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曲子词到格律诗--唐宋词体演进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体在隋唐之际本是合乐而歌的流行曲子;时至宋代,则出现了音声与辞意不谐的状况。苏轼等词家突破音律的拘限,藉词以抒情言志,并且更加注重学的格律技巧。印刷术的发展、词作传播方式的转移。以及南渡以来词乐的失传,都更加速了曲子歌词向格律诗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唐时期乐府诗创作的名家,元白诗体于境界和题材上皆于前代有所开浚而创新,其风格沾染弥于宋时。宋代词体的创作于元、白之诗引汲甚深,兼效文体,宋词于乐府诗创作中蹈袭深远,其中白乐天诗歌影响兼及南北、扬传方外,为后世诗词名家所推效与仿承,翰及绵远,文章试以其诗词创作影响传承为例,凿证乐府与宋词间觞变之体例。  相似文献   

3.
木斋治学具有创新的勇气,他将学术追求溶入生命本身,成为一种生命存在的内容和形式.木斋新作<宋词体演变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尝试建构了词体学,以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互动关系作为词史发展的终极动力,对词体个案研究作出了新贡献以及严谨的论证方法.这些特点打造了<宋词体演变史>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宜修”就是从词体形式本身而言的,是指词体具有一种“内修外关”,即形式美和韵味美,这种审美风范标志了词的体例和美学特点。在宋代,尤其是北宋,文人对自我存在和生命本身的积极思考和探索,更易于用词这种方式表达,这很明显是受到词体形式本身的影响。它的曲艺要求,内容限定,审美风范的确立无不引发北宋文人在进取、忧患意识之外对自我生命的认识,反过来文人对自我生命的自觉探索和建构,也让词体更加幽微婉约地表达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唐宋词史上, 抒情形象千变万化, 身份特性各有其差异性, 但细心揣摩发掘, 词作中的抒情形象又自有其一定的统一性, 或为红粉佳人, 或为落魄文士, 或为高蹈的悲剧英雄。词中抒情形象不外是佳人—文士—志士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6.
王兆鹏先生《唐宋词史论》是20世纪最后一年出版的重要的词学专著。该专著的“流变论”,“定位论”、“范式论”等以崭新的理论视角总结唐宋词发展变化规律,描述了它运行的轨迹。其中所闪现出的著者词学理念和批评建构模式,为21世纪词学研究者提供了治词方法、学术规范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侯海荣 《天中学刊》2010,25(3):73-75
木斋新著<宋词体演变史>以词体勾勒词史,以独特的"应体"视角切入,以缜密的哲学方式思辨,以宏观的整体、流变、联系的理念纵横把握,同时认为词体创作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是一个"活动"的过程,进而从"诗词同构"中赋予了词文学以鲜活的生命,并逼近原生的词史样态.可以说,其从"词体"入手的价值诉求,颠覆了词史研究的惯性体例,实现了词史研究的"文化解码",其思维向度与方法镜鉴具有历史路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海明先生为当代词学研究大家,以其丰硕的成果,无论在唐宋词批评还是唐宋词研究方法上均有新的突破与大的建树。综观杨先生的词学研究,具有“专”、“精”、“变”、“化”四大特点,对词学研究有三大贡献,即视野的拓宽、方法的开创、观点的更新。  相似文献   

9.
文人词体制的确立始于中唐,张志和的渔父词是个标志。前此,刘长卿、戴叔伦以贬谪文化、边塞文化人词未引起文人创作的兴趣,至张志和以隐逸文化入词,开始形成一股唱和之风,其所作也突破了与诗同科的特征,从刨作层面上意味着文人词体制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词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体”包含着“体裁”、“体制”、“风格”等多种含义。词学领域使用“体”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纷繁芜杂,这对于我们阅读词论词话有消极影响。因此,梳理“体”的内涵,有助于我们研究词论词话著作。  相似文献   

11.
摘要:唐宋婉约词与传统诗文在功能和表现对象上的不同,形成其以“缘情”为主的特征。本文着重从咏唱男女爱情与表露士大夫文人心绪两个方面,论述其真挚深细的抒情形态。  相似文献   

12.
语篇分析为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功能语法在歌词语篇及其翻译方面同样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歌词翻译过程中,还应考虑原文和译文音节数的对等,翻译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简化(simplification)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体特点出发对萧红的抒情语体作了分析,认为:萧红的抒情语体非常重视利用语音来传达情感,在选词构句方面经常偏离语法规范并且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反讽等修辞手段来强化情感的表达。这种抒情语体的形成与萧红的个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老舍有着自觉的对小说文体的现代性追求,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试图进行融合创造,他借取浪漫抒情体小说作躯壳,又拿来新浪漫主义做灵魂,由此创造出一种别具魅力的小说来,带给我们新颖的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15.
唐代小说不同于唐前古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浓郁的抒情特性,这一抒情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唐代诗歌的影响。一方面,小说作家像诗人一样强调“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事如爱情、文人情怀等,使小说成为了唐人情感的又一载体。他们以“诗”为小说的抒情手段,以“情”为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悲剧为小说之结局。另一方面,唐代小说家又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他们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一切都使“情”在小说中勃发着生机,使唐人小说获得了动摇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出现形成了中国文学新的抒情传统。自然描写对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情感氛围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方式包括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和因情造景等等,运用的手法是传统的情景关系,一是移情,二是象征。中国现代小说的自然描写是一种情感话语,也是一种社会话语,是现实生活的审美符号。  相似文献   

17.
楚歌不都是以“兮”字为标志的屈骚式作品 ,结构短小、体近屈骚的作品也不为楚国独有。杂言歌诗是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歌诗形式 ,句式长短错落 ,以“兮”字为主要标志的歌诗是杂言歌诗中的一类。春秋战国时期的杂言歌诗冲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形式 ,句式长短错落 ,自由活泼。至春秋中叶 ,西周雅乐已经是昨日黄花 ,代之而起的是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新声。燕赵之讴、郑卫之音、吴楚之风相对于西周“雅乐”而言都属于新声 ,句式长短错落、形式活泼自由的杂言歌诗 ,就是配合新声出现的新型歌诗形式  相似文献   

18.
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其一生长达60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近千首诗,结集成八个诗集。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抒情诗在主题、写作风格及语言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就主题而论,这些诗着重歌颂爱情和友情,或借草木山水抒怀;在写作风格上,它们体现出融现代主义于浪漫主义之中,意境清新、优美,形象生动的特点。而在语言运用上,则是浅显易懂的常用词与生僻词甚至自造词混杂使用,局面语与口语混杂使用。  相似文献   

19.
北宋前期词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北宋前期词的主体性明显增强,在多样化的题材中都有所体现。第二是在前期词人佐欢娱乐的词学观念中,诗词"其间作用,理且一焉"的创作观念和崇雅的词学审美理想出现,标志着词学思想的新觉醒。同时,前期词人以具体的创作实践,确立了新的多样化的词体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抒情小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抒情小说的研究经过了作家的发现与重评,文本的细读,细部的专题研究,整体系统的宏观审视等开放的发展过程,在文体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化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多方的探索, 业已成为目前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然而,研究中也存在着研究思路不够开阔,过于偏重个案研究、文体研究,概念运用混乱等问题,限制了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