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结果,是邓小平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作出的科学论断。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刻内涵,才能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教育的战略地位,邓小平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于教育平等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使广大学子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平等竞争,此外他还特别注重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关于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邓小平十分关注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标准,注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新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关于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邓小平提出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特别强调要提高教师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一再批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这几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一再要求从各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说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民主观是政治家对民主的根本观点和态度。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思考我国民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民主观:民主要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民主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这一民主观,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深刘的理论性。它构建了中国民主发展的独特道路;为新世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三十二年来.中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深刻理解和领会邓小平思想,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指导的重要性.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县委党校,开设邓小平理论课已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了推动对该门课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特意做了调查,发现目前该门课在教师的教学、学员的学习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本文运用现代哲学理论、结合现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的客观思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场深刻革命。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若干重要观点上分别论述了邓小平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现代化目标已经呼之欲出。我们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立足于“世界历史”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广阔的新视野、新方法,分析研究处在“世界历史”下的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相一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也有着显著的理论特色。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强调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社会主义性质,提出了富有革命性、阶级性的培养“四有”新人的道德建设目标和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二、以唯物主义理论为核心,具有历史性和科学性。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对道德与物质利益、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奉献与享受的关系作了历史而辩证的科学解答。三、“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具有广泛的人民性。邓小平适应社会阶级状况的变化,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根本点构筑其道德观,实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邓小平具有鲜明理论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补充、丰富和发展,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本文分析了初级阶段理论的渊源、提出、内涵、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精辟论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过程,并从10个方面重点叙述了这一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最后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党的执政实践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而完整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在纪念党成立80周年之际,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的党建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创新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体系。在指导思想上,反腐倡廉必须从服务于阶级斗争实践转移到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在策略方针上,反腐败既要坚决地依靠人民群众,但又不能搞政治运动;在具体措施上,必须建立“法制、监督和教育相结合”的反腐倡廉机制;在斗争重点上,关键是抓好党的领导干部。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既有丰富多彩的理论观点,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既实事求是地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又有极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既是党的整个反腐倡廉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的形成发展,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对外开放的需要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一过程的。从中国经济特区的经济、政治及思想化诸方面来分析,可以确定地说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对于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本文探讨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口号的形成,进而论述了在这一基本口号的指引下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战略方针的确定以及“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伟大构想的创立。这一伟大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同志为之作出了卓越的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应该注意在强调其指导作用的同时,不能将之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立起来;要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研究力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主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