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文学创作角度,从作者、作品和修辞三个方面入手加以研究,可以看出刘勰的文辞观以"自然之道"为理论核心。文辞要因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而外现,要顺乎作品内在的情志与体式,同时也要辞藻华丽,符合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2.
三言二拍宗教叙事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言二拍中不仅有多篇宗教小说,还有多篇作品涉及佛道教,并体现出了浓厚的宗教思想。以社会历史文化的视角来分析三言二拍宗教叙事的成因,可以看出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作者的创作意识等各方面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艺术创作是作者以一定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把现实的社会生活升华为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以实现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表达的思想理念为目标的创作过程。艺术创作的目的是让受众通过艺术作品得到情感共鸣和思想理念认同,用作品的感染力传播创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情感,从而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感受和深刻思考。歌唱不仅是表演的艺术,同时也是歌唱者的艺术创作过程。歌唱作为艺术创作特定的艺术形式,思想性是其艺术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战争描写方面,《三国演义》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而姚雪垠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此方面同样也卓有成就.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后者在对前人借鉴与学习的基础上实现的超越与发展,以及作者的创作理念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人们所乐于称道的沈从文作品中的风俗描写其实内部充满了矛盾与紧张。简要梳理进入抗战以后沈从文作品中风俗描写手法的变迁,可见在其背后所隐含的作者之“现代化”理念及城乡关系认知模式方面的诸多矛盾,这些矛盾显示了作者审美理想、社会理想与现实发展之间的种种冲突以及在“现代”观上的进退两难,并成为作者乡土小说创作中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静 《文教资料》2012,(21):34-35
古典文学教学因为历史距离的阻隔,抑制了高职教育实用功利观念的渗透,教师应设法引领学生走近"梦中人",利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教学,缩短欣赏者与古典文学作品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读者与作者间的心理距离,以当今的社会现实为参照,让作品中的人物转身变成"身边人",从而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的审美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战争描写方面,《三国演义》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而姚雪垠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此方面同样也卓有成就。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后者在对前人借鉴与学习的基础上实现的超越与发展,以及作者的创作理念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文体.从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民族风情等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力图通过对湘西社会的深厚之情,来勾勒出一个理想的社会.通过结合沈从文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素养,探讨其乡土文学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初期的英国文学家,她在作品中用女权主义视角审视了父权制社会里妇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批判了男性文化霸权和男性政治,开创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以文化诗学语境为切入点,以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点为依据分析其代表作《到灯塔去》,可以看出20世纪初英国男性文化的霸权地位和女性自我缺失的社会现实。作品体现了作者希冀超越性别、实现两性融合的美好愿望。伍尔夫独特的女性思想对人类和谐发展,对争取"人"的解放,促进两性携手同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尽管许多人都对康拉德作品中人物的命运选择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阐述分析,但鲜有对文中人物存在迷惘的论述。以巴赫金的镜像理论结合康拉德出身背景及独特的个人经历对其作品中人物的命运选择进行阐释,可以看出作品中人物存在的迷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作者康拉德的存在迷惘。  相似文献   

11.
阅读研究专家蒋成瑀先生根据构成读解过程的三大要素,将课文的读解分为三个读解走向,即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读解走向、以文本为中心的本体读解走向和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性读解走向。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读解走向,是以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读解目标。它的理论根据是作品文本最初是由作者创造出来的,作者赋予了意义,作者把自己的观念和意识注入到作品中,因而,读解的目的应该是追踪作者的原初意义。以文本为中心的本体读解走向,是以掌握作品自身的意义为读解目标。他们认为作品一旦脱离了作者,进入社会流传系统,自身就有独立的生命和意义,而不应以作…  相似文献   

12.
《瓦解》是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成名之作。作品客观真实地展现出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尼日利亚前后,伊博人的传统生活图景和社会的翻天巨变。英国殖民者以文化霸权入侵伊博土地,不可避免地与伊博传统文化发生冲突,伊博人坚守传统文化,但终究无法抵挡现代性的入侵,外来文化在伊博社会取得胜利。但作者不仅描写了文化冲突的现实,作品中还能看出作者在文化冲突中追求文化共存的理想,现代化的到来,意味着一切都需要重新界定,唯有勇于回顾自己历经曲折和坎坷的民族,才能在现代性的洪流中立足,勇敢地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完成,而需要教师的扶持、引领、点拨。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辐射阅读的策略。比如以课文为依托,开展同类作品辐射式阅读;以作者为依托,开展同作家作品辐射式阅读;以时代为依托,开展同时代作品辐射式阅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专家不断研究和深化现代教学方法,新课标再次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以整本书为阅读内容,以文本的章节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对书籍的整体理解,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意义与价值,剖析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内涵。本文即以《匹克威克外传》为例,谈一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使用作者型声音不仅建立和扩大了女性虚构的权威,而且也使作者能够通过叙述者对其他作家和作品、文学和社会进行评论;个人叙述声音的运用确立了黑人女性声音在小说的存在和权威,但个人叙述声音很快就消失了.从叙述声音的复杂性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小说时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医院中》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比较,可以看出,作者们用不同的故事演绎了相同的主题,即主人公都面临着与现实环境相冲突的问题。同时,作品中的主人公敢于提出问题,作者也在用作品反映现实问题的同时又分别对当时的创作模式进行了反叛。于是,作者们与主人公们合奏了这一"狂人"断想曲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告诉我们——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那么语文教材中科普作品的教学,为实现这一理念提供了最大可能。下面我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科普作品教学为例,谈谈语文教材中的科普作品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首先是由眼睛对文字符号的感知,然后把信息传入大脑,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像,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活动。阅读又是读者与作者、作品的对话过程,它以读者和作者的知识、思想情感的撞击为特征。作者通过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体验,将社会现实熔铸成作品,同时也把自己的观念、意识、情感注入作品中。读者通过自己的解读,深入到作者所创造的世界,并把自己已有的经验融注到作品中,认识作者眼中的世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交往,洞见作者的人品、性格和爱好等,从而获取…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告诉我们———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那么语文教材中科普作品的教学,为实现这一理念提供了最大可能。下面我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科普作品教学为例,谈谈语文教材中的科普作品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透露出的社会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四对青年男女的婚姻故事的叙述,向人们展现出一幅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生活画卷,并在其中阐释了作者爱情至上的婚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