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文本教学,教师应该尊体而教,引导依体而学,即首先细别具体文体文类,然后发掘文类类性特征,教出文本篇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3.
空间是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叙述因素。通过对空间的有效利用,莱辛短篇小说的文本叙述空间得到无限的拓宽,其主题意义也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从而使短篇小说能够做到"以有限表达无限"。本文试图从作为"行动着的地点"的空间、作为人物内心世界标识物的空间以及作为推动叙述进程的空间三个层面对莱辛短篇小说中的空间叙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作为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之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只注重创作研究、作家研究和作品研究,而是专注于接受研究、影响研究、读者研究。本文试图运用接受美学原理从垂直接受、水平接受两方面考察莫泊桑短篇小说在不同读者层中产生的效果史、接受史,从而说明莫泊桑短篇小说巨大的精神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并从中获得关于真正杰出作品的有益启示,发现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王敏 《海外英语》2023,(22):209-211
劳森作品中的诗性语言,能给作品带来诗性般的气息,增添其独特的韵味,也使作品能历经时代的考验。文中以劳森(Henry Lawson, 1867—1922)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作品研究对象,对照分析文本的诗性特征,进而探求劳森散文小说中诗性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诗性效果。  相似文献   

6.
沙汀的短篇小说呈现出三个鲜明的审美特征:简化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追求“客观化”的表述和现实主义的讽刺美。  相似文献   

7.
媒介与都市空间关系紧密。20 世纪以后,城市规模急遽扩张,对城市空间的关注从建筑规划领域拓展到历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等领域,曾被看作单一均质的空间转而具备多样性。在众多城市理论中,从媒介角度出发关注城市空间的思路尤其值得瞩目。媒介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体现在几个方面:从信息传承角度将城市自身视作媒介;从交通、照明、报时系统出发看媒介增添城市吸引力的方式;从信息技术的加速助力看城市空间的表达力和创造性;从媒介表征体系解读公众对城市的体验和认知。互联网具备强大的表现力和传播力,它抹平城市空间中经历与体验、介入与建构之间的区别,更改城市空间的生成次序,以网民自身的行动记录构造城市空间边界,使符号在场与实体在场对于城市空间同等重要。互联网提供的这种总体认知模式,将后现代语境中分化、多样的都市空间转换为虚实无界、个体感知与虚拟体验融合的都市空间。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以极大的热情在数十篇短篇小说中横绘了尼克.亚当斯从少年到成年的人生道路,形成了尼克形象系列短篇小说。尼克是海明威的自传性形象,通过尼克,海明威表达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审视与思考。因此,只有仔细研究尼克形象系列短篇小说,读懂尼克的性格特征,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家海明威本人以及他的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20,(4):66-79
在屈赋中涉及橘的作品只有一篇《橘颂》,然而《橘颂》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橘颂》创作于屈原的青年时期,而橘树的意象却贯穿在屈原的一生之中。杜甫是受屈原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人生经历与橘树有关。在杜诗中有大量作品涉及到橘树和橘子,杜甫热爱屈原的《橘颂》,并从中吸取力量,建构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屈原《橘颂》和杜甫《病橘》都具有文类学的研究价值。在杜甫的文学批评观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那就是"风骚共推激"。杜甫学习屈原而得诗歌之正,法国批评家狄德罗创造了正剧,杜甫创造了正诗。屈原和杜甫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人格典范。研究屈赋与杜诗有助于中华民族确立文化自信,有助于我们昂首阔步迈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作为加拿大优秀文学家,辛克莱·罗斯的作品具有引人深思的魅力,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他笔下的加拿大人民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气候等背景之下克服自然与人、人与人的冲突,顽强生存、升华思考的故事,凸显加拿大文学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11.
沙汀的短篇小说呈现出三个鲜明的审美特征简化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追求"客观化"的表述和现实主义的讽刺美.  相似文献   

12.
朱山坡短篇小说叙事空间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特性,他通过选取构建两个割裂的空间,表现城与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笔下的小人物在两个对立空间的挤压下,失去了可生存的空间。朱山坡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写出边缘人“进不去”又“回不来”的夹缝挣扎,同时利用人物死亡、疯癫、“走向尽头”的方式,为苦难找寻归所,深切表现作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一种媒介,人们如果只知道可以做什么,而不明了不能做什么,这种媒介在运作中肯定存在很多盲目的因素。减法媒介特征阐释法通过排除的操作,现出事物的本质。具体在媒介的分析上是在避短的基础上扬长。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还没有全方位的体验式的媒介,只有采用减法媒介特征阐释法才能自觉地启动媒介补偿机制。采用减法媒介特征阐释法能促使媒介操作规范形成,还能发现媒介所产生的非切身性的特殊感受也可称为媒介感受。  相似文献   

14.
契诃夫以短篇小说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本文以他的<套中人>为例,探讨了他短篇小说的一些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汤亭亭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华裔作家,其作品已进入美国当代文学经典。她的创作将真实和虚构有机结合,富有深度的象征意义。她以自己独特的叙事话语,完成自己及华裔属性的确立。基于这样的前提,从文类角度分析她的传记成分较重的作品,以探讨汤亭亭创作中的意识形态倾向。  相似文献   

16.
30年代初,老舍对<客>的翻译助他写出了小说<微神>;由<隐者>的翻译"摹"出了小说<歪毛儿>.两对作品的对应与叠合足以将翻译对老舍创作的影响昭示得清清楚楚.但影响还远远不止老舍受译文启发写出与之近似的作品,还表现在对老舍短篇小说艺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参照着写中,他获得了短篇小说创作的经验与技巧,使他在新的创作起点上迅速前进.其借鉴所恪守的原则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恶搞文化看后现代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搞”是近几年才开始盛行的词语。随之形成的“恶搞”文化更是以燎原之势迅速在国内蔓延。对于“恶搞”文化的快速传播,媒介在幕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从“恶搞”文化的传播中看到后现代主义对于今天的媒介及其文本的影响。本文旨在对“恶搞”文化和媒介关系进行后现代主义的初步探寻。  相似文献   

18.
19.
在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发展格局中,虽然汉语散文诗几乎与新诗同时出现,但与诗歌、小说等其他文类的热闹喧嚣相比,散文诗始终处于一种边缘的位置,其文类边界显得相当模糊.尽管如此,一代代散文诗作者仍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试图建立这一文类的独立艺术王国.而在汉语散文诗近百年的艺术探索历程中,有关文类边界的思考也成为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有必要对之作出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研究了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山上的胜利》,试图分析物理空间层面的空间并置与叙事视角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引领读者感受心理空间层面割舍不断的乡土情结,为解读该小说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