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百年以来,我国最重要的课程改革有两次:一为1922年新学制与新课程改革;一为2001年新课程改革。1922年1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随后颁布《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这标志着1922年新学制与新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本次改革一方面采用美国刚运行10年的"六三三"学制,一方面研制与新学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直接参与本次课程改革,他于1919-1921年在华讲学期间,亲临课程改革会议现场并做主旨报告。胡适是"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五位委  相似文献   

2.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农村实行的中小学六,三,三制,源于1922年11月1日北洋政府颁布的以学为唯一任务的所谓“新学制”。时至今日,已逾70年,我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以及儿童、少年的身心成长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而中小学学制仍维持  相似文献   

3.
朱煜 《历史教学》2007,18(8):22-26
1922年,在以实用主义教育为核心的西方新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开始推行新学制改革.随后,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组织"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约请各科专家起草课程纲要.  相似文献   

4.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制度和组织保障。我国基础教育的学制关系着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关系着教育方针的贯彻,直接制约着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和我们民族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农村实行的中小学六、三、三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源于1922年11月1日北洋政府  相似文献   

5.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11月10日,广东军政府宣告成立。经革命代表们推选的省都督胡汉民负责组建省军政府,其中教育部长是著名的教育家、爱国诗人丘逢甲。广东革命政府在教育宗旨、方针和学制方面不断进行了改革。民国元年(1912)和民国11年(1922),中央教育部和北洋政府曾先后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戍学制”,其影响深远,后者至今犹存。决定“壬戍学制”(即“六三三四制”)方案的全国各省教育联合会第七届年会于民国10年(1921)10月27日至11月7日在广州召开。  相似文献   

6.
1922年,在以实用主义教育为核心的西方新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开始推行新学制改革。随后,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组织“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约请各科专家起草课程纲要。常乃德、徐则陵应邀分别编成初中历史和高中文化史课程纲要,作为全国性历史课程的参考标准^①。新学制初、高中历史课程纲要是如何编制的?体现了怎样的价值取向?研究这样的问题,对于当今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编制或修订,也许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关于师范教育的论争由来已久.自1904年(光绪29年)始直至解放前夕的1947年的40多年里,曾发生过四次较大的论争.论争的焦点集中在师范学校是否应当独立设置.其中直接关系师范大学存废的论争有两次,一次是在1922年北洋政府学制改革前后,一次则发生在1931年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来中国考察前后.通过对这两次关系师范大学生死存亡的大论争的回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一番坎坷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关于小学初中学制改革的实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学制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学制由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所决定,它关系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关系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农村实行的小学初中六三学制,是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仿照美国学制制定的;部分农村和城镇实行的小学初中五三学制,其小  相似文献   

9.
<正>学制改革在各国都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的制度问题。目前中国基础教育主要沿用1922年开始形成的"633学制"—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延续已近百年。对于该基本学制,自20世纪60年代便遭到较多批评,主要认为学制太长及其分段合理性存在问题。那么,在从1922年整个教育环境和年青一代成长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学制是否应当又应如何做出调整与变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关于师范大学存废的两次大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关于师范教育的论争由来已久。自1904年(光绪29年)始直至解放前夕的1947年的40多年里,曾发生过四次较大的论争。论争的焦点集中在师范学校是否应当独立设置。其中直接关系师范大学存废的论争有两次,一次是在1922年北洋政府学制改革前后,一次则发生在1931年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来中国考察前后。通过对这两次关系师范大学生死存亡的大论争的回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一番坎坷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林砺儒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2009年是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在一起座谈来纪念这个日子,是缅怀他的教育思想和他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贡献。林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攻读师范教育,回国以后就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师大附中任教。他积极推动师范教育建设和中小学的学制改革,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他率先在附中试行中小学六三三学制,促进了我国1922年的新学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朱经农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近代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作出过重要贡献。作为民国时期教育界的风云人物,他积极参与了1922年学制的大讨论,并发表了多篇探讨国语课程的文章。文中以趣味和实用并重的国语课程内容和互动型的多样化国语课程教学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其独具特色的国语课程改革的构想与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对职业教育思想及其课程理论作过系统论述,对职业教育的实践作过全面推进,并对1922年学制与课程改革起过很大影响的代表人物,当首推黄炎培。他在1913年就著文针砭当时学校教育脱离生产、脱离生活、无济实用的弊病,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响应。1915年成立的、孕育新学制诞生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和1917年成立的、对推进职业教育作过重大贡献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其主要发起人和实际负责人之一都是黄炎培。  相似文献   

14.
李兴韵 《教育史研究》2010,(2):33-33,55
1915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一届年会上,湖南省提出的《改革学校系统草案》被提交大会讨论,此一草案被当时和后来的研究者视为1922年新学制改革案的嚆矢。实际上,广东省教育会的提案与1922年学制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朱经农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风云人物,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构建作出过突出贡献。作为1922新学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具有十分丰富的初中历史课程思想。文中着重分析了朱经农的初中历史教育观、初中历史课程教材编制思想、初中历史教学思想及对当时历史课程标准的影响等内容,力图对我国当前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学制作为国家教育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其改革事关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我国现代学制始创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随后经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的探索实践,至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最终确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基本框架,并延续使用百年。通过对现代学制百年演进史的梳理和审视,总结出学制改革应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弹性化、渐进性、合法性和集中性六原则。具体建议为: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确定学制改革思路;要与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相适应;要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与研究;要先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要完善学制的法律制度,于法有据、依法实施;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学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中国学制的建立和变迁同当事人的主观因素具有直接的关系。清末的学制主要出自政治家的选择,1922年的新学制则更多地渗透了教育家的理想,二者的区别可以在"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变化当中得到反映。至于学制改革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不论它是否以学校之外的功利为中心,首要的还应取决于当时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之后,社会各界倡导学制改革,经过七年酝酿,1922年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壬戌学制是在总结民国建立以来学校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美国学制的基础上制定的,其最大特点是学制革新中科学精神与自主意识的结合:科学精神体现为学制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与学制内容的科学性;自主意识体现为该学制是明辨择善的产物,是民间意识的体现,是个性发展的彰显。壬戌学制契合了时代需要,抓住了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实现了教育制度的重组,并有力地推进了各项教育改革。回首百年,壬戌学制回应现实需要、开展教育实验、注意民间力量、关注综合改革等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也称学校系统,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学制的制定对国家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学制的沿革我国现行学校制度是1951年制定的,但从中小学校制度来讲,基本上是沿用1922年的旧学制,至今已  相似文献   

20.
一、20世纪我国科学课程的发展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 ,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1922年颁发的新学制 (壬戌学制 )曾规定初中开设合科的自然科学课程。当时 ,商务印书馆等还出版过《实用自然科学教科书》等合科教材。后来 ,随着教育思潮的更迭和科学教育的发展 ,合科科学课程逐渐地被分科科学课程取代。特别是建国后学习前苏联 ,形成了学术性很强的分科科学课程。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国际科学课程改革和课程论研究的成果开始被介绍进来。尤其是在国际上发展很快的STS和综合理科等综合科学课程 ,给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