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校园雕塑是学校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校园雕塑设计中要注意校园雕塑的立意及题材、校园雕塑和周围植物环境的关系及校园雕塑的布局和选址等问题,同时设计时还要考虑校园的特殊环境、布局风格、学生特点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郑翔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1):123-125
雕塑已经成为环境艺术中普遍存在的实体形式。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角度认识雕塑,探索——室外雕塑与室内雕塑的区别;与人或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雕塑的抽象与具象;艺术家、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从而思考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在我国应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3.
流变中的现代、后现代雕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雕塑艺术在后现代语境下继续发展,不断产生出花样繁多、样式各异的作品。传统意义上“雕塑”的定义和分类开始失效,很多作品已不能武断地以雕塑名之。章从雕塑艺术由现代向后现代发展的脉络中归纳后现代语境下雕塑的特点,以及雕塑艺术的发展与走向。  相似文献   

4.
雕塑艺术随着人类对自身居住环境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今雕塑艺术风格林林总总,在中国这块具有灿烂传统化的国土上,怎样去建构中国网络和气派的雕塑艺术,已成为雕塑家和公众热门的话题。无疑回头认识、总结、挖掘中国传统雕塑,对我们发展当今中国雕塑会有所启迪。本仅就汉代雕塑的写意性作一初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以来,随着中国优秀的艺术家相继出国学习,西方写实化的纪念碑雕塑和形形色色的现实人物肖像雕塑引起了中国雕塑家的兴趣,他们学习了西方雕塑观念与艺术技巧,带来了中国近代雕塑的新气象。中国近代雕塑20世纪20至30年代以江小鹩、李金发为代表,40年代以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等为中坚。  相似文献   

6.
现代装饰雕塑造形探微叶青峰装饰雕塑与写实雕塑相对应,不以表现特定环境、特定性格为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美化装饰主体(环境、建筑、器皿及人自身等)。现代装饰雕塑,是运用工业设计的观念、理论、方法或运用现代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去造形的装饰雕塑。这种界定只...  相似文献   

7.
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岩洞石刻,经历了浮雕、仿真雕塑及西方现代雕塑相融合的发展阶段,上海艺博会近年展示的作品表现了当代雕塑的最高水平和多种艺术特色,暗示了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8.
宋亚军  李文平 《学语文》2004,(11):67-69
写文章和做雕塑有异曲同工之处。做雕塑,先要立好骨架,这个骨架是雕塑形和神的基础、核心,它直接决定了这个雕塑的外在形状和内在神韵。立好骨架后,根据雕塑形和神的要求添加血肉。添加多少,怎样添加,完全取决于预想中的成型塑像的要求。骨架经添加后,就会变得丰满,稍事修补,即大功告成。  相似文献   

9.
写文章和做雕塑有异曲同工之处。做雕塑,先要立好骨架,这个骨架是雕塑形和神的基础、核心,它直接决定了这个雕塑的外在形状和内在神韵。立好骨架后,根据雕塑形和神的要求添加血肉。添加多少,怎样添加,完全取决于预想中的成型塑像的要求。骨架经添加后,就会变得丰满,稍事修补,即大功告成。  相似文献   

10.
甘肃石窟雕塑艺术概论胡同庆甘肃石窟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实属全国之冠。甘肃石窟主要是佛教石窟寺,而洞窟建筑、雕塑、壁画是佛教石窟寺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雕塑——人们的膜拜对象——是石窟寺的主体。为此,介绍和专论甘肃石窟雕塑艺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历史悠久,与西方写实主义雕塑艺术相比,更具整体性、装饰性、意象性,注重以形写神,从而意境悠远。本文从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门类出发,抽取其最鲜明、最强烈的艺术特征,以期为欣赏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打开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2.
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指挥艺术联系起来,运用东方传统美学理念去思考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将指挥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及指挥技法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去提炼,以期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指挥表演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中国声乐学派"需要传统民族文化的背景支撑.汲取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有机养料,会促进"中国声乐学派"在唱法探究上的日益成熟.要建立一个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歌唱艺术体系必须走一条融会中西、兼容并包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造的诉求,就深深地卷入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情境之中。从西方艺术中寻求资源,借以革除或替代中国绘画因因相袭的窠臼,逐渐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写实主义原则的普遍适用,是中国传统绘画现代化改造的重要标志。写实主义中的再现因素使中西绘画在20世纪实现跨文化沟通成为可能;在20世纪初,由照相术的流行,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才具备了普遍的接受基础;写实主义补课,是中国绘画走向现代化的开始,同时又是艺术进化论圈套,也正是在谋求进化出路的过程中,中国绘画丧失了它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画种。关于对造型的认识,水墨写意人物画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随着西方绘画的引进,中国绘画在绘画造型观念上产生改变,西方绘画的造型艺术与中国绘画造型方法相融合,丰富了中国画的画面效果。这种造型观念的改变,使中国画坛上出现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水墨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优秀成分,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复礼先生的摄影艺术以及他对摄影事业的卓越贡献为世人所公认。在其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不断汲取西方的艺术精华是其所取得的成就不可或缺的部分。陈复礼先生通过对西方艺术的构图形式、选取题材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理性汲取,在摄影艺术上找到了东西文化艺术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抽象艺术常常误读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及本土的意象图式,总体上还缺失艺术原创精神,停留在挪移概念、搬用样式或堆砌肌理上。中国传统没有现代艺术意义上的纯粹抽象。重提"意象",有助于寻求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及当代艺术介入国际语境的中国姿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理论基础之上,邓以蛰充分汲取了西方美学理论尤其是黑格尔的艺术美学思想来观照中国的传统艺术,从而在艺术本质观、艺术方法论上实现了中国现代艺术理论的超越并且建构了富有本土话语特色的艺术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新文化运动前后的西学东渐之风,使中国美术教学吸收了西方的现实主义绘画精神,丰富了中国美术的学科结构和绘画表现力。由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而成的民族绘画传统,已经成为一种恒定的审美习惯并完全根植于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之中,不可能被外来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意识所取代。长期以来,中国美术基础教学强调的是通过西方的写生手段使学生逐渐领悟造型的基本知识,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这显然不利于更好地建构独具东方神韵的中国美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绘画是一门独特的人文学科,它的发展有一整套完善的美学理念,这种美学理念影响并指导着中西传统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而中西传统绘画美学由于中西方在思想源流、文化内涵、技巧方法上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美学客观的比较分析,对加强绘画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西方绘画美学比较体系的建构也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中西方民族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