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范读”就是“示范之读”,教师范读的效果佳,必然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能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思”,同时“范读”的本身又是对学生“授之于法”,学生从教师的范读“导演”中得到方法、提高能力,教师的“导演”目的也就达到了。我在教学实际客观效果的验证中感到,语文教师的范读,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读说课的训练目的在于用规范、丰富的书面语言来规范和丰富学生的口头语言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 ,在读说课教学中应注重抓好以下五个环节。一、范读激趣导向。一位名叫“艾伯特·梅拉别恩”的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学生获得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声调加55 %的面部表情。小学生语言模仿力较强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范读可以激趣。教师的范读能使学生入情入境 ,体会到读的乐趣 ,从而产生我也要像老师那样去读的激情 ,进而达到爱读并积极主动去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指导朗读则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找准读点、体悟人物情、传授技巧等方式进行朗读指导,实现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的标准是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常规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地朗读是需要教师引导的。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范读,营造文本"感情"的氛围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  相似文献   

5.
<正>让课堂充满向心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得创建充满活力、兴趣和友好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心驰神往、驰骋畅想、发挥潜力。下面浅谈一下在此方面的一点儿感受。一、备课力求"全"1.备朗读。低年级学生爱唱读,丢字、添字、错字,需教师多次范读,指导读。因此,备课时教师需用普通话,抑扬顿挫,不丢字,不加字,不错字,不重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读出趣味,力求突出"情"和"趣"。2.备字词的音、形、义的异同。低年级学生学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呢? 一、注重教师、学生、媒体的范读 教师的范读是铺路的石子,织网的梭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教师的范读,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的引导.它是朗读训练初始阶段最常用的手段.哪个字要读得轻,哪个字要读得重,哪儿要读得快,哪儿要读得慢,一经范读,就能渗进学生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魏惠兰 《考试周刊》2014,(75):33-33
<正>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要抓好朗读教学,必须从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抓起。那么怎样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呢?通过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一、精彩范读,让学生"想读"所谓范读,有教师范读与录音范读。这是教师常用的范读方法,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朗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好  相似文献   

8.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在朗读时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却需要教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的朗读呢?一、教师范读引导当前,许多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点名让学生朗读,由于没有教师的范读,学生就不会带有感情的朗读,导致学生对朗读越来越没有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陌生的课文,对很多的生  相似文献   

9.
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方法与技巧,比如以范读开拓学生思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教给学生如何读词句、段落,如何带着感情读等,以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以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所谓"入情入境"练朗读,一方面指教师引导学生"入境"朗读,合理运用"想象"、"明理"、"激情"等方法让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写的环境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另一方面指教师引导学生"入情"朗读,适时通过"倾听课文范读"、"把握感情基调"、"掌握朗读技巧"等途径让学生把语言文字所蕴涵的丰富情感用美妙的声音读出来。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的"读"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指读概念、读法则、读题目等,同时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读的方法也有多种.低年级以教师领读、范读为主;中年级则可以让学生集体读,指名个别读:而高年级就可以自由读、默读为主.教师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中加以点拨、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读"不仅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且还应体现在课外的每个环节中.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读"的训练,以"读"为契机,做到"以读导学,以读促思".  相似文献   

12.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朗读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非常有益,那么怎样才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笔者个人有以下几点思考:1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听"读中激发情感体验1.1教师示范朗读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景,"以情激情",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要传达的感情,唤醒学生的情感体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因此,朗读要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朗读教学中,学生能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低年级学生对于有感情地朗读往往把握不住,需要教师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前教高年级时,在阅读课上,我经常要求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4.
<正>1.语文教师本身应该具备能力1.1要懂点书法,把字写好。老师要敢于说:"看我写。"书法,能表现人的修养,表现人的气质。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因为一切艺术的核心都是情。1.2要会朗读。老师要会朗读,备课要备朗读。老师要敢于说:"听我读。"教师要范读,翻开课书,让学生听到教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声。很多教师做不到这一点。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些呢?教师没有把课文读好,自己尚且感动不了,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注重"读",要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根据课文本身特点,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多朗读,从范读入手,指导学生朗读的基本知识;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多读的机会;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去读书,去思考,即所谓"披文入情"。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设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教育,陶冶情操,提高鉴赏文本的能力"。朗读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感,深入文本,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善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朗读。一、教师范读激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  相似文献   

17.
一、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强调教师要富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  相似文献   

18.
赖素珍 《考试周刊》2014,(80):58-58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恰当进行范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多读;注重朗读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19.
<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朗读是重中之重。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何种读法最适宜?如何读学生才能感兴趣呢?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方法有很多种,如范读、引读、齐读等,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要找准朗读教学的引爆点,要让学生在读中有体验,在读中有升华。一、兴趣为点,用范读引爆激情不同的教材内容,可用不同的朗读形式作为导入。教学时,当需要激情引趣时,教师可采用范读的形式,进行指导示范。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对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合作学习 ,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在合作学习中读 ,提高读的能力  受方言的影响 ,加上教师对读的训练较少 ,学生读的能力一般较低。有些学生到了四五年级 ,朗读一段几十字的短文还觉得吃力。为此 ,我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让读得好的学生与读得差的学生在同一组 ,创造机会 ,让他们在合作中读。可以齐读 ,可以差者读 ,优者在旁边指点纠正 ,也可以优者范读 ,差者在一旁边听边小声跟着读。我又采用听录音范读、教师范读、配乐朗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等方式来提高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指导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