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们在研究现代文化创新的问题时,必须把科技创新的因素考虑进去,必须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汇流的发展趋势中,把握现代文化创新发展的趋势.科学与文化的高度汇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当我们分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创新的背景时,应该同时研究该国家、该地区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从科技创新的发展程度、普及程度上,来更全面地分析该国家、该地区的文化创新水准.  相似文献   

2.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富挑战的时代,我们可以去月球旅行,也能将机器人送上火星,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不能理解身边的人,更不能与之进行很好的沟通。个人、家庭及社区方面的问题经常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说得多么好啊!这段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对科技工作者,既是化解困惑的春风,又是切中肯綮的卓见,更是催征的战鼓。尤其是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家,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创新的责任心更强烈。可以这样说,对整个科技工作,创新决定是前进还是…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作为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胡锦涛总书记也曾经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5.
创新的起点在教育.创新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教育对象上,同时也表现在教育工作者自身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更新上.创新教育是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规律的,必须花大力气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姜学 《华章》2012,(23)
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信息高度集中的快节奏时代,现代设计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平面设计,绚丽的色彩、多变的风格无时无刻的冲击着我们的眼球.而传统文化融入我们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是现代设计的一个突出的发展方向,使中国的平面设计更具有本土化,更能让世界去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图形中的经典元素及内涵,扩展其内涵辐射面,创新视觉新感受,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这是一种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学会享受     
一个时代的逝去,是另一个时代的诞生。我们祖辈、父辈生活过的那个年代在渐渐老去,随之老去的还有那个时代的荣耀———艰苦朴素。我们再也听不到“我要与贫穷为友,与朴素为伴”的声音,那个声音已经属于逝去的时光,它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回忆。回忆是美丽的。无数青年曾经为了“艰苦朴素”而热血沸腾,那个时代,“上山下乡”与“艰苦朴素”是等同的,也许,如果生活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我们同样会义无反顾地追求“艰苦朴素”。然而,创新和竞争的时代是无法用“艰苦朴素”去诠释的,我们需要勤劳,更需要聪慧,我们需要朴素,却更需要及时地享受美好的青…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就集中在科技和教育上。我们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走上了经济社会的前台,整个社会已初步形成了适合创业的环境和土壤。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中职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时代呼唤着他们去开拓进取;另一方面,社会更需要他们去创新立业。但近年来,人们似乎普遍认为,只有大学生才是天之骄子,只有大学生才能创新立业。这是一种较片面的看法。无数的事实证明,作为整个社会结构一部分的中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如何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时代课题需要广  相似文献   

11.
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我们不应该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培养,而是应该认真思考采取什么措施,打造有何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团队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更具有竞争力,更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依托科技创新活动打造多学科协作型学生创新团队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我们所处时代日新月异、迅速发展变化的鲜明特征,体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体现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每一项成果中。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人才,中小学是教育基础,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性,使学生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方而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承担着百年树人的历史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唐闻佳 《宁夏教育》2013,(12):42-42
我坚信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我们要扬其精华,去其糟粕。所有文化里都有糟粕,以前曾经辉煌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可能已经不适应时代,也要有所扬弃。什么叫创新?以我的理解,无论是文化创新,还是科技创新,都意味着创新者是少数,否则不叫创新,也就是说创新者常常会很孤独。很可能他的观点会受到争议,甚至他的观点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们的文化是否鼓励和支持创新?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氛围,包容这种创新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奖励》2012,(3):27-28
“要积极探索新的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力和活力。”温家宝总理的讲话萦绕耳畔,《中国科技奖励》杂志责无旁贷。今年,我们在栏目内容上稍作调整。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从本期开始,杂志在内容上更贴近科技奖励政策法规、科技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我们希望,通过杂志这个平台,为从事、关心科技奖励工作的读者搭建一个科技创新人才和自主创新成果的展示台,成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教师就是要大胆地挖掘材料,让学生去思维、去思考、去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有效阅读教材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要积极探索新的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力和活力。"温家宝总理的讲话萦绕耳畔,《中国科技奖励》杂志责无旁贷。今年,我们在栏目内容上稍作调整。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从本期开始,杂志在内容上更贴近科技奖励政策法规、科技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我们希望,通过杂志这个平台,为从事、关心科技奖励工作的读者搭建一个科技创新人才和自主创新成果的展示台,成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17.
<正>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创造力,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们时代的要求,而作为教师,更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即培养全面发展且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接班人更应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有时代感”,可见时代已与我们每个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中专学生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时不我待”的社会迅速发展时期,就更有必要去了解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有个成语叫做“有的放矢”。我们首先应明确时代对自己学习专业技术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已在不同的领域内取得累累硕果,而且以更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学校教育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这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创新是第一位的。科技必须是世界第一,需要首创。没有创新的科学研究,在科学上是没有意义的。技术上也要创新,以取得知识产权,知识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而知识取得产权,必须具有创新。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领导和把握科技发展的潮流,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应当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开发我们的人力资源,在科技发展上再创辉煌,作为我们中学历史教学无疑也应担当这一重任。  相似文献   

20.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优化高校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高等学校是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肩负着不断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参与孵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任。为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高等学校必须根据国家需要和自身特点,建立起能支撑我国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以期在未来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进行,并要体现自身特点,贯穿“集成创新、打造特色”的战略思想。建议今后一个时期,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队伍建设三件大事,作为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