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国务院已经批准和即将批准的28个城市的地铁规划项目,专家测算未来10年,中国将新建约5000公里的地铁运营里程。如何为地铁这一公共空间注入艺术元素和文化气息,从而展示城市的情怀与魅力,建设者仍在积极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8月,60位街头艺术家齐聚在莫斯科马纳吉展览馆举办的街头艺术双年展上。街头艺术挪入室内倒也是另一番景象,城市街景融入了当代艺术。本次双年展旨在充分全面地展示街头艺术,汇集了私人、商业及学术性质的各类展览馆选送的包括涂鸦在内的优秀街头艺术作品。这种街头文化反映了非常规的艺术形式所流露出的反权威性和自由精神,已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一员,给设计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商业和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人猿揖别”之后 ,人类经过了原始社会漫长的文化孕育和分娩阵痛 ,终于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叩响了人类文明社会的大门 ,四大文明古国相继进入阶级社会。历史学家以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人类学家以文字的发明、建筑学家以宫室城郭的建造标志人类文明社会的来临。中国早在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夏王朝跨入了人类文明社会的门槛。传说中的“启坏禅让、天下为家” ,“仓颉造字、鬼神哭泣”和“夏鲧作城、禹作宫室” ,几乎都发生在夏王朝建立的前后。奴隶社会意味着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和国家的暴力统治 ,结束了原始社会平静的自然生活。阶级的对立…  相似文献   

4.
江迅 《文化市场》2001,(1):27-28
新的上海博物馆落成时,一度成了街头巷尾的话题。对外地人说起这博物馆,上海人总会显出一种自豪。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落成,香港人知之却不算多,一听到“文化”两字,就冷却了前往参观的冲动。它的吸引力,不如一场迎新花车嘉年华,不如高科技电讯展销会。也不如启德旧机场的跳蚤集市。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总是静态的,严肃的,学术味浓浓的。这两天,文化博物馆在地铁做了不少广告,印刷精美的宣传品又广为散发,媒体再三报道,香港人才明白,这新的博物馆,是一座香港平民文化的宫殿,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于是,普通香港人才纷纷前往。  相似文献   

5.
品味莫斯科     
在我看来,莫斯科就像一位大家闺秀,落落大方,心胸开阔。莫斯科很大,面积有1000多平方公里,据说有70多个卫星城。市内道路十分宽阔,大部分路都是双向车道,有的路中间还种有大片的树木。  相似文献   

6.
莫斯科的困惑卫民编译近年来,莫斯科人已没有兴趣再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改革了。他们关心的是钱,赚大钱才是他们奋斗的目标。他们成功的标志是车子,如今在莫斯科出售的奔驰汽车几乎与巴黎的一样多。就连这个城市最大的玩具商店儿童世界里,一层展示大厅所摆设的展品也都...  相似文献   

7.
徜徉莫斯科街头,一个又一个鲜红的“M”标记不时地映人人们的眼帘,这便是俄语中地铁一词(MeTpo)的首个字母。 春寒料峭的清晨,经常可见迟暮老人手捧刚从郊外采摘的鲜花在地铁站台出售,馥郁的花香使睡眼惺松的乘客为之一振;夜阑人静时分,总有长发的乐手驻足站口,怀抱吉他弹一曲如泣如诉的旋律;站台上,热恋中的情侣深情相拥,背着书包的孩童四处奔跑;车厢里,喜欢阅读的莫斯科人,打开当天的报纸或拿出包中的小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光阴荏苒,莫斯科地铁走过数十载春秋,成为举世公认的最美丽最繁华的地铁,在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达2436公里的线路,达150多个车站的地铁,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连接着莫斯科城的大街小巷。它有9条线,49个类似北京地铁复兴门站的换乘车站,年均客运量为31.8亿人次,是纽约地铁的3倍;伦敦地铁的4倍。高峰时期运行的最短间隔为85秒;设计时速为90公里;占城市客运总量的51.7%。 对于各国游客来说,莫斯科地铁不仅是便捷的交通工具,更是风格遇异的地下宫殿,是建筑史上的丰碑。它的设计者是前苏联杰出的建筑大师和艺术巨锋,他们对自己作品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得地铁具有了永恒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孙加祺 《世界文化》2005,(10):27-30
因为一首歌,给一座城市披上美丽面纱,令世人无限退想的,应属莫斯科了吧!多少年来,多少年青人在那深情悠扬的曲调中,走进甜蜜的恋爱季节;多少过来人在这难忘的旋律里回想起当年属于自己的“晚上”。歌声里的莫斯科,你让多少人为之动容动情。当我回望莫斯科时,真不敢笔触雄伟壮丽的克里姆林宫和流光溢彩的国家大剧院,也无力绘描让人留连的列宁山及享誉海外的许多名胜,只怕在小心中不小心墨渍心仪的景物。我只想花丛撷叶,从另外的视角浏览莫斯科的别样风情。  相似文献   

9.
夜探莫斯科     
<正>高级轿车急驰在夜幕当中,俄罗斯的新贵们通宵达旦地狂欢于夜总会。莫斯科的夜晚,一派繁华的景象。装点莫斯科夜晚的,是那些耀眼的灯光和深深的夜色。闪着金光的基督教堂半圆顶、带有明显的斯大林时代印记的哥特式建筑风  相似文献   

10.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1891—1940)是一位作家,他度过了艰苦的一生。他这艰苦的一生是和这个国家在1920—1930年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他曾被指控“有错误”、“有反抗情绪”和“误解共产主义”。在生前,他始终未能享受到目睹自己的作品在苏联出版的乐趣。研究布尔加科夫生平与作品的语言学博士玛丽埃塔·丘达科娃说:“布尔加科夫向我们大家表明他是在最困难的环境中坚定忠诚的典范。他提醒我们,意志自由确实存在,并且被认为是一种天赋,因而,人们可以随意行善或作恶。但无论如何他是从不作恶的。”多亏佩雷斯特罗伊卡和格拉斯诺斯特,我们今天才能有机会读到这位世界闻名的作家的主要作品,并且能在我们的剧院舞台上看到他的剧作。  相似文献   

11.
莫斯科地铁始建于1935年,从通车到现在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它现有9条地铁线路,其中8条穿过市中心繁华区,呈放射形;另一条是绕市区的环形路,总长达二百三十余公里。每条线路都有十几至二十几个车站。这些地铁线纵横交错,互有交叉,最多的有4条线在一个车站交汇。  相似文献   

12.
“……无论如何我要回到苏联生活,是该在家乡定居的时候了……”“4月——一定启程”。"非常想尽快回到莫斯科!" 疾病使高尔基滞留在气候宜人的意大利。不过,在1928年和1929年回到过苏联之后,再侨居国外,对他来说是很难忍受的,因此,无论是医生的担心,无论是"尽快写完"其主要作品《克  相似文献   

13.
两次荣获列宁勋章的莫斯科大剧院的创始年代被认为是1776年,当时成立了莫斯科第一个经常进行演出的专业剧团。参加这个剧团的有职业演员、农奴演员和莫斯科大学的业余爱好者剧团。剧院上演歌剧、芭蕾舞剧和话剧。1806年剧团成为国家剧院。从1780年起剧院前地址在彼得罗夫卡街,当时就叫彼得罗夫卡剧院。1824年建筑师鲍韦采根据米哈依洛夫的设计,在烧毁的老剧院的旧址上按古典艺术风格重新建起一座气势宏伟的剧院大厦。由八根圆柱组成的柱廊和正面山墙上铜制的阿波罗的二轮四套马车,把大厦装饰得分外夺目。剧院于1825年举行落成典礼,从此称为彼得罗夫大剧院。在它的旁边  相似文献   

14.
据传说,莫斯科城是尤里·多尔戈鲁基于1147年在原属大贵族库奇卡的领地上建立的。这片土地包括沃罗比约沃、谢苗诺沃、维索茨科耶(今波克罗夫门一带)、库利什基、库德利诺和苏谢沃等村子。编年史中记载了这样的传说:“尤里诛杀库奇卡后,登高远眺莫斯科河与涅格林河两岸,细察地形,十分中意那片村落,遂命在此建城。”处死库奇卡的缘由未能确悉。一种说法是:“库奇卡狂妄自大,对多尔戈鲁基公不  相似文献   

15.
在莫斯科星罗棋布的博物馆中,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东方艺术博物馆。在以西方艺术为主流的莫斯科大都市,这个博物馆是绝无仅有的,在这里,东方艺术瑰宝以恢宏绚丽、妩媚精致的风姿,灿烂非凡、巧夺天工的工艺,独领风骚。所谓东方艺术,是指以中国艺术为首的东...  相似文献   

16.
世界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足,流浪的魔影渐渐地远去了。祖辈那流浪的岁月退成了历史,父辈那流浪的经历化成了故事。还曾见过那流浪在特区的乞丐富翁,流浪的神态十分从容。而有幸跨入流浪作家队列的,却再也不是胸无点墨的愚人。在俄罗斯,在莫斯科,流浪的艺术家给人们那么丰富的艺术享受和艺术想象,我不知道是流浪的艺术家催生了俄罗斯的艺术,还是俄罗斯的艺术造就了这流浪的艺术家。莫斯科古老的阿尔巴特大街,是访俄的人们几乎必到的地方。这一条数千米的步行街,就是一个全面展示流浪艺术家高超技艺的露天艺术殿堂。走过曾经…  相似文献   

17.
费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和创作同彼得堡(今列宁格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他生于莫斯科,他的童年也是在莫斯科度过的……从公社广场象光线一样辐射出六条街道。其中有一条,西北方的那条,昔日叫作新博热东卡街。  相似文献   

18.
正形式主义者李达伟,我忘了是在路上,还是在宾馆,或者在某处,我们有过一段短暂的相处。反正无论在哪里,四周都是山水,弯曲,狭窄,到了高处又极开阔,左右全是天空,非常恢弘,云开云合,整个视域,包括置身的其间,都充满了不仅仅属于自然的形式感。没有什么仅属于自然,但有人认为就是这样,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不想说上述这种自然形式感造就了形式主义者李达伟,因为太多的书写者虽然生活在各种形  相似文献   

19.
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与湖北省提前布局,周密策划,紧张筹备,通力合作,为唱好“荆楚风·中俄情——湖北文化走进俄罗斯”的年度大戏竭尽努力。大戏帷幕拉开之时,“国粹”京剧与“国之重器”青铜器文物齐齐亮相莫斯科,博得当地观众满堂喝彩;中俄两国媒体连番报道,好评如潮;当地民众踊跃参与,兴致盎然……由此展现出一番中俄文化交流新的盛况。  相似文献   

20.
正我对李达伟的印象:一堆光滑鸡蛋里毛茸茸的猕猴桃,独特而羞涩。李达伟不善言谈,尤其在被故意曲解语义之时,着急而真诚地解释,语速跳跃,语法全乱,颇似洒落一地弹珠,无从收拾。不过,一旦进入文字的世界,李达伟的话语瞬间转为行云流水,简直是九寨沟的瀑布,充沛、奔腾,但不会变成浑浊的洪水,相反,从来清澈有序。我认识的云南作家中,有一个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