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2年2月19日至26日,根据教育部指示,上海市高教局在衡山宾馆召开"外国史学史"与"近代现代资产阶级史学流派资料选辑"讨论会。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杭州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师院等9个高校的20余位学者与会。周谷城主持会议,翦伯赞到会发言。上海档案馆藏有此次会议档案(档案号:B243-2-951)。包括《文科教材编选工作汇报(27)——"外国史学史"与"近代现代资产阶级史学流派资料选辑"讨论会情况》《编写外国史学史的任务安排》《翦伯赞同志在"外国史学史"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以及《近现代资产阶级史学流派资料选辑"选目"》等。其中,《翦伯赞同志在"外国史学史"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的部分内容,张传玺、张怡青、张海青据1962年4月10日《文科教材编选工作、通讯》第11期所刊载的记录稿摘要编辑、校订,以"在《外国史学史》讨论会上的发言"为题,收录于《翦伯赞全集》第5卷《历史问题论丛续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兹选辑公布,期冀为学界了解建国初期的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同志被林彪、『四人帮』一伙迫害致死,已经整整十年了,但是翦老的音容笑貌,至今还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翦老虽死犹生!我只听过翦老的一次学术报告,后来与他通过两封信.从信中可以看出,翦老对我们青年一代是何等关怀、爱护和培养.翦老到我们扬州师院作学术报告是在一九六二年五月九日.那天,师生知道翦老来作报告,会场里少长咸集,聆听翦老讲《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现在回忆起来,翦老当时讲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着重梳理了翦伯赞在十七年史学中历史教学思潮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地位、理论成就以及在当时所具有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在十七年史学中,翦伯赞积极顺应唯物史现传播的客观要求,促进了历史教学思潮的形成;反过来,由于以翦伯赞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注重对历史教学的探讨,进而也加速了唯物史现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老一辈马列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在民族危机冲撞下的20世纪40年代的爱国主义史学观念,着重从总结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坚定抗战必胜信心,总结历代反时侵略的民族战争的经验教训,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封建史学和以古讽今、揭示蒋家政权必亡的历史命运等四个方面来加以论述;并且高度评价翦伯赞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史学家,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促进中国新史学的发展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并以此文来纪念史学大师翦伯赞逝世35周年。  相似文献   

5.
从接受角度研究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史学的功能问题,古今中外的史学家有很多论述,在中国,孔子作《春秋》,明确表示意在"拨乱世反之正";司马迁写《史记》,志在"述往事,思来者";刘知几更把史学看成"生人之急务"、"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古代罗马史学家李维认为研究史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果那是好的,那末你就模仿着做.如果那是罪恶昭著而最后身败名裂的,那末你就要引以为大戒,竭力避免."他们都提出了史学的"资政"、"借鉴"和预测未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深切怀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同志林耀华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同志,惨遭以江青为头目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含冤致死,到今年12月18日,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四个年头了。十几年的岁月,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仅是转眼的一瞬,而我国历史在此期间却...  相似文献   

7.
翦伯赞抗战时期在重庆生活的六年半时间,创造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学界的影响日益扩大。重庆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形成并保持着“和而不同”的优良学风,正是这种良好学风使他们共同度过了艰苦岁月,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翦伯赞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史学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他战沪潜港,呼吁推动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史观指导下的史学研究,主编<中国史纲要>等教材,为推动共和国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建国后至“文革”前的这段历史时期中,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无常,史学家翦伯赞的史学思想也随着不断变化,政治环境正常时,翦伯赞的史学观点和主张能客观历史的看待问题,当政治环境恶劣时,翦伯赞的史学观点和主张就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史学发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翦伯赞(1898—1968),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湖南省桃源县人。维吾尔族。早在1926年,他就参加革命活动,投身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研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九·一八事变后,特别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写了大量著作,宣传党的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的方针,揭露和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阴谋和分裂倒退活动。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起,即长期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从事统一战线和理论宣传工作,并以极大的努力对中国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先后完成了《中国史纲》第一、二卷和《中国史论集》等上百万字的著作。建国以后,担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后任北大副校长,并主编《光明日报》《史学》专刊。他还协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同志筹建了中国史学会,是我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研究中国历史的老一辈史学家之  相似文献   

11.
1944年是明朝灭亡三百年的纪念。中共组织了柳亚子、郭沫若、翦伯赞等史学家撰写了一批纪念甲申三百年的文章。这些被纳入中共意识形态宣传的史学丈章,却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政治取向,反映出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抗战局势中对于历史和政治之间的不同阐释。其中,如何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这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重述历史时的核心问题,但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暴露出了唯物史观在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时的内在紧张。历史唯物主义对于“人民”作为历史推动力的发现,一方面使得历史研究具有了回应现实的能力,另一方面如何寻找到真正的历史行动主体,也需要在现实政治中获得新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翦伯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与中国具体的历史实际结合起来,在中国通史、史学理论和史料学等众多的学术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人曾对中国现代几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作过这样的比较:“如果说郭沫若是古代社会研究的开山,吕振羽首次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史前社会,范文澜最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中国通史框架,侯外庐系统而深入地梳理了中国思想史,那么兹伯赞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则主要在于他一直致力于中国历史科学的理论——方法论建设”①。的确…  相似文献   

13.
1983年8月20日至24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邀请十三所院校二十多位同志讨论该校为函授生编印的《史学概论》教学大纲和教材.会上除对大纲、教材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讨论外,还广泛涉及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有关问题.现将讨论情况作一综合介绍.一"史学概论"课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呢?《教学大纲》提出:是"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的主要任务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知识,是历史专业学生学习、研究历史的入门课".与会的同志同意这个提法,但认为这门课程只是入门课,要完成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任务,还应该开设一系列的史学理论课,如史学思想史或历史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社会发展史论、史学方法论、名著选读等.会上对"史学概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史学概论是讲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问题方面的具体运用,使理论密切联系客观历史和历史研究的实际,形成史学概论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乾嘉学派治学方法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学者辈出,著作如林.据《清代朴学大师传》统计,仅著名史学家就有八十八人.《清史稿·艺文志》著录的历史著作达二千四百三十七种.不仅史学如此发达,清儒在经学、小学、校勘学、金石学、方志学以及工具书的编纂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许多著作到现在还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必须阅读的参考书.清代学术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和乾嘉学派的兴起是分不开的.所以梁启超说:"夫无考据之学则是无清学也,故言清学必以此时期为中坚."郭沫若同志也说:"欲尚论古人或研讨古史,而不从事考据,或利用清儒成绩,是舍路而不由."本文试对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对于清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和今天的学术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文史关系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命题,中国现代诸多史家对此作了多角度和层面的继承与发展。翦伯赞是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及其原因,并大量引用文学作品来论证和阐释历史,开拓了"引文入史"的治史新径。他发扬"文史合一"的历史书写传统,强调历史书写的文学性,写出许多文采飞扬和饱含激情的经典史作与历史散文。同中国现代其它史家相比,翦伯赞所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特色鲜明,贡献卓著。  相似文献   

16.
翦伯赞同志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是中国史学会的缔造者之一。1949年以前,他和郭沫若、吴玉章、范文澜等老一辈史学家一起,倡议成立中国史学会。翦老的一生,坚持革命,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为发展和繁荣祖国的历史科学,为宣扬、捍卫马列主义,英...  相似文献   

17.
翦伯赞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史学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早年屏弃"实业救国",追求马列主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参加"中国社会史论战",撰写<中国史纲>等著作,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侯外庐(1903—1987年)在史学界与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并称“五老”,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个明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并都曾在这理想信念指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他们都是为了解中国国情,变革现实,而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中国历史的。侯外庐回忆其本人经历道。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研读了邹兆辰教授《对话当代历史学家》系列中的《变革时代的学问人生》和《为了史学的繁荣》两部书。这两部著作对中国当代史学以口述访谈和社会调查的形式作了全面、深入的发掘。其中,既有一批学有所成的史学家对自身成果的反思及对当代中国史学走向发表的评论,也有采访者本人所作的宏观思考。综观两书,我们看到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的采访和研究,我们不难看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进程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1944年,在一次学术讲座上,同学们向《内蒙访古》的作者、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1898——1968)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考古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