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能够修身养性,能够陶冶情操。音乐教育是培养审美观的一种手段。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高专院校在非音乐专业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了音乐课,让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样可以了解音乐、学习音乐。音乐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绝大多数高职高专类院校都重视在专业技能上的培养,而全方位的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则相对较弱,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开设音乐课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格特质差异以及非音乐专业音乐课开设重要性的分析,探讨音乐对健全学生人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荣 《生活教育》2010,(10):44-49
优美的艺术活动陶冶情操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东林小学要培养的是小艺术家,这里所说的“艺术家”不同于专业艺术家,而是能用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3.
人格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导向、动力、定型和补偿作用。探讨从事音乐活动的人的个性特征及理想的职业个性轮廓,比较其与其他专业人员的个性差异,对于音乐人才的选择、培养以及音乐功能的认识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为测试工具,在某省级教育的音乐专业325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19名,其他专业82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29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人格分析与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类初期的艺术十分简朴,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绘画和雕塑艺术,在排遣寂寞和释放精力的时候产生了音乐和舞蹈。弗洛伊德的艺术游戏理论认为,“幻想是人类在清醒状态下的精神游戏”,而“艺术作品的精神内容也是人类试图虚拟性地满足自身愿望的想象活动”。由此可见,音乐的产生源于人类的幻想力。为此,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激发幻想力,用之于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提高对音乐演绎的水平。一、幻想力及其对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的意义(一)幻想力与音乐作品的产生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是因为他们受过专业的艺术训练。没有音乐…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艺术教育现状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要对高职非音乐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艺术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需要做到尊重个性,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授之以渔”,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灵活备课,因材施教;合理利用多媒体;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人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育是重要因素,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健康人格。我们假设在音乐艺术教育中施以一定的方法手段,可以有效促进中职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发展。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接受科学系统的音乐教育后变得更热情、乐群、轻松兴奋又能心平气和、闲散宁静、随遇而安;更沉着、有信心并有较好的自律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比没有开设音乐艺术课程的会计班学生更活泼外向、热情开朗、敢作敢为、充满幻想并较自律、严谨,而会计班学生则比学前教育专业班学生更忧虑抑郁、烦恼自扰。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音乐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对高职非音乐专业《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艺术教育现状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要对高职非音乐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艺术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需要做到尊重个性,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授之以渔”,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灵活备课,因材施教;合理利用多媒体;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艺术院校的语文课教学,需要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开设的“艺术大学语文”,是各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课。《艺术大学语文》教材是依据艺术类学生的需求,由资深教师编写的。其内容体现了“让音乐、舞蹈走向大众”的办学理念,由音乐、美术、舞蹈、广播影视、戏曲、文学、口才七个类别构成。每个类别均选取了数篇极具代表性的文章,运用多样体裁来书写各国知名作家与艺术家的成长历程,成功经验及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0.
杨丽 《甘肃教育》2008,(23):26-26
高等师范甚至专业音乐院校的钢琴学生,普遍存在着“重技轻艺”的问题。提高高师钢琴学生乃至专业音乐院校钢琴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是高师钢琴教学甚至专业音乐院校钢琴教学的一个难点。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要真正提高高师钢琴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真正使钢琴音乐成为“表情”的艺术,高师钢琴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贺顺菊 《小学生》2010,(9):53-53
1音乐教学策略 1.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2.
中等师范学校音乐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师,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后备力量。因而,为了将来能够胜任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中师音乐生在毕业之前应进行一些必要的特殊能力训练,力求做到“四个提前”。一、提前参与艺术实践艺术实践活动是检阅中师音乐生学习成绩和展示其艺术才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中,中师音乐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如吹、拉、弹、唱、跳等),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将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同时,在艺术实践活…  相似文献   

13.
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正如《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所述:“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课程把“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一价值观视为根本,突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当代素质教育思想。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中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音乐美感的同时,更得到人格的健全发展。一、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生活情趣音乐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音乐学习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大艺术     
作者不仅发现了“大艺术”的命题,而且还尝试着对“大艺术”的内涵进行了如下描述:其一,“大艺术”是抛开对某个具体的艺术门类或者专业的狭隘认识,综合各艺术形式、艺术流派特点的一种表现手法。如电影,它综合了表演、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众多艺术形式,而其中仅美术就包括了诸如灯光、服装、场景、道具、化妆等视觉手段;其二,“大艺术”是在创作中广泛涉猎各学科相关知识,从中借鉴、发现、丰富艺术创作;其三,“大艺术”是艺术家在人格修养、生命态度上的一种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87名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人格特征调查,探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聪慧性、兴奋性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ps<0.01);世故性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ps<0.01)。(2)心理学专业学生神经质、精神质人格与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  相似文献   

16.
健康人格是艺术专业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但现实却不容乐观,表现出片面追求“自我设计”、“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等人格特征。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是艺术院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通过推进大学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强艺术实践活动等途径,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健康发展,把学生培养成身心、智力、道德、情感和谐发展的人和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17.
冯旋 《考试周刊》2012,(29):155-157
艺术实践是指艺术专业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活动的形式,将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实现知识深化的一种教学活动。长期以来,在部分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一味强调课堂教学、琴房教学,并对音乐专业加强艺术活动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理解和认识,认为艺术实践是音乐院校学生的任务,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今后是做老师的,而不是从事舞台表演的,将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对立起来,导致许多学生在校几年没有上过几次舞台,缺少艺术实践的锻炼,更没有组织过音乐活动。提高音乐专业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音乐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个性心理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测验西安石油大学音乐系学生289人,采用SPSS中的因素分析方法处理样本数据。结果音乐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他院系存在显著性差异;音乐专业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是:自我认知强、思维较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较敏捷、做事较完美,但过虑未来、优柔寡断、缺乏自信、不善独处;应采取措施加强音乐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全面成才管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这样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塑造自身的健全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  相似文献   

20.
陈心 《教学与管理》2009,(8):147-148
在当代,诸多艺术家在舞台上之所以能取得的辉煌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重要一点则得益于他们的“听和则聪”的音乐之耳,而他们的音乐之耳又与“音准学”是息息相通、一脉相承的。《国语》中说:“和六律以聪耳”,是要求人们以音律的规律性处理音准,来获得最美的音乐。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潜在的价值,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独立的音乐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与表现力。但在目前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的音准训练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即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准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