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榜     
施罗德:“德国从最深的耻辱中学到东西”德国总理施罗德4月10日亲自主持了布痕瓦尔德纳粹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纪念仪式,这是德国在战后首次举行全国性的集中纪念纳粹集中营获得解放的仪式。参加这次纪念集会的有德国政要、当年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幸存者、解放者以及来自欧洲各国的年轻人,“我们不能改变历史,德国可以从国家最深的耻辱中学到很多东西。”施罗德在演说中这样说。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设立于1937年,曾有超过25万人先后被关押在这里,其中5.6 万人死亡。1945年4月11日,盟军解放了这个集中营,2.1万人重获自由。  相似文献   

2.
本报布痕瓦尔德1945年4月16日电今天,有一千三百名德国平民从附近的魏玛市被领到此地,以目睹纳粹在臭名昭著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对他们的“邻居”犯下的恐怖、残忍和非人道的罪行。在目睹这一切的时候,他们都流了泪,其中几十人,包括一些德国护士,当场昏倒在地上。他们看到了二万多名其惨状已是笔墨无法形容的囚徒,不少人已是奄奄一息——他们是这座集中营八万名囚徒中的幸存者。在4月10日我军解放此地之前,德国人把别的囚犯都转移了。这座在德国政府控制下的集中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残酷的杀人中心之一,其骇人听闻,仅次于慕尼黑附近的达查集中营。  相似文献   

3.
西方近代史上首批集中营,并非由纳粹分子在德国或波兰设立。这些集中营由英国人在1901年设立,他们当时正与南非荷兰人后裔作战。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尼科尔斯说:“这些集中营旨在囚禁那些被俘的人,令他们无法再作军事对抗。这  相似文献   

4.
<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是一篇新闻名篇,这篇特稿,出奇制胜,引人注目.它的另一个译名是<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奥斯维辛是波兰的一个小城.二次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那里建立了一座集中营,用各种毒刑杀害了平民和战俘400万人,犯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惨酷的杀人罪行.  相似文献   

5.
<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是一篇新闻名篇,这篇特稿,出奇制胜,引人注目.它的另一个译名是<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奥斯维辛是波兰的一个小城.二次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那里建立了一座集中营,用各种毒刑杀害了平民和战俘400万人,犯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惨酷的杀人罪行.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10日、11日,《洛阳晚报》分别以整版篇幅刊登《“浪子”联系记者回洛自首纪实》的新闻.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该文说的是洛阳市民韩某,13年前杀人后畏罪潜逃。当时,他协迫不明真相的妻子四处流浪,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05,(1):35
奥斯卡·辛德勒作为一名纳粹党员,将 1000 多名犹太人从大灾难中救出,反映出其复杂的性格。但是新发现的证据表明,奥斯卡·辛德勒远远不止性格复杂,而且根本没有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影片中那么英雄。 据一位德国工业家回忆而新出的传记,历史上根本没有所谓的“辛德勒的名单”,也就是那份传说在波兰工厂中只要将犹太人任命为工厂骨干的工人,就可免于去集中营的名单。事实是,那时辛德勒还在监狱。根据在华盛顿的美国大灾难纪念馆成员南卡州历史学教授大卫·克劳所言,这是其他人编造了这份名单。 克劳教授在近日的《纽约时报》上…  相似文献   

8.
“阿星,这个15岁开始即在深圳的‘广西砍手党’团伙里做饭炒菜的小伙子,却一直拒绝同流合污。18岁开始,他便离开‘砍手党’团伙,在工厂里兢兢业业打工……7月8日,因为旷工一天,他所在的工厂主管辞退了他,4个月应得的2000多元工资只给了600元,并且在他收拾衣服准备离开工厂的时候,出言羞辱他,于是他一怒之下把主管杀了,随后自首。”(7月11日《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对“阿星杀人事件”的报道,透着一种深切的同情。7月14日,陪同阿星自首的记者在《南方周末》发表题为《新生代民工的城市梦想》的评论文章,追问阿星杀人事件的社会根源。此…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寻求革命真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周恩来同志在旅欧期间(1920年11月至1924年8月),一面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考察和学习欧洲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一面从事革命活动,一面在工厂做杂工。同时,还采写了大量的薪闻报道。当时仅天津《益世报》上刊登他所写的《旅欧通信》就达24万字。周恩来同志当时不仅是一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者,而且是一位饱含激情,以天下为己任的新闻记者。在采写这些通讯报道中,周恩来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了  相似文献   

10.
一位记者同志,写了一篇揭露某一工厂1635万元投资项目由于官僚主义造成重大损失的稿件,排上了版面,即出了清样,但是报社总编辑为了“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宣布稿件不用。但是,记者却把这篇稿件发表在他自己负责编辑的中缝内,于是这一场《谁之过》的官司,就成为上海新闻界的内部新闻。记者印发了事件全过程的“真相”,要求引起同业的重视。按理说,总编辑不同意发表的稿件,便不应发表,把总编辑不同意发表的稿件发表于中缝内,这是新闻界的新闻,首先,记者同志忽视了一条纪律,即登什么稿,一般应当由总编辑决定,而不应由记者决  相似文献   

11.
柏蒂·福布斯曾经是纽约《商业日报》的记者,因为善于在报道中加入人性化的描写而声誉鹊起。1917年,针对当时纽约商业报纸仅仅报道商业数据的缺憾,柏蒂创办了《福布斯》。迄今为止,它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财经杂志。  相似文献   

12.
屠杀集中营的囚犯只是纳粹党徒干的?有以色列史学家认为并非如此.最近,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史学家丹尼尔·布拉特曼出版的新书揭露,1945年初,随着盟军不断推进,位于前线的纳粹集中营的50万囚犯被迫向德国内地迁移.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04,(11):30-30
在当时的新闻检查制度下,许多新闻是要被删除或禁止的。重庆《新民报》的社会新闻就时常用曲笔来表达编辑记者的意思。比如,报道米价贵,却说重庆耗米数量下降,因为平民多已用杂粮。报道人民健康水平下降,说的是“一万人健康赛,只有九十一人合格”,而国民党要人陈立夫居然还在健康赛的发奖大会上致辞。这样的报道是能闻出一股辛辣味来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长江行》是上海证券报今年在宣传报道上发起的一次“夏季攻势”。它自6月6日至8月8日,历时2个月,跨越9个省、市、自治区,行程2万里,发稿近150篇,计20万字。就长江流域来说,6月至8月恰恰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在大暑天组织时间这样长、地域这样广、见报频率又这样高的大型战役性报道,不仪对记者采写能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对记者的体质和意志也  相似文献   

15.
熔新闻的严格忠于事实与散文的不拘一格于一炉,这是美联社驻北京记者采写的《修复圆明园》一文的主要特色. 1984年9月,北京召开了圆明园学术讨论会,决定部分修复被帝国主义分子焚毁的圆明园.圆明园在国外素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因此这一决定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不少外国记者采写了这方面的报道,《修复圆明园》是笔者读到的几十篇中较有特色的一篇. 《修复圆明园》忠实地报道了圆明园被毁的经过,并以生动的事实解释了中国为什么要修复圆明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篇新闻作品.作为一  相似文献   

16.
《救救国家公园》是美国记者罗伯特·卡恩考察国家公园所发表的系列报道中结论部分的摘要,由于卡恩的系列报道“极其详尽、发人深省”,提出了当时别人没注意到的问题,对“所有的美国人都有着深刻、长远的意义”,卡恩被授予一九六九年普利策全国报道奖。作者毕业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当时五十二岁,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记者。一九六八年,《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派他到全国各公园考察。他跋涉两万英里,对全国的公园作了深入、详尽的调查,带回了调查结果及建议措施。这里推荐给读者的,虽然只是他的系列报道中结论部分的摘要,但却能从一斑而窥全豹,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清清楚楚地展现在读者的面  相似文献   

17.
1987年上海好新闻一等奖作品中,文汇报记者朱幸福采写的通讯《菲律宾兵变目击记》获得全票,独占鳌头。这篇通讯的推荐意见是,写得真实生动,富有现场感,而且报道及时,比新华社的消息还早,是国内记者采写的第一篇报道菲律宾兵变的稿件。我反复阅读这篇通讯,不由为记者深入枪林弹雨中采访的精神所感动。菲律宾兵变军人进攻的三个热点:总统府、四号电视台、国防部军营,记者都驱车前往采访。当时,政府军与兵变军人还在互相枪击,记者就在枪弹纷飞中采访。通讯中就有相当生动的描写,“我和另外两名外国记者举起双手靠近总统府,但被躲在暗处的全副武装的政府军挡驾,不让前进。”  相似文献   

18.
杨秀峰 《传媒》2016,(11):45-47
2016年3月3日全国两会开幕。佛山传媒集团一共派出26位记者进京采访,包括《佛山日报》、佛山电视台、佛山广播电台三家媒体,这是集团连续十年报道全国两会,也是报道全国两会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佛山日报》派出了7名文字记者和1名摄影记者,新媒体也有虚拟记者“全记者”,并以“全记者跑两会”来创新媒体融合产品,推出了一系列全国两会新媒体产品。全国两会期间,《佛山日报》全媒体融合的产品收获了1300万+的阅读点击量。  相似文献   

19.
一则披露伪劣产品的真实报道,竞“惹”得被报道工厂厂长闯入报社总编室,挥掌打编辑,抡拳揍记者;对此恶行,全国新闻界和广大消费者深感震惊;而打人厂长只得到行政记大过、在报纸公开检查的处分。如此结果让许多读者疑惑:这沉重的耳光究竟打了谁的脸?  相似文献   

20.
尹滨 《青年记者》2010,(16):65-65
为了配合党委、政府某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报社时常会给记者下达一些采访任务。这些采访任务大都是静态的工作报道、成就性报道,如何把这些“命题作文”式的报道写鲜活,成为党报记者的一门必修课。但很多记者沮丧地发现,自己花费了巨大的精力、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却得不到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