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谢厚爱     
1993年“期刊大战”硝烟未散,1994年又将来临。为了使本刊办得更好,让更多读者喜爱,在如林的刊物中争得一席之地,本刊编辑部于1993年8月31日和9月10日连续两次召开了特约撰稿人座谈会。会上,来自全省的40多位代表,敞开自己的胸怀,为《新闻爱好者》捧出颗颗爱心: 希望之一:内容再拓  相似文献   

2.
本刊编辑部随1998年第五期部分杂志附送了“问卷调查”。据回收的答卷统计,93%的读者对《出版广角》的总体评价“较好”,94%的读者认为杂志定位及栏目设置“比较准确、合理”。“最喜欢的栏目”一项中,提得较多的为:大视角、特约专栏、访谈录、出版论坛、书卷散文、书屋絮语、史话连载等,其次为世纪回眸、读者沙龙、精品幕后、书刊选萃、人间情怀、报刊巡礼、编辑手记、书人写真、学者风范、岁月履痕、出版文化聚焦、著译者言、译事品评、海外文讯等。“印象较深的文章”一项中,《台湾出版史话》高居榜首。其他受欢迎的还有:《中国出版:来一次深呼吸》、《20世纪杂文真相随想》、“刘杲随感录”、“聂震宁断想”、“沈仁干说法”、《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几个问题》、《哲  相似文献   

3.
我叫陶传国,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十二期函授学员。回顾自己一年来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的历程,真的感慨万千,可是不管怎样,我都要以非常愉悦的心情向函授中心的老师们汇报:正是因为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我才从一个新闻报道方面的门外汉走上了新闻报道工作之路,一年来我经过努力,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军事记者》、《前进报》等多家报纸杂志刊稿25篇,这是我想都没有想过的成绩。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就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任何稿件。记得我开始不停地向函授中心投稿而又屡屡不中时,我的心情是非常痛苦和郁闷的,周围的同志也…  相似文献   

4.
在登上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领奖台的时候,有朋友问我:“此刻,你是什么心情?”我和获奖的朋友们如实地告诉大家:对我们获奖者来说,此刻,是一个令人心情激动的时刻,是一个让人内心不安的时刻,更是一个催人奋发的时刻。自己诚实的、辛勤的劳动,得到社会的公认,让我们心情激动。可能还有许多比我们的作品更优秀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入选,使我们心情不安。“9·11”事件给世界许多地方的经济、政治蒙上了阴影,我们国家却是“风景这边独好”,我国新闻工作前程似锦,令我们精神振奋,催我们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5.
说起写新闻,入伍前,我就对“爬格子”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先后近200篇稿件被中央、省、市、县级报刊、电台采用,有的还获了奖。去年底,我走进了绿色军营,圆了儿时的国防梦。下连没多久,我就被调到了团政治处搞新闻报道工作,又干起了我的“老本行”。面对生龙活虎的将士,面对热气腾腾的计D练场,面对战友之间的兄弟亲情,面对官兵互尊互爱的兄长之情……也更加坚定了我用笔主沉歌火热的军旅生活的决心。然而这一切对我既陌生又感到新奇.我拿起笔,依照我在地方搞新闻的“老经验”写成了10多篇自以为满意的“大作”投书报社。可等…  相似文献   

6.
尽管本刊征订工作尚未最后结束,但从已经征订上来的数字看,今年刊物发行量比去年呈现上升的势头,刊物的覆盖面遍及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许在本刊这一期出刊之前,留下来的这一个省的空白早已实现了零的突破)。从地区分布看,中央单位和北京市占总订数的34.53%,地方占65.47%,订数在前十位的依次是北京、安徽、江苏、湖北、上海、山东、浙江、广西、河北、四川。出版社、出版协会、书店等单位订阅数十份的为数不少,个别也有超过订百份的。我们从一份份来自四面八方的订单中,令人欣喜而  相似文献   

7.
能在军报上稿,是所有部队报道员的最高目标,我也不例外。去年初,我给军报邮寄了50多篇稿子,但全都泥牛人海,不见踪影。当时,有的战友说,要想在军报上稿,必须报社有熟人,否则稿子再好也上不去;有的战友劝我不要气馁,而是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军报上的章,坚持给军报投稿,一定会如愿以偿的。  相似文献   

8.
带血的军报     
我第一次见到军报,是在8年前。那时,我才12岁,还在上小学。我的家在山村,很少能见到报纸,乡下人也不注重看报。而唯独我,每隔一段时间,总能收到几份《解放军报》,那是我大哥给我寄来的,他那时在云南边防部队当兵。收到大哥寄来的军报,我就美滋滋地读了起来。那时我不太关心国家大事,只是比较注意报上的那些英模,还有部队上解放军叔叔的故事。每次看完报,我就把那些报纸宝贝似地收藏起来,再等着大哥寄新的军报给我。有一次,有个同学要用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换我的两张军报,我都没动心。上了初中后不久,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连…  相似文献   

9.
父亲与军报     
  相似文献   

10.
柴全经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柴全经,1964年12月入伍, 当过团、师、军新闻干事。1978年调入解放军报社,做过内参编辑、来信组编辑、编辑组长。其间,参与创办并编辑的《谢顾问答读者》专栏,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专栏文章收编成书,获全军首届“当代军人喜爱的军版图书”二等奖。参与创办的专栏《寻根问底》获全  相似文献   

11.
军报为媒     
我爱军报。未婚妻也爱军报。是军报为我俩架起了一座鹊桥,缔结了一次本已无望的姻缘!说起来还真是一段情缘。那次部队施工回来,我一身泥土,却和她邂逅在一家照相馆,通过她一位同事的介绍,我们相识了。后来,那位同事告诉我,对方择偶的条件很高,你可要悠着点,果然不幸言中,才约会一次,相互间还不曾有一点了解时,她就发出了最后“通谋”。说心里话.由于对她极佳的第一印象和介绍人的一再赞扬,我非常欣赏她,认为她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可人家已不愿交往。正在我感到无望的时候,倾放军报》(1995年间月5日》在6版头条以大字…  相似文献   

12.
吴顺祥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吴顺祥,湖北天门市人,1950年1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营部书记、团宣传股干事、军宣传处干事、连指导员、团宣传股长。1976年调解放军报社工作,历任军事部战备组、训练组编辑,总编室快讯组组长,要闻快讯部军事组组长,综合部军地组组长,总编室副主任、主任。1988年被评为主任编辑。1979年初,参加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荣立三等功。在编辑一线拼搏多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夜班工作十几年,策划的版面多次获得全国好新闻版面二等奖。2005年,被中国记协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新闻大学》自1981年5月由王中教授创办以来,已经持续出版了二十个春秋。我们后继者努力坚持前辈创导的探索、创新、求真、务实的学风,积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为提高新闻学术研究而尽心尽力。我们的努力得到新闻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刊物也受到新闻爱好者的普遍欢迎。编辑部的同人深深知道,要是没有广大读者的厚爱,也就得不到大量优秀作者的支持,光靠几位编辑的力量是绝对达不到今天这样水平的。为了在稿件取舍上力求公允,实际上也是争取更多高质量的稿件,本刊已连续两年执行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并将长期坚持下去。欢迎广大读者、作者和评委们向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兹将2000年参与评审工作的专家名单公布于下:  相似文献   

14.
2016年1月1日是《解放军报》创刊60周年。军报60年的历史,始终倾注着党的领导核心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忠实记录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在中国当代新闻史上产生重大影响。60年的风雨征程包括特定历史时期难以避免的曲折坎坷,造就了军报人对党绝对忠诚的集体品格,培育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故事。本刊为此开辟《军报故事》专栏,传承优良的作风,纪念军报的光荣。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5.
陈翊 《军事记者》2007,(3):69-69
时光荏苒,转眼我在军报通联部学习的日子就要结束。然而心里总觉得还不满足,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到学会。我是2005年从军校毕业的,学的是指挥专业,从来没有接触过新闻报道,连中文也没有学好。要说写作,凭的就是自己小时候积累的一份爱好,一腔热情。2006年1月底,因为机关人事调整,组织上让  相似文献   

16.
厚爱与希望     
取近,我利用采编之余,向我周围的通讯员介绍宣传《新闻知识》,当时就有7人要求自费订阅。刊物寄来后,我们相聚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认为:《新闻知识》栏目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知识性和趣味性溶为一体,对通讯员有指导性、实用性,也能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大家还评选出前半年的13篇好文章,这些文章脍炙人口,代表出刊物的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报印刷厂于1956年伴随《解放军报》创刊而建立,1969年独立建厂.隶属于解放军报社。建厂40多年来.通过设备更新改造,技术求新求变.目前在生产规模、印刷水平、企业信誉等方面,在印刷行业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孙振宇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孙振宇,河北省曲阳县人,生于1938年11月,1956年参加解放军报创刊工作,1988年被授于大校军衔,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学会理事。多次被总政评为优秀党员和学雷锋积极分子。几十年来,他以歌颂部队官兵、办好军报为己任。参加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和南疆自卫反击战的采访,拍摄了大量战地照片。其摄影作品《今日上甘岭》、《向妈妈报捷》和《一代玲珑震海天》等多次获得军内外奖项。他拍摄的《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被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制作成大型宣传画…  相似文献   

19.
我有位天天见面不说话的老师。从入伍至今,它一直伴随我身边。在我高兴时,它和我分享喜悦;在我失落忧伤时,它鼓励我、安慰我;在我遭遇挫折时,它耐心地教育我、启迪我。特别是它教会我如何带兵。它,就是《解放军报》。2004年连队让我担任新兵班长,自己虽然有过当班长经历,可带新  相似文献   

20.
尹栋 《军事记者》2005,(11):57-58
树高千丈终有根,情深似海须有源。入伍13年来,无论是身居高山哨所,还是位于繁华都市,闲暇之时,我总喜欢独坐桌前,边品茗茶,边翻阅那些放在书柜里多年来一直不舍得丢弃、一摞摞画有不同标号的《解放军报》时,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二舅,想起那半张揣在他衣袋里被鲜血染红的《解放军报》,心灵深处再次感受到生命承载青春的分量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