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代边塞诗具有多元的思想内容与多变的表现手法,展现了边塞征战、边塞生活和边地风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精神文化遗产。因此,边塞诗的英译研究对于我国文化"走出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促进全球文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然而现在国内对于边塞诗的英译研究近乎空白,目前面世的诗歌英译著作中,罕有以边塞诗为主题和研究对象的著作。本文就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的精神气候概念,即环境对于艺术的决定性影响的理论,对盛唐边塞诗所产生的西北游牧文化环境大背景进行概述,并进一步分析这种独特的文化地理环境对边塞诗的精神气候所产生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安攀 《文教资料》2011,(16):10-11
唐代诗人王维以绝妙的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但是他的边塞诗也别有特色。在许多边塞诗中,诗人对人物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对人物形象进行精心的刻画,创造出一批典型的边塞诗中的将士形象。  相似文献   

4.
晚唐边境战争频繁,众多诗人喜欢前往边疆游历,面对边境战争中唐王朝胜少败多的局面,他们给予了高度关注,留下了大量边塞题材的诗作。在“九华四俊”的作品中边塞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将这些作品放到晚唐社会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加以分析,对于揭示晚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及特色都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维的边塞诗与其边塞之行是密不可分的,他曾两次出使边塞,第一次是被朝廷打击被贬凉州,第二次是奉命出使榆林郡,因为这两段经历,王维留下了近四十首边塞诗,且形式多样,丰富性强。王维的边塞诗对后世影响甚远,形成和确立了边塞诗派,对于我国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蒲霏  尹婷 《现代语文》2009,(10):34-35
在盛唐诗坛中,岑参以其边塞诗著称,其边塞诗的创作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联。在其绝大部分的边塞诗中,都体现出了“好奇”的思想个性,除此之外,其边塞诗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本文选取了岑参的一首七言歌行和一首七言绝句(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进行赏析,主要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代浩 《学语文》2015,(3):88
边塞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边塞诗的特点对中学生进行人格影响和情感态度教育,探索边塞诗对培养中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榕 《现代语文》2009,(8):34-35
在盛唐诗坛中,岑参以其边塞诗著称,其边塞诗的创作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联。在其绝大部分的边塞诗中,都体现出了“好奇”的思想个性,除此之外,其边塞诗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本文选取了岑参的一首七言歌行和一首七言绝句(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进行赏析,主要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中唐诗人李益三首边塞诗代表作中胡乐器与“月”意象交相运用的艺术特色。笛、角、芦管三种唐代胡乐器与“月”意象集中表达了中唐安史之乱后,征人群体的思乡、苦难、孤独、厌战、哀怨之情,李益边塞诗在初唐、盛唐边塞诗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又有了更细微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边塞诗粗略统计有13首,其中有些篇章不但富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极具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本文从具体内容、艺术特色、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谈一谈对边塞诗的一点见解,展现边塞诗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11.
王维的边塞之行及其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一生曾两次出塞赴边,第一次是因遭受朝廷的打击而被贬凉州,第二次为奉命出使榆林郡,其时间均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王维现存的40首边塞诗,大致可分为亲历边塞诗、送别边塞诗、虚拟边塞诗三类,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独具。王维的边塞诗对时人与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盛唐边塞诗派的形成与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唐的边塞诗自有其独特成就与审美价值,以“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为例,其诗作中虽多应酬之作而失之于“浮”,但其边塞诗却能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由此亦足证中唐的边塞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中唐诗人李益三首边塞诗代表作中胡乐器与"月"意象交相运用的艺术特色。笛、角、芦管三种唐代胡乐器与"月"意象集中表达了中唐安史之乱后,征人群体的思乡、苦难、孤独、厌战、哀怨之情,李益边塞诗在初唐、盛唐边塞诗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又有了更细微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晚唐边塞诗数量不少于盛唐,但格调则迥异,一言以蔽之为"千古一哭"的反战哀歌。释贯休是晚唐创作边塞诗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位。其边塞诗多为乐府体组诗,总体上显现出规模宏大、内容丰厚、含蕴深沉的特色。体现了诗人对唐代边战的深层思考。它力图全面展现边塞战争的方方面面,以为历史的镜鉴,这是对唐代边塞诗艺术境界的开拓;他在诗中宣扬民族和睦,反对民族仇杀,焕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辉。贯休的边塞诗所创造的边塞生活意象,从一个侧面开拓了唐代边塞诗的意境,也丰富了古典诗歌语言的库藏。  相似文献   

15.
琵琶频繁地出现在盛唐边塞诗中,已成为一种典型的边塞诗意象。本文描述了这种现象并详细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五大原因:琵琶抒发离怨的文化内涵、琵琶的军乐属性、边地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唐燕乐的发展及音乐的普及、唐人开放的审美风尚。最后分析了琵琶意象的加入对于盛唐边塞诗开拓诗境、丰富内涵、增加艺术表现力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岑参的边塞诗继承了前人边塞诗悲壮豪迈的风格,具有雄奇瑰丽的特色。其诗作的“奇”具体表现为:奇景寓奇情;奇语传奇意;奇调、奇韵成奇曲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边塞诗是唐朝诗歌的独特流派,盛唐边塞诗又是唐代边塞诗的典型代表。盛唐武力强大,士人精神腾越,盛唐边塞诗不仅呈现出乐观主义的基调,还把唐人尚武传统变成了审美对象和时尚内涵。盛唐边塞诗是唐朝新边疆主义的产物,为唐朝鼎盛时期国家过剩精力的显现。盛唐边塞诗彻底地扭转了六朝以降的颓靡诗风,它特有的文化观念,有效地改良了盛唐士人的精神。边塞诗树立了一面崇尚阳刚、标举慷慨的大旗,舍弃了六朝宫体诗的诗歌道路,延续、发展并超越了建安风骨的内涵,属于唐人在吸收了包括罗马、波斯和阿拉伯文化后所缔造出的新的文化品类。盛唐边塞诗所达到的文化高度,是多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后的产物,同时体现了大唐风华和盛唐精神的最根本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唐诗的研究领域里,围绕着边塞诗的问题争论甚为热烈,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对于推动唐诗的深入研究必将起到重大的作用。笔者准备先就什么是边塞诗,是否有边塞诗派,边塞诗人;关于边塞诗的渊源这三个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边塞诗的概念。研究任何事物,首先必须弄清其事物的概念,否则,概念不清,就容易造成研究事物时的指代混乱。研究边塞诗,也毫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人缘和地缘两个维度拓展了岑参边塞诗研究的新视野.从人缘关系来考察,岑参的幕中同僚很多,但多位同僚都先他回京,这影响了岑参边塞诗中的情绪表达,岑参西域送别诗是其边塞诗的主要题材;从地缘视角去辨析,岑参先后入安西、北庭幕,不仅有主帅之别,更为重要的是有天山南北地域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对于边塞诗的概念,历来争议颇多,王刚教授在他的《边塞诗论稿》中是这样界定的:在中国边塞诗范畴的界定上,我们认为,应该坚持时间上的无限制性(包括有边塞以来的整个古代社会)、地域上的全方位性(包括四境之地)、题材上的与边事相关性三个方面。应以“大边塞诗观”进行界定,即举凡与各代四境有关之诗,皆可视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