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体论问题始终是艺术发展无法跳越的门槛.在当代仍是如此.它摆脱了康德以来的美学传统,把艺术本体从"美"的领域拉到"真"的领域,从而酝酿了一场关于艺术本体论的转向.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转向不同.当代这一转向以一种潜叙事状态运行.这一转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感性的重估和强调,这为"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真性转向的含义作了定位.第二是对"存在"的重新发现和高度重视,这为"转向"问题提供了理论主干.当代艺术真性转向秉着一种"重估"和发现的精神.在理论上颇多创意和建树,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对金庸武侠小说中"我是谁"这一隐性主题的存在进行了论证,然后针对这一主题所探讨的个体的哲学主体地位这一问题进行了发掘.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本质问题上,伊格尔顿不仅是一个解构者,更是一个建构者,而"意识形态"可以说是伊格尔顿讨论文学本质问题的关键词.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历史性、复杂性、实践性三个突出特点.通过考察历史上人们"文学观"的演变.伊格尔顿发现种种文学观都是由某种"意识形态"所支配的,并由此得出了"文学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结论.透过"文学是什么",伊格尔顿所关注的实际是"当前文学研究应该研究什么"这一问题.根据"促进人类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目标,伊格尔顿认为文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无论是传统的文本批评还是新兴的文化研究,凡是符合这一任务要求的就应当提倡,否则就应当反对.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文化条件的变化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特别强调人才培养由"知识型"向"创造型"转变.数学教育突出强调发展学生思维,特别要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数学建模"作为"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这已经越来越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前小学特别是高年段的阅读教学面临着教师是否应该"牵"着学生的问题,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国数学教学,特别是中学数学教学,侧重于理论研究,不注重实际应用,使得相当大比例的学生不易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国家为改变这一状况,使数学造福于人类,从1993年起,教材、高等考试注重了数学应用问题的展现,于是从1993年以来的高考题中,每年都少不了数学应用问题,然而考生对这道题的得分又相当低,有的考生甚至望而生畏.造成这一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全国教材还没跟上;二是这一问题涉及到国防、科研、工业、农业、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说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无所不包,无所遗漏,这就要求考生知识要丰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和难点就是,把那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我们的数学"模型".就近几年的高考来看,主要还是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常以"最省"、"最多"、"最合算"、"最大"、"最小"等最大(小)值问题的语式出现,下面就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方法,以及转化建立的几种数学模型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7.
"自然主义谬误"是G.E.摩尔对传统伦理学的颠覆性判决.他认为这一错误的实质在于首先,传统伦理学总是给不可定义的下定义;其次,它们又总是把价值归结为事实.摩尔的论证既有逻辑分析,又运用了独特的"开放问题"检验法.当然,摩尔的批判是有重大缺陷的,因为他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解决仍然是形而上学的、不彻底的;马克思的实践观为解决这一历史问题提供了科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链接"是拉克劳话语理论中的核心词汇之一,也是英国文化研究在"葛兰西转向"以后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从理论上舍理地解决了"决定论"这一难题.同时,链接也是临时稳定的话语结构得以形成的基本方式.本文试图对这一概念的产生、发展与实际运用进行论述.同时,"身份"问题是拉克劳和英国文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结合"链接"理论,提出与原采"身份"观念不同的"后身份"概念.  相似文献   

9.
鲁兴虎 《文教资料》2008,(9):103-105
"差生"问题是我国目前客观存在并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一些学者对此问题给予了关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本文论述了国内"差生"问题的研究历史和概况,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差生"问题的未来研究趋势和走向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背景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二元最值问题是基本不等式重要的应用之一,并且也是历年高考和模拟考试常考的问题.但是由于对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一条件理解不深刻,总是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错误.例如,下面这道题目就出现了错误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假设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化学学科解题中常用的技巧和策略之一.华罗庚先生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非常精辟的思维方法,这里的"退"是为了"进","退"够了,"退"到"起始点"正是为了看清问题的一般规律,就会有左右逢源,水到渠成的功效.极端假设就是从某个极限状态去考虑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先把思路引向极端状态,使问题简化,从而找出规律,再回过头来认识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 1.什么是问题视角 问题视角,也称为缺陷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疾患、行为问题看成是危机的结果,为了减少疾患或问题,注意力往往专注于问题本身.助人者往往把要帮助的学生看成是有问题的,聚焦于学生"出了什么问题"以及应该要"做些什么"来帮助学生脱离这砦问题,要对学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在这样一种过程中,学生被认为是病态或偏态的,助人者其实扮演了治疗者的角色.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的价值取向也都反映了这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问题学生"转化是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命题.如何准确把握"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问题.但是仅仅从形成原因入手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其转化只是一种被动性的教育方法.如何从更本质的角度促进其转化,减少其人群数量的产生,文章将从"希望教育"这一模态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对于"谁是翻译主体"的问题,目前在翻译研究中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从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这一问题出发,回答了"谁是翻译主体"的问题,从而得出"译者主体性"这一结论,并且简要说明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关系,为进一步论述翻译的主体间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邓卫和 《考试周刊》2014,(87):47-48
<正>在近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有解"与"恒成立"问题,许多同学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导致解题出错.现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阐述:"有解"是指"至少有一个满足条件的值使式子成立,则称该问题有解"."恒成立"是指"在某一范围内所有的变量值都使该问题成立,则称该问题恒成立",现通过具体问题进行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清代小学家在"假借"问题上有很多争议,众说纷纭.江声同意许慎的说法,段玉裁和朱骏声则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反映出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和侧面不同,都有一定的道理.到了晚清,章太炎先生对"假借"问题的争议进行了研究,从现代语言学的高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说明了汉语词汇和文字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为这一问题的争论给予总结.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哲学史上,休谟首先把事实与价值加以区分,提出了著名的"是--应该"问题.这个问题对他以后的道德哲学以至当代西方伦理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儿童教育伦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一影响,产生了"是"与"应该"的分离,从而引起人们对"教育追求德性"的意义性质疑.实际上,在教育伦理中,"是"与"应该"是可通约的,追求德性是儿童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试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克江 《教育与职业》2007,(15):120-12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探讨了这一模式的定义,以及如何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并指出变革中可能存在的误区,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数学经常会应用"运动"的观点解决问题,这一思想对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及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总会感觉困难.笔者对以下涉及"动"与"定"的三类问题做了思考,现将思考奉呈各位,敬请指正.一、一维形态下的"动"与"定"一维形态的"动"与"定"是高中数学中最常见的题型,也是高考中的重头戏.在平面几何与函数中经常遇到,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含参问题讨论.此类问题常常就是设置几个定量,  相似文献   

20.
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是高考重要知识点,学习该知识后处理练习时出现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能否反应生成沉淀?"这一问题,查看近几年高考试题也多次涉及该问题,而许多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较为模糊,甚至得出错误结论.那么造成学生对该问题模糊不清的原因是什么呢?对该知识点的教学应如何突破?笔者结合对学生的调查及课堂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简要分析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一、学生误判原因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