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霜 《教师》2012,(33):114-1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忽略了这句话,会导致学生因为没有实现兴趣的释放而不喜欢美术课的现象出现。因此,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那么,如何从孩子出发,让他们爱上美术课,进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呢?根据实际情况,我开始着手教学设计的“吸引计划”,让孩子们“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2.
我所任教班的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很多家长长年在外打工,或者是早出晚归,两头不见天日,往往就因为工作而顾不了孩子。教育的重任就推给了学校,落在了教师的肩上。  相似文献   

3.
有的同学问:作文只要能写出“自我”,就会很独特,有个性,有创意,可怎样才能写出“自我”呢?先说个事。有一位专门研究儿童美术教育的日本专家曾经说过,中国孩子画的鸡都是两条腿的,老师会表扬他们观察得真仔细;美国孩子画的鸡有的会是四条腿的,因为他们喜欢吃“肯德基”的鸡腿,渴望鸡能多长两条腿,再说牛呀、马呀不也都是四条腿的吗?美国的老师便会赞扬他们想象丰富。这种区别,可能就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教育观念的缘故。中国的孩子上美术课,重在学习画画的技能,画得与实物越像越好;而欧美国家的孩子上美术课,看重的是儿童的“自我…  相似文献   

4.
在时下的广大农村中,许多学校都没有开足够的美术课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因为学校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些是美术课不在升学考试之列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然而,不管何种原因,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城市孩子相比而言,农村的孩子们接受美术学习的机会少了些,每周只有一节来之不易的美术课.  相似文献   

5.
农村中学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导致教育重心偏移,因而学生的道德教育令人担忧。但是农村孩子淳朴、单纯、善良,他们也有远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负,有较丰富的德育基础。他们的出身条  相似文献   

6.
冯敏 《贵州教育》2009,(24):34-36
提到上语文课,许多孩子都不感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不再厌烦语文,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我利用兼职上美术课的这一优势,将语文教学融入美术课的教学,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课外生活相对单调、贫乏,因为农村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照顾他们生活的往往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对于老一辈人,还是思想相对保守的农村的老人,他们认为对孩子的照顾就是吃饱、穿暖,对学习是不太重视的,因此这些农村孩子的学习条件,尤其是家庭的学习氛围就非常淡薄,不要谈外出游玩,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了,就连最基本的课外书都难得拥有,所以一到写作课,学生就无比害怕。  相似文献   

8.
“你觉得小学的美术课和音乐课有什么不同吗?”当记者提出要和张跃东老师聊聊小学美术教育时,张老师把这个问题抛了出来。“难道它们不是都属于艺术课程吗?”“是的,但你发现没有,音乐课是有一定标准的,一首歌总有唱得准唱不准的分别。而美术课虽然有一定的标准但不局限于标准,因为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是他们眼中的世界和人生,都描绘出了他们心中的梦想,而梦想是没有对错之分的。”记者不得不认同张老师的观点。“因此,小学美术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情感课程。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的任务就是通过孩子们的画儿读懂他们心中的美术梦。”张老师坚定地说。  相似文献   

9.
冯颖 《家庭教育》2021,(2):26-28
好动的孩子好动的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会遭遇较多纪律方面的挑战。他们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身体活动来释放内在能量,所以如果不让动,他们就只能通过说话、做小动作来发泄。他们往往被老师看成“调皮捣蛋”的孩子。正因如此,这类孩子往往会因为在学校受到太多的限制、不让玩不让跑、不让随便说话而常被老师批评,进而对学校产生抗拒情绪。  相似文献   

10.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普遍认为升学很重要,所以在主要科目任务很重的情况下,往往对美术课不重视.教师也经常把美术课改上为主科(语文、数学、英语等)课.但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符的,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及审美情趣,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术教学必须重视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力  刘晓 《山东教育》2004,(32):47-47
“美术课是教什么的?”曾用这个问题问过几位美术教师。“教学生作画呗!”他们的回答大都简洁而又干脆。因为美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学生怍画无可非议。但是,美术课仅仅是教学生作画的吗?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  相似文献   

12.
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从事探究的有效的合作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因为他会因此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效率;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成功地融入社会,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13.
曾经关注过一些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因为缺陷的存在,他们与别人接触的机会要比一般的孩子少,长辈对他们的关爱往往会多几分纵容,而少了些严格和理智。一方面,他们享受着家长们带着歉意的娇宠,另一方面,他们又承受着缺少玩伴的孤独,因而这些孩子容易在心理上出现了偏差。他们的心理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学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导致教育重心偏移,因而学生的道德教育令人担忧。但是农村孩子淳朴、单纯、善良,他们也有远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负,有较丰富的德育基础。他们的出身条件和生活条件决定了他们淳朴、勤劳、不怕艰难困苦的性格特点,但对外界新鲜事物和繁华世界知之甚少。因此,如何把握德育的契机,寻找德育的切入点,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以为日常生活中的特殊日子节日、纪念日大可以好好利用,开辟道德教育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在我周围,很有几个“擅长”处罚孩子的年轻父母。只要孩子有了错误,动辄非打即骂,罚跪罚站、断水断食;甚至自己有了不顺心的事儿,孩子也会成为他们的“出气筒”和“替罪羊”。事后,你要是问问他们为哈这样做,他们不是跟你打哈哈,就是说不出个米麦豆子来。因为他们对孩子所实施的打骂之类的处罚,几乎无一打在理上,孩子在被打骂之后,也想不出自己的闪失在那里。其实,不少孩子的“胡作非为”,往往是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因此,对这些孩子的‘处罚”,就应以疏导为主,惩戒为辅,而这种带有家庭惩戒性的处罚,也是一个很有讲究的事…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农村的特殊环境,农村的孩子往往过早地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困苦而艰难的生活,磨练了意志,也培养了他们挑战生活从容面对的能力。发生在我6岁那年的一件事,让我一生都铭记于心,受用无穷。  相似文献   

17.
周模平 《今日教育》2005,(12):54-54
平常父母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总是要求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说话要算数。然而这一切的努力,往往被我们漫不经心的应付、不耐烦的呵斥打碎。因为是漫不经心,我们往往没有在意,可是留在孩子心底里的会是什么呢?一个女孩在一篇题为《永远的诺言》的作文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8.
美术课上,孩子们学会了折叠幸运星,那种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于是,课间折叠幸运星成了他们最乐于参与的活动。但我又发现,孩子们的成就感好像只局限于把那些五颜六色的星星折叠好,而对于叠好星星的归宿,他们好像并不在乎。因为我发现原本洁净的教室,地面上到处散落着叠好却被遗弃的幸运星。孩子们的爱好变成了卫生灾害,他们的兴趣却有增无减。制止是不可行的,那样会抹杀孩子  相似文献   

19.
孙娟娟 《山东教育》2005,(10):48-48
新课改新理念使我认识到,新的美术教学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具有特色的育人途径。我们是典型的农村小学,90%的学生家长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无法和城市学生相比,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和途径去接触艺术,美术课就成了学生学习美、了解美的主要窗口。而美术课要用多种工具、材料,动辄几元、几十元的水彩笔、颜料、绘画纸。  相似文献   

20.
告诉孩子死亡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为一件小事就轻生,或因荒唐而自杀?因为他们不明白死亡意味着什么。儿童由于生活经验少,心理还不成熟,并不真正知道"死"是怎么回事,他们往往以为别人会死,自己是不会死的。儿童也常有"拟人化"倾向,把各种东西都看成仿佛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