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学习数学除了必须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外,还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和独立思考等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2.
陆佳华 《辅导员》2010,(13):109-109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常规性的行为倾向。新理念下呈现的新型数学课堂应该是"活跃、灵动而又稳定、常规"的课堂,它不仅需要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还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学习常规。我们要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由"教"达到不要"教",由"讲解"转为"点拨",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那么,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3.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上课坐得端正,举手发言积极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学生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学生的这些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养成,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  相似文献   

5.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它在人的学习、工作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创设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和创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知识和获取某种事物并与积极、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是思维训练的一种“内驱力”。人们一切积极主动的活动都是由于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开始的。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保持持续的“感兴趣”的状态呢?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即从认识的深处,思维的深处和情感的深处挖掘兴趣的因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杨文杰 《云南教育》2004,(26):32-33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体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而主体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新课程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要求教师大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成功体验。教学中,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以精练实效的“导”为指引.创设学习情境,将参与体验、探究、操作、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内因:启迪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自主学习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不会感到学习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就会主动去学。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图片、录音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宜阳镇东北完小杨雪梅老师恰到好处地运用课件动画说:“瞧!今天东风动物园真热闹,你们…  相似文献   

10.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很受重视的学习形式,尤其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人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减轻教育情境中不必要的竞争压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尤其是可以促进后进生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王芳 《甘肃教育》2006,(8B):49-49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领航者,他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动手、动脑创造必要条件,较好地掌握全局.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徐效琼 《青海教育》2002,(10):38-38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永恒的追求。而效率如何,决定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参与程度。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指学生要“三会”:会思考、会动手、会交流等。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思维的质与量。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兴奋剂,是探索问题的前提,是学生获得知识、开拓智能的原动力,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所必不可少的“磁石”。作为中学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如果没有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手段和能力,那么,想要教好学生是不可能的。所以数学教师就必需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必须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依旧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上完成,而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后必须注意的,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必的由之路.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具体行为都应精心思考,精巧设计,精确板书.  相似文献   

17.
18.
19.
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生思维,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基于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选择恰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使学生形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课堂情境的创设,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