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章海丽很忙,采访途中,她的手机不时地响起来,打断了我们之间的对话.她发来短信息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什么可采访的."话虽如此说,可我们都知道,普通人的成功经历往往可以给人以更丰富的激励和启示.我坚信,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相似文献   

2.
昨天,有个记者采访我,该记者年纪20出头,新闻专业毕业,我跟记者聊了一个多小时,内容不是我接受采访,而是我告诉她如何去采访一个人(按理说大学应该都学了)。之前这位记者打电话采访我,第一个问题问出来之后,我就知道她没有做好功课。告诉她先准备一下再来问,一来是对她负责,不然我顺着她说一定会说得乱七八糟,最后她一句都用不上。二来我也对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3.
募捐     
陈都 《初中生》2016,(26):68-69
在云龙,我参加过两次募捐.两次都是和同学们一起,背着红红的募捐箱走上易俗河的大街. 第一次,我的搭档是同班一名女生.我们先去了“步步高”超市,在里面喊了老半天,也只募到十几块钱.有个阿姨还斜着眼睛望我,没好气地说:“我才不信你们这些东西!”后来我们走上街,一个穿着衬衫的大哥哥老是盯着我们看.我的搭档说:“要不去问问他吧?”我便走到他面前,说了我们此行的目的.那位大哥哥就拿出一张100元的钞票塞进了募捐箱.他说:“我也是云龙毕业的,你们加油!”之后还碰见一个老奶奶,我们什么也没说,她就笑眯眯地把50元投了进去.  相似文献   

4.
乐观向上     
那天报社来了一些实习生,其中有个新闻学院快毕业的姑娘,记者给她出的题目是去找一个建筑工地,和打工的外地民工生活一天。我自己的任务是和一个捡垃圾的人生活一天。此外,其他的同事有和菜贩子生活一天的,还有和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火葬场殡仪工生活一天的。我们要策划四大版的“普通人城市的一天”这样一个选题。第二天各路人马都回到了报社,大家似乎颇有收获。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实习生都非常兴奋。我想他们一定都捕捉到了好新闻。果然,有的人讲得非常感人,尤其那个新闻学院的姑娘。她说她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碰见了一个小姑娘,那个小姑娘是工…  相似文献   

5.
例文二我妈妈是一家企业报的记者,一天到晚可忙了,你找她办点儿事,她十有八九会说:“不行,不行,我还要去采访呢。”我不知道采访是什么,可我想,那一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一个星期六,妈妈又要  相似文献   

6.
妈妈可不是普通人,她可是为人师表的老师。她的敬业精神令我十分佩服,但妈妈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悄悄告诉你吧——她是一个购物狂!吃惊吧?你可不要告诉她是我说的哟。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一个妇人,她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一只眼,因为她只有一只独眼,长在额头中央;二女儿叫两只眼,因为她和普通人一样有两只眼睛;最小的女儿叫三只眼,因为她有三只眼睛,除了和普通人一样的两只眼睛外,那第三只眼睛也同样长在额头中央。可是,正因为两只眼和普通人长得没什么两样,她的母亲和姐妹们都很讨厌她。她们对她说:“你长着两只眼睛,比那些普通人好不到哪儿去,你不是我们家的!”就这样,她们把她呼来唤去,只扔些破旧的衣服给她穿,让她吃她们剩下的残羹剩菜,并想方设法地折磨她。一天,姐妹们只让两只眼吃了很少的一点东西,就叫她饿着肚…  相似文献   

8.
新学年开学的头一天,我满怀着企望的心情,走访了平罗城关一小三算结合教改实验教师张兰英同志。她正在开会,见我来,便走出会场,带我到了她的办公室。当我说明来意之后,她沉默了一会,腼腆地说:“你还是采访—下老教师为好,他们教龄比我长得多,教学经验丰富,体会也多。”我注视着眼前这位年龄30出头一点,中专毕业教了9年书的青年教师,感觉她已经成熟。她看了我一眼,接着说:“起先我一直教语文,1983年秋,学校决定搞三算结合教改实验,让我担任实验班的数学课。刚开始,我的思想压力很大,脑子里有五怕:一怕由教语文改教数学,没经验、教不好;二怕实验搞不成功,担风  相似文献   

9.
我妈妈是一家企业报的记者,她一天到晚可忙了。你找她办点儿事她十有八九会说:“不行,不行,我要去采访了。”我不知道采访是干什么。这回可好啦!妈妈要带我去采访。那是一个星期六,妈妈要去石景山游乐场采访,爸爸还要加班。妈妈不愿意让我一个人在家,只好带我一起去采访。  相似文献   

10.
章老师有一张和蔼的笑睑,身材修长.在成长的道路上,章老师一步步引领我们前行,她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爱和关怀,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章老师第一天到我们班,向我们作了一段幽默而又简洁明了的自我介绍.她说:“我姓‘章’,不是‘弓长张’,而是‘立早章’”.  相似文献   

11.
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要问了,每天都有作业,有什么特殊的呀?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当个小记者,采访妈妈,请她说说你名字的由来。然后,写一篇作文,记录采访的过程。晚上,我一本正经地来到妈妈的房间,用一枝笔当话筒,说:“妈妈同志,作为一名记者,我要问你一些问题。希望你能如实回答。”妈妈“嘿嘿”一笑,说:“一边玩去,我正忙着呢,别烦我!”我着急了:“老师今天布置作业,让我们当记者采访妈妈,问自己名字的由来。”“噢,原来是这样!那我就给你娓娓道来吧。”我和妈妈都笑了。笑了一阵后,我咳了两声,说:“采访正式开…  相似文献   

12.
我妈妈是一家企业报的记者,她一天到晚可忙了,你找她办点事,她十有八九会说:“不行,不行,我要去采访了。”我不知道采访是什么,这回可好啦,妈妈要带我去采访。那是一个星期六,妈妈要去石景山游乐场采访,爸爸还要加班,妈妈不愿意让我一个人在家,只好带我一起去采访。我和妈妈一进入石景山游乐场,一位大哥哥突然出现在我身边,递给我一小包糖。我低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工作,身边的女博士,不用说了,放眼望去,基本上,是个女的,就是个博士。好吧,听说现在高校就连做行政工作的,也要求是博士了。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我顺手抓住身边一个人来采访,当然的,她也是个女博士。我问:"亲,你觉得女博士有些什么特点啊?"她不认识似地看着我:"女博士?不就普通人吗?就我这样啊。"我上上下下地看了她一遍,确实,太普通了,比我还更像正常人呢。我讪笑地解释:"外面不是说女博士是第三类  相似文献   

14.
参考材料:金雪儿在我们学校,戴耳环的女生越来越多了,我们五年级就有好几个。耳环的样式也很多,有花儿,有蜻蜓,有十字架等等。我们班有个叫雨情的女生,两个耳朵穿了孔,一天戴一种耳环。我问她:“这样很好看吗?”她得意地对我说:“当然啦!”我又问:“会不会影响学习?”她不屑地说:“懒得理。”结果第二天,她的数学测验才得了17分。我们的街上有一个“星星之屋”,专门卖一些小礼品、饰品。上次我被一个女生拉去“星星之屋”选耳环,我说:“我们才五年级,要什么耳环?”那个女生说:“因为这是流行时尚。”我认为,学生特别是女生最好不要刻意打扮…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我找一个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开始她一言不发,不愿意讲出实情。我说想跟她交个朋友。听完我的话,她笑了,慢慢把情况告诉了我。事后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第一次听到老师说她是我的朋友,老师这么相信我,我应该信赖她。”以后她常向我诉说心里话,心里苦闷,她写信告诉我;她和高年级男生一起上街买东西被熟人看见,问我该怎么办;毕业后还常写信给我谈她的情况。这件事启发了我:八十年代中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的情感需要得到别人(包括老师)的理解,希望老师能体谅他们。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说服,要以真诚、友爱的态度满腔热情地帮  相似文献   

16.
<正>学校里要求我们举行一次电话采访活动,采访什么呢?冰冰是三年级的学生,平时作文写得不错,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可你知道她是怎么写好作文的吗?嘿,这里可有一个小秘密:她说,每次写作文前都要电话"采访"一下她那个在报社做编辑的小姨,让小姨传授绝招。瞧,这会儿她又拿着第五册基础训练8的作文要求开始电话"采访"小姨了。冰冰:喂,是小姨吗?我是冰冰呀。小姨:哦,是冰冰呀,你好啊!有什么事吗?冰冰:我们又要写一篇作文了,请您给我指导一下。  相似文献   

17.
今天批阅学生日记时,看到朱名的妈妈在朱名的日记本上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朱名的,一封是写给我的。在写给我的信中,朱名的妈妈是这样写的:老师:今天晚上与孩子交流时,孩子说家长也可以给老师写信。我便想借她的日记本与老师交流。从上四年级开始,朱名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这语文老师太好了!”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有,有时还求我说:“妈妈,你给老师写个信吧!就让他一直教我们到小学毕业。”这样的话她说了好几遍。后来,我问她:“你老师怎么好法?”她说:衣老师尊重我们,理解我们;他的教学方法好;还没有架子,还帮我们打扫卫生……”这…  相似文献   

18.
公主     
汽车离开帕福斯之后,我朋友说:“你知道,我在波里斯村有个表姐.“   “是亲表姐吗?“   “远门儿的.“   “好啊!我们去看看她.你知道她住在哪儿吗?“   “不知道,这地方我以前从来没有来过.我好多年没见过她了,自从她和她母亲来过我们家之后就再也没见过.我那时还是个小姑娘.我敢肯定她现在认不出我了.“……  相似文献   

19.
去年九月,我的女儿陈小渝在一中高中毕业,响应党的号召,到洪泽湖农场去参加农业劳动。还在她读高三上的时候,我們就在为她考虑毕业后的出路問題了:是升学?是下农场?还是在家自学?我們又有顾虑:升学,怕她考不取;下农场,怕她身体吃不消;在家自学,又怕她悶出病来。問問她自己,她说:“我是个团員,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响应党的号召,到农业战线上去。”当时,我沒有表示意见,心想,离毕业还有半年,到那时再说吧。毕业考試的有一天晚上,我正和爱人谈起小渝毕业后的前途問題,只见小谕脸上露出坚定的神情,她说的还是那句话:“我是一个团員,考不上大学,就到农业战线上去。”还说她已经在班上的团小组会上表示过要下农场的态度了。我爱人沒有意见,她认为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到小学里听一位一年级老师教《她是谁》一课。有两个小镜头可把我吸引住了。当这位老师教了部分生字词让小朋友自由读课文以后,问:课文里的“她”说的是谁呢?有一个小朋友答:“她”说的是“老人”。另一个答:“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