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作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用教师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现在,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然而,教师的思想情感对学生情感陶冶所产生的魅力,是任何教学手段也难以代替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自己的全部情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的情…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具体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现笔者就结合作文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从内容入手,丰富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教师通常是以作文教学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但是却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本质需求是学生要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新课改下,教育部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建议。具体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便是指初中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需求,认可学生的真实情感,激发出学生以书面表达形式展示个人所思、所想、所感的欲望。本文将从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作文内容、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真情实感、组织学生全方位参与作文评改三个角度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生本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还要注意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大纲的这一要求,作文教学要在“指导”二字上下功夫,通过教师在学生动笔之前有目的引导、点拨,使他们及时地捕捉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义的作文内容,表达自己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可以这样认为:作义的指导过程,也就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从内容入手,进行兴趣作文 小学二三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低,一提作文往往感到无物可写,有一种畏难情绪。怎样消除这种情绪呢?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内容入手这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了很好地达到这一要求,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大纲》指出: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热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我们指导学生作文选择材料的总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里提到了两个“自己”,就是要从“我”开始,写自己熟悉的事  相似文献   

9.
仝梅 《教学随笔》2013,(12):110
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内驱力。为此,语文教师要在写作内容上给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在表情达意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表现形式上,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在作文教学中,多布置开放型作业,多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科学方法与基本技巧。但是要想搞好作文教学是不容易的。针对目前许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奇思妙想,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情况,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由此可见,一节作文课如何从内容入手,明确写作要求、指导学生选材和运用"下水文"三步走是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这些要求,揭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教学中,怎样落实大纲的这些要求,做刭从内容入手呢?一、正确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周围的事物,他们妁生活是丰富的,无论是说还是写的都是有内容的。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和生活实际,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发掘,让他们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无拘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两条最基本的训练要求是“要有具体的内容”、“要注意前后连贯”。前者指作文要有物,后者指作文要有序。“要有具体的内容”,是作前指导中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大部份学生练习写作最困难的是不知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因此,作前指导怎样启发学生把内容写具体,便成了教师的主要研究课题。学生作文的内容广泛,一件事、一个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标指出:"写作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会时常感觉学生写出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才能让文章带有真情实感呢?笔者就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真情实感表达对作文的重要影响力,当前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能力已经成为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也直接对学生的作文质量造成影响,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说真话、诉真情成为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广大语文教师开始探索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真情实感,希望学生能利用作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使学生的作文拥有灵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首先,要从内容入手,使作文教学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各科教学、课外阅读沟通。作文从内容入手,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表达出真情实感。去年我市小学毕业会考的作文要求是“回忆你最喜欢的一次课外活动,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由于这方面的题材比较丰富,学生作文的内容就比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说: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搜肠刮肚却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口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的状况。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然而,现在学生作文中严重存在说假话的现象,缺乏真情实感,有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之嫌。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接触社会少,没有亲身的体验。文贵有情。怎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9.
罗春萍 《广西教育》2014,(21):43-44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难点。笔者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十几年来,发现不少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经过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学生不留心观察生活,觉得没内容可写或是写作时胡编乱造;积累的语言少,写作时辞不达意;没有掌握写作技巧,不知如何才能写好文章;作文内容空泛,没有表达真情实感;对作文期望值不高,缺乏写作自信。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以下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并认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意思非常明确,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学生写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写出真实的作文。 所谓真实的作文,这里包含着两个含义:1.是真实的内容,是指学生写入作文的材料都是真实的,是亲身经历的,亲眼看见的,亲耳听到的,而不是凭空的编造;2.是在作文中要凝聚学生自己真实的劳动,是指作文是学生用自身的心血写出的,而不是偷梁换柱的抄袭和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