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对中学物理创造教育和创造力的培养.谈一些初步认识.一、物理创造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物理教学中的创造教育,就是按照创造学的要求,依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物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通过一定的创造教育、训练和学习指  相似文献   

2.
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实践活动还存在不少问题,诸如选材面窄,训练目标单一,训练无计划。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当务之急是编写训练教材。为此,我们在广泛研究国内外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创造教育实践,以现行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为本,挖掘其中的创造思维因素,按单元编写了《小学数学创造思维活动》教材。该教材的培养目标是:1.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发现者。也就是说,通过学习,增强他们发现数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和兴…  相似文献   

3.
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有感召力的字眼。这是因为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富魅力的主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已开始实行教育培养目标的战略转轨,已明确把培养创造力的创造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方向和根本目标。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灌输一些书丰知识,而是应着眼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因而,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创造性教育是当代教学改革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当前教育的根本.弱化学生的思维定势,创设适当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前提和关键;进行一题多变和逆向思维训练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创造教育是培养创造精神,增长创造才干,训练创造性思维,激发创造热情,开展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教育,也就是开发每个人或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的教育。创造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能力,而创造思维能力则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此,以提高创造思维能力为中心目标的创造思维训练在创造教育的诸多形式中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创造性思维训练更为有效呢?实践证明,在辩论中训练创造性思维最为可行,最有实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着为“创造力而教”的理念对我国现行艺术教育模式进行了反思,其中与此理念相抵触的教学模式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形成:1.僵硬刻板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灵性的泯灭。2.“技术至上”的倡导使学生感悟能力的削弱。3.圃于规矩的多重戒律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为此,笔者根据创造思维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七条可供具体操作的方法:1.依据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创造性动机。2.引导艺术鉴赏培养独特发现目光。3.倡导独立思维、鼓励大胆质疑。4.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5.倡导求异思维,进行思维流畅性训练。6.观摹大师作品以及研究大师创作过程启发创造意识。7.营造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7.
一、模式的界定 初中“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创造教育原则,选用创造教育方法.挖掘创造教育思维训练点.指导学生思维训练,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与创造能力:其主旨是引导学生主动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寻求、去探索.在寻求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培养创造力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霍华德·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挑战。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提出创造力具有多元性特征。这一理论对我们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启示是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创造力;必须承认每个个体都具有创造潜力,培养创造力必须面对全体学生;通过培养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由于个体的创造力的表现方式、特点和优势不同,应当因材施教,使每个个体创造潜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重点是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创造力的核心,在创造力的基本结构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中心环节,在基础能力与创造性行为能力之间架起了桥梁。因此,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应重点指导和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式,才有利于创造性行为的展开与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获得。根据创造的基本原理和许多成功者的经验总结,坚持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等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训练方式.是对学生开展创造  相似文献   

10.
创新性发展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最高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形成具有勇于创新的品质和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开创一个乐于创造和自由发挥的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左兵 《职教论坛》2012,(36):4-7
创造教育不是某一阶段教育才需要进行的教育,职业教育同样承担着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学生具有创造力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质,同时,职业教育较小的升学竞争压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都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有利条件。职业教育可以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科学多元的测评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师的创造意识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之一.陶行知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提出了他的"创新教育"理论,他指出:相信儿童具有创造力,并努力发挥,加强培养儿童创造力是我们实施创造教育的前提;培养创造型人才与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创造教育的目标;创造教育的内容,是一系列富有时效的创造性的活动,实施创造教育的前提条件是解放并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刘金广 《辅导员》2011,(24):22-25
为了创造更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通过对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学习型组织、多元智能理论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等理论的学习与感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是最好的“美容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学习力和创造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才能持久;只有创建“学习型学校”、  相似文献   

14.
定位: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   我们所说的“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目标和任务主要是通过语文课教学,使学生具备创造的基本素质,如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技能、创造道德、创造美感等。创造型教学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富有启发诱导性的训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超群出众”的意义上实现人的创造性价值,达到创造力培养的目的。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强调的不是把学习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储存起来,而是拿去运用,去获得新知,一句话,也就是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增长创造能…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竞争逐渐演变成知识角逐的今天,教育成了国家兴衰的根基。历史向世人证实,只有善于学习,乐于吸收优秀文化遗产,勇于向传统挑战,富于创造的民族才是不败的。于是教学生学会创造当是教育的重音,而数学教育以其中心地位就越发瞩目了。那么怎样在数学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训练创造力又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一、训练学生进行类创造根据同化理论,教师可在学生原认知基础上帮助学生再现新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迁移,完成类创造。因此训练学生进行类创造,即注意到在数学教学中,那些对人类而言是已知的,而对学生个体而言却…  相似文献   

16.
在艺术教育中进行想像力训练、创新思维训练、自由创意训练,用艺术活动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是实现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科学方式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绝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那么作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挖掘每名学生的创造力,使每名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呢?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绝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那作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发掘每名学生的创造力,使每名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人才”.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是创造力的核心,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作用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注意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创造教育同样强调知识的积累,但更强调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教育重视智力开发,更强调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倡创造教育,除了全面系统地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外,还应特别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此要求教师做到:1.树立创造教育思想。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创造教育把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的,认为教学核心应该是理解知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励,尽可能展现思维的过程,进行开放式启发,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创造教育认为,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