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改革是一场革命,它的中心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而解放生产力的核心内容就是解放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当然与物的因素不同。如果说生产力中的物的因素要靠改革的政策、措施来获得解放、被解放的话,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的解放过程就不单纯是一个依靠政策、措施来获得解放、被解放的过程,而常常伴随着一种自己解放自己的过程。中国的“民办科技实业”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及其成长壮大的过程,正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自己解放自己”的过程的生动体现。从1980年开始,首先在北京的中关村地区,一批科技人员冲出旧体制、原单位,创办了自己的高科技企业。而由科技人员自办企业,这个在市场经济国家看来似乎是十分寻常之事,在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我国却是对旧体制的一个重大挑战,重大突破。最初由少数科技人员做出的这种果敢的举动由于符合“解放生产力”这个改革的宗旨,因此不仅带动了更多的科技人员效法他们,冲出旧体制的篱墙登上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有人欣赏“匈牙利道路”、“日本模式”、“新加坡模式”等。还是小平同志主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才有今天的强盛。这一大政方针是中国的土特产,世界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3.
田建国 《未来与发展》1993,(1):44-45,4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直到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要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形成新的思路,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脑筋,转变观念,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冲破“左”的思想和传统观念的束缚,闯出一条新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缓慢的实践证明,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是发展与改革的最大障碍。有些同志对高教的发展与改革有疑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目标。为推进中国的改革进程,本刊举办了大型笔谈“今后十年中国改革的前景与问题”,约请各界人士谈改革、论发展、为改革献.计献策。继上期发表了于光远等同志的笔谈,本期发表了李锐等同志的笔谈,至此,笔谈暂告一段落。笔谈的观点新颖,见解独到,本刊对热情参与笔谈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鉴于笔谈的观点纯属个人见解,有不妥之处欢迎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5.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有有形的东西都是属于无形的东西,这些无形的东西对企业来讲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相当于思想对于人,它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尤其是中国高校科技企业的文化,不仅具有一般科技企业的文化特征,更重要的是它的成长与发展主要受高等院校的学风、校风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与特征,而且也具有一般企业没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很多中国人都记得这样一句广告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18年前,杭州诞生一个特殊的娃娃,那就是如今已成长为国家大型一级企业,跻身全国最大经营规模500强的娃哈哈集团。它的成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然而对有一位老人来说,这既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他就是娃哈哈集团第  相似文献   

7.
中国未来研究会顾问、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钱学森同志,就“公元二○○○年的中国”的研究等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他特别强调未来研究要有中国特色,要联系中国的实际。一马克思主义未来学,首先是一门科学的未来学。于光远同志在《未来与发展》创刊号上的一篇文章中说,要科学地预见未来,我很赞成。这句话很概括,其实科学的未来学和科学地预见未来中之所谓科学,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今天应邀出席中国科学技术馆和海南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有关《 48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寄语中国》一书座谈会,探讨我国科技人才的成长之路,我们一方面感到很荣幸,很高兴,另一方面也感到,讨论科技人才问题依然很及时,很必要。这是因为,大凡天下之事都是人办的。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如果从邓小平同志发出这条指示算起,已经差不多 1/4世纪过去了。勿庸讳言,我国的科技、人才和教育,如同其它改革开放的各条战线和领域一样,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和成绩。但还是不得不指出,总体上“我国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的局面,并未实现根本改观,这不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族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而且也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摆在了中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的面前。如今,中国科技馆的专家组织编写的《 48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寄语中国》一书的问世,恰好似一面镜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我国科教发展,特别是人才成长问题的参照机会。  相似文献   

9.
20年前,邓小平同志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设计师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紧紧把握住时代特征和发展科学技术这一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我国科学史上空前的盛会──全国科学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彻底驱散了压在中国科技界头上的阴霾,将中国科技事业从“左”的路线的枷锁下彻底解放出来。这标志着我国科学春天的到来,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从此展现出灿烂的前景。20年过去了,在即将跨越世纪的今天,回顾这一难忘历程,更由衷地敬佩小平同志的战略决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全国科学大会对我国科技与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0.
国家科委最近下达的一个文件指出:“最新的技术,花再高的代价也难以引进,科技的未来主要靠我国自己的科学家去拼搏,去奋斗”;“加强人才培养是高技术发展到今天的需要”;“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为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也为我们的科学家、企业家施展才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十分明显,我国高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国际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同时这种潮流正在呼唤新的技术学科的发展与新一代人才的成长。李铁映同志提出“必须改革原有的高教体制和模式,走出一条新路子”。这又表明,加快和深化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金星 《世界发明》2009,(6):70-72
15岁独走天涯路,少年成名,10年之间,三代中国人与他的漫画深深结缘,难舍难分。有人道他狂,他自己坦然承认:“我本来就是能说大话的人。但我这不是自大,而是了解自己。”这就是蔡志忠,一个懂得自己人生筹码的独具风骨的中国漫画家。  相似文献   

12.
张晨 《华夏星火》2014,(8):50-52
一场农业科技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中国大地: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传统耕作模式,开始用传感器与农作物进行“交流”,成为智慧农业时代的“新农人”.这就是“农业物联网”,一个几年前还略显陌生的事物,如今却给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并逐渐成长为一支能够改变“三农”格局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3.
我们分析任何问题都不应忽略“时间”因素,无论分析的对象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任何事物的生长、消亡、转化,都需要时间,都有着自己的阶段性。目前我国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模式已经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的,那么这一过程是持久战呢,还是速决战呢?这就是在目标模式确定后需要研究的时间模式,但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二、要重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合理结构就我几十年在机关亲眼目睹一些从高等学府分来的大学生成长过程和一些从基层实际部门调上来的年轻人的成长过程,深感建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合理结构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一个人的知识不是直接经验,就是间接经验,总是这两方面构成的。仅有一个方面的经验,知识就不完全,就不能正确地发挥知识的功能。毛泽东同志早就向全党尖锐地提出:有书本知识的人,要向实际工作经验方面发展,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发展。要求人们处理好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使之有一个合理的结构。他强调,“我们…  相似文献   

15.
现代领导科学认为,任何一项战略决策的实施,都离不开领导者的决策思想。赵紫阳同志在一九八七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搞活,讲得最早、最多、最深刻的是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总结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战略目标,提出了全面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这在国外引起了巨大反响,给国内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已经确定为我们的基本国策。认真研究和探讨邓小平同志对外开放的决策思想,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从诞生时的呱呱坠地,到银须白发后的暮年沧桑,生命的过程按照它固有的规律发展着、变化着。其间既有生理上的发育,也有心理上的成长。可以说,人生就是在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完成的。自我评价恰当,人格发展良好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因此,“我是谁?”这是对人生的提问,是一个由简单问题引出的深刻思考。“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就是我”。的确,只有“我”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目标。为推进中国的改革进程,本刊举办了大型笔谈"今后十年中国改革的前景与问题",约请各界人士谈改革、论发展、为改革献.计献策。继上期发表了于光远等同志的笔谈,本期发表了李锐等同志的笔谈,至此,笔谈暂告一段落。笔谈的观点新颖,见解独到,本刊对热情参与笔谈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鉴于笔谈的观点纯属个人见解,有不妥之处欢迎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目标。为推进中国的改革进程,本刊举办了大型笔谈"今后十年中国改革的前景与问题",约请各界人士谈改革、论发展、为改革献.计献策。继上期发表了于光远等同志的笔谈,本期发表了李锐等同志的笔谈,至此,笔谈暂告一段落。笔谈的观点新颖,见解独到,本刊对热情参与笔谈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鉴于笔谈的观点纯属个人见解,有不妥之处欢迎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目标。为推进中国的改革进程,本刊举办了大型笔谈"今后十年中国改革的前景与问题",约请各界人士谈改革、论发展、为改革献.计献策。继上期发表了于光远等同志的笔谈,本期发表了李锐等同志的笔谈,至此,笔谈暂告一段落。笔谈的观点新颖,见解独到,本刊对热情参与笔谈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鉴于笔谈的观点纯属个人见解,有不妥之处欢迎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目标。为推进中国的改革进程,本刊举办了大型笔谈"今后十年中国改革的前景与问题",约请各界人士谈改革、论发展、为改革献.计献策。继上期发表了于光远等同志的笔谈,本期发表了李锐等同志的笔谈,至此,笔谈暂告一段落。笔谈的观点新颖,见解独到,本刊对热情参与笔谈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鉴于笔谈的观点纯属个人见解,有不妥之处欢迎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