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宝昆     
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等教育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2年8月3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现任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78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1988年厦门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硕上研究生毕业,同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培养是关乎成人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应该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重视。基于创新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角度,提出要建设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联盟这样一种新的培养模式,主要探讨了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联盟是什么,以及建设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联盟的背景、意义、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唐民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2):109-109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继2005年底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之后,2006年初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博士学位授权审核中获得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完成了新的能级跃迁。该所的前身是1982年9月成立的南京大学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室。1986年,高教室独立并升格为系所级建制,次年更名高等教育研究所。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1993年开始招收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12月30日,在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教育科学与管理系,隶属于学校公共管理学院,同时保留高教研究所校级研究机构的建制。重建于2002年的教…  相似文献   

4.
《辽宁教育研究》2011,(2):F0003-F0003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学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学科成员就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管理学专著《普通高等学校管理》。1993年沈阳师范大学被批准设立高等教育学硕士点,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8家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也是当时东北地区该领域唯一的学位点;  相似文献   

5.
至2006年,全国有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点16个(含一级学科覆盖的点,已招生的点1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点93个(含一级学科覆盖的点),在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总数估计已超过2000人。为了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提升教育质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于2006年6月23—24日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了全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于2006年12月23—2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召开了全国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来自10个硕士点的代表参加了浙江师范大学的会议,来自12个博士点的代表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会议。与会代表分别围绕“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会议主题,介绍了各自的研究生培养经验,深入地分析了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育学领域内的“外来者”,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能否适应专业学习环境,建立专业认同,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对13位跨学科考入教育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建构了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专业声誉、专业学习效能感、专业培养环境是影响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主要因素,专业认同对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与专业归属感有显著影响。建议重视专业声誉的学科激励作用,加强积极的心理认知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专业培养环境以提升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H师范学院144名在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持续性较差,其中认知认同随着年级增长而增长,情感与行为认同则逐年下降,专业认同在性别、专业、年级、是否跨考等因素上呈显著差异。分析得知,专业认同水平主要受到自身压力、培养模式、导师专业程度等因素影响。为改善其专业认同现状,本研究建议:提供科学心理辅导,提升导师队伍水平,改善研究生培养模式等。  相似文献   

8.
唐德海.男.广西全州县人.1959年12月生。200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广西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西陶行知研究当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状况,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并且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使研究生专业转换较为困难,因而专业认同问题相对突出。作为高教专业的“门外汉”,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建立与否直接决定专业学习的效果。因此,本文通过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了跨专业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模型,发现专业学习动力与专业学习能力(内部因素)、专业培养与专业就业(外部因素)影响专业认同,同时还发现影响因素之间具有交互性,即个体内部两因素以个人获得为中介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专业认同水平,外部因素作用于内部因素而影响专业认同的水平,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专业认同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研究主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探究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主题的变化流向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统计分析从2005年至2008年的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抽样,力求揭示其研究主题的变化,通过分析其存在问题,提高我国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江西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权、全省首批举办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具有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重点高校。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入主流、强基础、重实践、求特色”的培养理念,介绍、反思和总结了“1+1+1”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薛天祥教授     
薛天祥,1935年11月生于江苏无锡。195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先后担任教研室、系、校科研处的领导。1980年起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担任校教科所高教室主任,兼上海高校软科学研究联合中心副主任。此外,还任中国高教学会理事、全国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师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担任过上海高教研究会秘书长和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1982年起担任高教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共招收了七届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先后开设和系统讲授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高校部门管理研究、高校科技概论等研究生课程。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发现,我国大部分院校仍套用高等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多培养理论型人才,仅少数院校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总体目标还定位在学术人才培养上;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已经向专业化、职业化、教育化方向转变,其课程设置呈现个性化、多样性特点。我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制定可借鉴其目标针对性、职业性、服务性、应用性强,以及宽进严出培养模式等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调整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更为严峻。就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就业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分别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当前地方综合性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摆脱困境、提高质量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84年我国成立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点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很大进展,但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文章就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并试图在培养定位、学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学的专业属性及其对人才培养的规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属性及其对人才培养的规定性,是解决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认识基础。高等教育学专业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性,要求高等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具有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素质,即不仅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强烈的研究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就业压力的驱动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导模式面临着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急迫任务,如何实现转型是对每个学科发展前景的考验.要实现培养模式的成功转型必须从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入手.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面临的转型任务更为急迫,必须从各门课程改革中寻求突破.本研究报告是对高等教育学专业两门课程改革实验的阶段性总结,实验证明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是可能的,但也面临实验结果推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