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新的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人本"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主动性、实效性。一、"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人本"观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满足人的权利,公平  相似文献   

2.
哲学视角阐明"人"之内涵和人"本"之内涵,是以人为本社区教育思想的基础。社区教育要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树立人本教育思想,实施人本教育,才能营造人本社区。  相似文献   

3.
"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明晰"人本"的教育理念及取向是"以人为本"教育实践展开的重要前提。"人本"理念强调具体的人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及其对人的价值,突出人的具体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人的发展的生成性。"以人为本"的教育应以人的具体性、差异性为出发点,淡化教育的标准化、符号化和理想化,从划一性教育走向差异性教育、从符号化教育走向自然化教育、从预设性教育走向生成性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人本主义"强调人民利益、以人为本的思想逻辑,不仅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求,还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人本化教育模式强调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能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明确的价值追求。在实现中国梦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发展,为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牟永强 《甘肃教育》2014,(17):20-20
正一、中学教育人本化管理解析1.人本化管理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即是"以人为本",要求以人为重点和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并且不断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人的发展。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在社会发展中是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教育管理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因此在教育管理中与"以人为本"的理  相似文献   

6.
戴铜 《江苏教育》2012,(Z2):60-64
【我的主张】人本和谐幸福——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儿童本位"是百年传承的教育主张,我们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追求幸福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人"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成就"人"的幸福。1.立足人本,打好教育的人文底色我们倡导"以人为本",既是对传统"生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实践创新。学校"人本"的内涵,就是把"人"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谋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在其对象化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属性。因而,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任何一种教育方式自然应当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其属性必然定位于人本教育。然而,在成人教育的现实运作中,以人为本的特质却远未得到彰显,它还在制造着这样或那样的成人书呆子,偏离着教育的初衷和本质。这就是我们把人本教育作为一个概念或一种理念郑重提出,予以讨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体现了哲学的价值论,决定了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内涵入手,进而分析以人为本的哲学观,从而制定树立科学人本理念、找准人本切入点等落实措施,为以人为本教育哲学观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本精神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鼓励对真理的追求。人本精神在大学教育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当代大学教育仍需追求人本精神的思想,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和崇高理想并致力于服务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当代大学教育申的"人本精神"体现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管理、教学、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0.
高成序 《现代教学》2014,(9X):73-75
<正>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需要我们从过度追求功利价值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本原价值的尊重与回归。充分体现以人作为目的的本原核心价值,以为人谋幸福作为教育的深层关怀,使追求幸福、获得幸福、生成幸福成为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过程。在分析此案例时,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小林作为一个人的合理需求,不仅关注他的"生存性问题",而且关注他的"存在性问题",即不仅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人本价值。从历史发展看,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沿着以人为本的方向演进;人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承载者,其心理的复杂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本向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本价值则在从个体全面发展到民族素质的综合体现上;只有树立起以人为苓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方能真正实现其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辩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特指"现实的人";充分发挥"现实的人"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不断满足"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和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为本,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要大力张扬其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人的价值性目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性和人性化超越。  相似文献   

13.
人本教育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价值取向遏制了作为生命创造体的学生无限多种可能的发展,而人本教育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最高目的,强调生命创造体的主体地位。探求具有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教育,关注学生的存在与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本价值取向,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许慧 《教书育人》2013,(21):28-29
本文是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反思了我校几年来中职教育的前进历程,重新认识"人本管理"的核心的价值观,为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内涵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在打造学校品牌上下功夫。一"人本管理"能为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内涵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党的"十八大"指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我校坚持人本管理模式指明了工作方向。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即重视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被引入  相似文献   

15.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本内涵包括着人的自身价值、人性的回归与提升、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等内容。教育直面人的存在,是围绕人生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专门社会活动。人本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价值依据和追求。我们有必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人本思想资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教育现状进行现实批判和理性反思,从古今中外教育历史的回顾中找寻人本主义教育的文化脉络,从对人本教育内容的分析中确认其现代意义,呼唤并重建一种旨在使人类更美好生存与发展的现代教育—人本主义教育。(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教育现实…  相似文献   

16.
张方圆 《考试周刊》2014,(41):168-168
<正>所谓人文精神,即高度重视人及其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和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向来重视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将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把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并将人文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使教育人性化、人格化,强调学生要有自我思考、感受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哲学基础.文章针对我国现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忽略"以为人本"理念的表现,分析其成因,并对"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定位与完善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形式,能促进人性改造和心灵净化。文学教育可以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而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文学教育要践行"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文学教育的理性诉求,生命意识、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是文学教育恒久的价值追求。论文在阐释文学教育坚持人本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文学教育的人本缺失,提出了高校文学教育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针对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观这一新概念.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观应该体现教育价值人本化、教育主体全员化、目标定位层次化、教育方法系统化.文章全面分析了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观"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发展"的人本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以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本价值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要,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