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江苏省市域为研究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Moran’s I指数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结果表明:江苏省市域之间经济发展潜力有明显的差异,空间上呈现从南到北的梯度差,总体发展潜力不高;影响因素主要有科教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等;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江苏省地级市作为评价单元,构建了江苏省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与原理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教育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发现江苏省教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提出了缩小教育发展差异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江苏省教育的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江苏省地级市作为评价单元。构建了江苏省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与原理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教育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发现江苏省教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提出了缩小教育发展差异的时策建议,以促进江苏省教育的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结合2005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结果显示:各市综合评价值差异显著,各市间差异最大的是经济规模,其次是经济效益、生活质量和经济结构;各市经济整体发展不平衡.依据综合评价值,把山东省17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分为5个类别.  相似文献   

5.
宋宸依 《九江师专学报》2003,22(6):35-39,44
本文首先指出了信息化的含义,提出了度量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随后,详尽地比较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状况,并对区域经济的倾斜发展进行了实证,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信息化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提高信息化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粗糙集(Rough Set)理论研究了评价和预测问题中各因素的合理赋权问题,给出一种无需专家赋权和调查统计,仅仅从原始的统计数据中挖掘出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的方法;并依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所提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有关数据,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问题进行了权重挖掘,发现了各评价因素对总体水平评价的不同贡献;按照所得权重给出了新的评价结果,并根据所得权重及海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环境改善于一体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模型及对因子分析结果的辅助聚类分析,评价了2000年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研究表明,江苏城市化进程快步推进,各城市发展的区位特点明显,南北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苏中,苏北具有后发优势。要进一步提高江苏区域城市化水平,应加强政府对城镇体系的宏观调控,注重发挥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带)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政策面上的协调,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发展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通过对2018年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指标进行描述性比较统计分析,找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并选取相关指标,运用2010-201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市场发育水平、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对外贸易与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了21个反映城市化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唐山市2001年—2007年的城市化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了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最后,针对唐山市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用江苏省各地级市(全文均用各市简称)普通中学教师研究性学习论文发表数量构建课程开展水平的指标,评价各市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水平,进而将各市划分为6个等级类型.分析发现研究性学习开展水平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与管理上的重视程度、城市离课程文化扩散源地上海的距离、各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用各市研究性学习开展水平与离上海的距离作回归分析,判断各市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水平相对于理论预测水平的高低,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经济总量、人均占有量、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4个方面来建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和K-均值聚类法对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黄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从而为武汉城市圈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和战略、平衡区域差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河南省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区域划分研究.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出表示经济水平的综合指标,再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经济发展水平层次和区域的划分.最后分析了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河南省发展区域经济、平衡区域差异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江苏实现全面进步的关键所在。笔者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选取12个指标作为衡量江苏13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始数据,对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考察,找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并探讨其成因,进而提出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是一种客观和普遍存在的现象。1998~2007年10年间江苏省旅游发展的空间变化呈现如下特征:区域旅游发展差异逐年增大.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和13个地级市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不断扩大: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呈现出集中性和地带性特点,江苏省旅游发展水平可分为五个梯度区,即旅游发达地区、旅游较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一般地区、旅游欠发达地区和旅游较落后地区。旅游发展差异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位差异、文化观念、基础设施、政策导向、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2005年与2012年横截面数据对江苏省13个地市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江苏省区域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协调程度逐渐加强,但局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超前与滞后问题并存,区域之间高等教育的非均衡性比较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办学定位,增强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西南北区域纵横,但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且从中找出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为平衡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疆各地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新疆实际,选取了9项适当的主要经济指标对新疆15个地州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份分析。先确立指标体系,用聚类分析法宏观地将新疆15个地州市进行分类,划分的两类具体为: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为一类;其余13个地州为一类。接着用主成份分析法微观地对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名,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教发展与经济,科技发展的区域协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各地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协调性、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三方面的相互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比较协调的有18个省区,高等教育发展与科技发展比较协调的地区有24个,其它地区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如果要求一个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都比较协调,则只有14个省份可以达到这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全局主成分分析(GPCA)和遗传算法聚类分析,对中国31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借助GPCA获得经济水平全局主成分分值,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纵向、横向分析;然后在GPCA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做非线性映射的遗传算法聚类分析.仿真表明,综合评价结果与客观实际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根据离散系数法的原理,提出了客观权折衷型模糊决策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我国东部十四个省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