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有个专栏叫“今日谈”,每篇不足千字,短而小,但要想上稿却难上难!1993年元旦,我在日记本上写下誓言:猛攻《人民日报》“今日谈”。转眼间,5·23《讲话》发表51周年到了,我把早已写成的《农民想着他……》一稿寄往《人民日报》。岂  相似文献   

2.
每天清晨起床后,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打开当天的《人民日报》电子版,阅读当天的《人民日报》.而阅读11月1日的《人民日报》,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新闻新风,也是当前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的最好体现.当天,我清晨5时起床,就一直点击《人民日报》电子版页面,结果一直打不开,看到的还是前一天的电子版,我很奇怪,一般早晨四五点钟就能看到当天的《人民日报》,今天怎么会打不开呢?于是我一边看神舟八号发射的电视直播,一边继续等待.结果到了6时40分,我又去点击《人民日报》电子版,终于打开了.  相似文献   

3.
5月8日的人民日报在《文化新闻》(11版)刊登了一条新闻,题为《人民日报社论列入中华经典诵读篇目》。这条新闻让我眼前一亮:好家伙,人民日报社论都成了中华经典了,真的好厉害!我对社论有着特别的敏感,这是因为我在地方报纸写了十几年社论、评论员文章,可以说对社论这种新闻体裁比较熟悉,当然对人民日报发表的一些社论也就读得比较多。人民日报的社论能成为"中华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曾经谈到,要发挥好《人民日报》的述评优势。我采写的述评《以平常心看待贸易摩擦》穴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日一版雪获得人民日报好新闻一等奖、2003年精品奖,这是《人民日报》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两周年之际发表的一篇独家报道,其引起的社会反响,让我  相似文献   

5.
日前,收到人民日报评论部寄来的样报,未看心先热,因为我断定是4月2日头版发表的《今日谈》小文。这不禁使我想起1985年春天,我第一次收到人民日报评论部寄给我的样报,也是《今日谈》栏目上有小文发表,整整20年了,原先通过投稿认识的评论部主任、副主任都离开了,可这种和作者保持密切联系的好作风没有丢。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是《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的忠实读者和作者,后来因为忙,久未动笔了。前些日子又开始向我喜欢的栏目投稿,没想到他们还照样给我寄样报,真让我激动!我给全国众多媒体写稿,但至今仍给我寄样报样刊的,除了《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6.
平萍 《中国记者》2012,(9):82-83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示范作用 "北京暴雨,整夜无眠.《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与大家共同守望.为每一位尚未平安到家的人祈福,向每一位仍然奋战在救援一线的人致敬!北京,加油!"7月22日凌晨4时58分,账号"@人民日报"在人民网、新浪网上同步发出第一条微博,标志着《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两大微博平台正式上线.  相似文献   

7.
我代表解放军报社全体同仁,向《新闻战线》创刊5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正如人民日报是全国报业的领军者一样,《新闻战线》也是全国新闻学刊的"领头羊"。我们从来都以能够在《新闻战线》上发表文章为荣,每当军报有同志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为他感到高兴,因为他也为军报争了光。  相似文献   

8.
“刚来的人民日报,有篇通讯的标题叫《捉放蛇》。题很切文,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番话,是我于去年11月30日在安徽芜湖铁山宾馆从一位旅客那里听到的。后来,我遇到一些新闻界同行,他们也说这个标题标得好。这篇稿子是人民日报驻安徽记者赵希龙写的。我也是驻安徽的记者,所以人家都问我,这个题目是怎样标  相似文献   

9.
去年6月以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几组较有分量的批评性新闻照片,报纸发表后,引来了被大的社会反响。这几组照片是:《谁到外地卖茧就罚款》(新华社记者李锦摄,见人民日报6月14日)、《坑害农民的化肥倒卖场所》(新华社记者张晓华、郭献文摄影报道,见人民日报10月13日)、《宾馆床位有余,仍锦上添花!医院病床奇缺,谁雪中送炭?》(新华社记  相似文献   

10.
米格 《新闻记者》2003,(11):40-40
真是天高皇帝远。江西省定南县因为《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如此拆房,为谁谋利》的批评稿件,竟将该县8月28日的《人民日报》全部扣压。诚如一位读者在给该报编辑部的信中写的那样:“像这样公然扣压中央党报的严重事件,在我们定南县自解放以来还是头一回,在全国恐怕也属罕见。这实在令人震惊和痛心!”(见9月2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已经表示“高度关注”此事。我相信,以该报在中国的崇高政治地位及巨大的影响力,如果这一事件没有更为复杂的背景,我们应该能够期待定南县委县政府很快就会“对读者做出满意的交待”。但我想进一步追问的是,假如…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把散上《人民日报》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当然也有些成效:到目前为止,已在《人民日报》(含海外版)发表了《排湖这个湖》、《我的九寨沟》、《杜甫草堂寻幽》、《笑声灯影里的仙下河》、《游仙下河》、《读沔城》、《高峡出平湖》、《张家界》等八篇散。回顾几年的实践,我感到,散上人民日报,要突破常规思维。也就是说,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从1946年在太行山参与创建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到1986年从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岗位上离休,我在人民日报整整工作了四十年。四十年事情很多,这里仅说说我个人认为是人民日报几个关键时期的情况和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替群众说话     
1982年给楚洼村架电线时,立在河坡上的电线杆没采取固定措施,一场大风雨电线杆东倒西歪,一断几节无人过问。我向《人民日报》写了《建议民权县电业局不要使国家、群众劳民伤财》的信。一天村干部劈头盖脑地问我,你向《人民日报》告了电业局的状,他们连电线也不给修了,可由你负责!有人讽刺我说:“打铁不看火色,屎克螂带眼镜——光想充大人物。”有人说:没本事别断九头案,告当官的状会有好果子吃吗?面对  相似文献   

14.
吴万里 《今传媒》2007,(8):39-39
学的是新闻,教的也是新闻(1970年毕业留校至今一直任业务课教师),周围同事中也经常会议论报纸,说起《人民日报》,常有人用调侃的口气说:"《人民日报》最干净,也最没看头."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人民日报》还是挺有看头的,并且大气、有格调.  相似文献   

15.
报山有路“准”为径─—谈被《人民日报》刊用两稿的采写体会基层通讯员所写稿件要攀上《人民日报》,实在是一件难事。岂料,我和石忠诚合写的人物小通讯《一身正气的税务局长》,和我写的情况反映《下乡调查少开“空头支票”》,先后被《人民日报》刊用(见去年《人民日...  相似文献   

16.
甲:您说哪个国家人口下降最快! 乙:不知道。甲:告诉您,中国。乙:何以见得! 甲:新华社去年11月20日发的题为《在被告席上》一文,最后一句是“10亿中国人民对这个反革命集团的正义审判开始了……”。(见1980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第二天人民日报社论的题目是《九亿人民的审判》。这不是一夜之间少一亿吗! 乙:?!……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时,我到香港主持一个记者招待会。事先曾将海外版试刊送给参加招待会的客人。《美联社》记者、《朝日新闻》记者对我说,《人民日报》出海外版,我们十分欢迎,我们一定要订。但是无论如何,你们不要因为出海外版而停止《人民日报》在海外的发行。因为我们总是在《人民日报》上看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主张,看你们国家的面貌和政治走向。你们的报纸登读者来信不少,按比例比我们登的要多,很能看出读者的意见,这是我们研究你们国家不可少的。他们指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的报纸。我认为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我有3条消息被《人民日报》(包括华东版)加编者按在不同版面的头条位置刊发。《人民日报》的一位领导说,这在《人民日报》全国的作者队伍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不少新闻界前辈和同行要我谈点体会,作为广播电台才疏学浅的一名普通记者,我只能不揣冒昧,结合自己采写实践,求教于大家。善于从普遍性的问题中发现新闻亮点  相似文献   

19.
每天清晨起床后,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打开当天的《人民日报》电子版,阅读当天的《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红军长征记》一书,于1987年“八·一”建军60周年纪念日前夕,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它的问世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关注,中顾委委员伍修权、国家出版委员会主任王子野、河南省出版协会副主席王铸人等同志,先后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及《博览群书》杂志上发表了书评,赞扬它是多少年来“千呼百唤”出来的一部最系统、最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