、唯物史观在运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理论建设来看,随着“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环境的出现,史学研究无论在范围的拓展还是理论的深化方面,…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1 1月 2 5 - 2 7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了“唯物史观与 2 1世纪中国史学研讨会” ,全国 8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集中探讨的问题有 :(一 )回顾唯物史观在 2 0世纪的历程 ;(二 )当前中国史学在运用唯物史观方面基本形势的估计 ;(三 )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怎样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中心主任瞿林东教授作了《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的主题发言。他认为 :唯物史观不仅推动了 2 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 ,还将与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保持密切的联系 ;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在更高的科学程度上运用和丰富唯…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与史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引导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出,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经过30多年的探索,唯物史观又使人们认识到中国所处的时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依据唯物吏观,总结历史,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历史、史学互动,推动了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的基础就是唯物史观。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已成为中华民族之共识,这将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与史书编纂,将会在10个方面主导中国史学的未来发展,即历史编纂、理论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历史研究、地方志及《中华一统志》纂修、中国史学融入国际学术、世界公众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史料整理及数字化、史学研究方法的新突破、新学科的兴起、唯物史观的新阐释与史学的自觉反省。  相似文献   

17.
凝聚理论思维的党史学新著──简评《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侯且岸在我国,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诸学科的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已经是不争之论。但在史学研究实践中怎样去展现这种指导,仍需要解放思想,深入思索。张静如先生的新著《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不少大学历史系正在开设的“史学概论”,主要讲授史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入门课,也是广大史学工作者的一种必备知识,很有向读者介绍一番的必要。一、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史学,而史学就是研究历史的学问。但是历史是什么?广义地说,历史是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两个方面。狭义地说,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即人类社会史。当然,人类史和自然史是有密切关系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它始终是与自然界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吴玉章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是较早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社会历史问题的历史学家之一。分析研究吴玉章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对于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予我们今天亦不无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学术问题,在新的时代里我们要作出新的回答。《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一书对这个问题加以梳理,作出全面的回答,并从历史的角度科学地说明了唯物史观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