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国华 《记者摇篮》2008,(10):12-13
会议报道是党报报道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有关会议更是如此。有的会议召开本身就是重要新闻;有的会议富含重要内容;有的会议参会人员令人关注;有的会议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等等不一而足。纵观目前我们的党报会议报道,普遍不受读者欢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会议报道形式几乎成了千篇一律的“程序”他文章。  相似文献   

2.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许多方针政策出台后,大都要经由会议来传播,会议报道自然成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定势,会议报道存在许多弊端,如:数量“滥”,没有新闻价值或可报可不报的会议新闻大量充斥媒体;篇幅“长”,本来可以由简单的几句话解决的故意拖长腔,摆架势;内容“空”,排了一大串名单外,没有多少信息传播出来;格式“旧”,写法有“八股”之嫌,让人觉得陈旧、乏味、不出彩。由于受众不爱看,自然削弱了会议新闻应有的指导性和群众性,妨碍了新闻舆论引导功能的充分发挥。 当前,新闻改革风起云涌,媒体竞争异常激烈,推进会议报道的改革,提高会议报道水平,促进会议报道形式的多样化,不但是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的需要,也是媒体提高传播效果、提高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50年“两会报道”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两会报道”经历了一个从就会议本身报道会议的单一程序性报道逐步演变为中央领导同志活动报道、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各代表团审议报告的综合报道、现场特写新闻和通讯、记者招待会报道、代表和委员的发言和访问记、会外配合报道、图片报道等多种样式的发展过程。  在 50年的时空跨度中,我们不难看出“两会报道”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在新闻性、可读性、贴近性方面不断发展,强调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关注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两会报道”体现新闻规律的进步越来越明显。需要指出的是…  相似文献   

4.
刘建英 《声屏世界》2001,(11):54-54
当今世界每天发生在政府、企业、团体等机构里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莫过于开会了。“山会海”之慨正是由此而发的。但是.开会又是当今世界研讨问题、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只见有“少开会、开短会”的倡议,没听到“不开会”的说法。而会议报道就此应运而生。但是这种因会而发,或有会必发的新闻,因为多,又加上千篇一律,一时间就成了议论的对象。于是,改进会议报道的呼声也就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5.
黄跃鹏 《新闻窗》2007,(1):19-20
根据《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的解释,会议新闻是“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会议及内容为对象的报道。会议的议题、讨论情况、达成的协议,往往是报道的主体。特别重要的会议,讨论议题的过程,也是人们关心的重要事实,因此也可以成为报道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在各种新闻媒体上的再现。但新闻事实,不就等于新闻。为什么有的新闻事实能够成为新闻,能够成为好新闻,而有的新闻事实,却不能成为新闻,至少不能成为有影响、即有相当价值的新闻。这里除了新闻事实本身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外,在大多场合,取决于新闻工作者是否发掘和把握了该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换句话说,我们的编辑记者是否具备识宝的慧眼。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会议是挖掘不完的金矿,在那里,可以找到世界的许多种色彩。如何充分利用好会议这一宝贵的信息源泉,写出出新出彩的好新闻?作为一名常跑会议的记者,综合别人的成功范例和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我认为,搞好会议报道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深入会议报道不是报道会议本身,不是程序报道(当然不否认有些会议,如人大、政协例会,就要求准确无误、干净利落地报好程序),会议报道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从会议中拎出新闻。而拎新闻的前提是,深入会议,了解会议,把握会议。深入会议,就不是蜻蜓点水式地跑会,像现在有的记者那样,拿到材料,一走了之。在会议上各种  相似文献   

9.
记者从会议上千辛万苦抓回的新闻,常常被一成不变的写作手法和报道方式破坏得毫无价值。“老面孔没看头”,记者应当千方百计防止将会议中获得的新闻淹没在死板的形式里。 体裁要广泛 会议开幕发消息、中间搞专访、闭幕再发消息的报道方式在不少报社已成为固定模式,除消息和专访外,在体裁的选择上,似乎是“江郎才尽”了。 报道会议应当广泛运用各种新闻体裁。专访、特写、花絮、随笔、侧记等体裁并非与会议无缘。我们在读各种大报小报时注意到搞得比较活、读者爱看的会议报道。在体裁的运用上都是  相似文献   

10.
李媛  刘剑 《新闻前哨》2003,(6):36-36
增强会议新闻的可视性,就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充分发挥电视报道手段的优势。这是提高会议新闻质量及其在观众心目中地位的关键。 一、从内容方面增强会议新闻的可视性 1、精心提炼主题。一般说来每个会议都有一个或几个中心内容。这就需要电视记者在深入会议了解精神的基础上,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作报道,通过独特的报道角度,在众多媒体共同报道同一题材的情况下,做到“人有我特”。 如今年的全省财政商贸财务管理现场会,记者跳出常规会议报道模式,抓住会议主持者突然宣布对与会的116名干部进行现场考试,测试这些干部就如何处理我省新、老粮食挂帐的政策执行水平这一最有报道价值的“现场考试”来报道,同时,配发了短评,对会议的主持者创新会议方式进行了肯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会议新闻作为时政新闻的重要形式,在新闻报道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做活做软会议新闻,让会议新闻必看好看,是加快县(市)报向以县域为中心的区域都市报转型、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必然选择。最近,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9家县(市)报有关负责同志和编辑一起,研究如何从“大众情怀、百姓视角”入手,软化会议报道,把会议报道做活、做生动,使领导满意、群众爱看。他们就改进会议报道的报道理念、报道方式,以及如何把握题材、选择角度等,交流了各自的做法和经验。现将各报交流的要点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2.
俞益 《传媒观察》2005,(12):53-54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做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或者是会议的决定,或者是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入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但是,每个会议(笔者指的是确有一定价值的会议)总有那么一个最亮的“新闻点”,把这个“点”及时地捕捉到,无疑是会议报道成功的关键。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会议新闻是各类报纸,尤其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还是重要版面的“重头戏”。然而,在各种题材的新闻中,会议新闻由于报道内容上的单调枯燥、报道方式上的僵滞呆板,一直有着一副“灰色”的面孔,并成为影响媒体传播质量的因素之一。其实,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都在矛盾中生存和发展。会议报道也是如此。在会议报道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议新闻的报道模式和受众需求之间已经存在尖锐的矛盾。这就需要传播者善于发现其中的矛盾,并一一加以解决,才能写出鲜活  相似文献   

14.
提到会议新闻,人们的反映大都是反感和批评。那么,原因到底是出在会议身上呢,还是出在记者身上?会议新闻有没有报道的必要性?如果有,我们又如何去利用它呢?  相似文献   

15.
办报尤其是办党报 ,最难处理的是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 ,这同时也是新闻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不少报纸的老总经常为如何安排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犯愁 ,遇上一天 ,工作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于集中 ,又都要求及时见报 ,版面有限就只好以座次进行版面编排。记者采写稿件既为会议报道出力不讨好而烦恼 ,但有时却又免不了窃喜 :开会有领导讲话 ,摘其要点就可交差 ,尽管会议报道虽写不出什么好稿 ,可却必发 ,而且还能编排在重要版面 ,重要时段 ,每月完成的任务大多在编辑部名列前茅 ,写会议报道混饭吃总还不错。如此一来 ,时政新闻就成了“领导们…  相似文献   

16.
会议新闻是企业报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报办报观念的更新和新闻报道改革的深入,企业报的会议报道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企业报在会议报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记者不愿写、编辑不愿发、受众不愿看会议新闻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此看,改进会议报道仍是企业报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元三 《新闻界》2003,(4):52-52
《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的意见》,近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付诸实施,受到群众的赞扬,其中也包括新闻从业人员的好评。《意见》谓“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说明这两个方面的新闻报道过去存在问题和弊病,现在则是有的放矢,祛弊除病。究其原因:一曰会议报道太多、太滥,几近泛滥成灾。从中央到地方,大会、小会、电话会。日日月月年年,见不到头,望不到边。有人把党政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两个字:“开会”。人家国外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并非会多之故,恰恰相反,会少得很。除了国会、省(州)议会定期开会…  相似文献   

18.
会议新闻是新闻节目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会议新闻不但客观存在,而且非常重要;不但要报道,有时还要报透报足.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会议新闻的报道常受制于会议议程、内容而陷入程式化的误区,有些会议新闻内容空泛,空话、套话连篇.  相似文献   

19.
周昶 《记者摇篮》2000,(4):31-31
新闻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一个“新”字,求“新”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以会议为报道对象的会议新闻也应该遵循这一新闻原则。在会议的新闻报道中,如何突出会议的“新闻点”,让会议新闻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我认为,会议新闻要“鲜活”起来,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能把新闻视觉仅仅局限在会议之中,那样写出来的会议新闻也只能是古板、干巴的一堆文字,没有生机和活力。要跳出会议外,让会议成为一个重要的新闻源,选取适宜的角度,用会议之外但又与会议内容有密切关联的新闻素材来补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会议报道的一般化,不生动,不能吸引受众的现象,要改进会议报道,克服"一般化"是我们一直研讨的课题.克服"一般化"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努力改革会议报道模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条.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会议不可多报,但重要的会也不可不报,关键是要在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做文章,进到"会海"也要"沉",从中捉"鲜鱼",取真货,要从会议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形式要多样,打破老套套,冲破旧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