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学生是指在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在问题学生的教育中,要尊重关爱,信任问题学生;树立自信,激励问题学生;同伴合作,帮助问题学生;家校联手,培育问题学生;给予机会,改变问题学生。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制定目标,永不放弃。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挖掘他们的积极因素,让风雨中的花朵不再飘摇无助,开得更娇艳、更旺盛。  相似文献   

2.
问题教学可以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感,触发学生想象,挖掘学生潜能,开启学生智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的问题要科学、准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以使学生学会提问;设计的问题还要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力的前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适应课改的新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可能发现问题;要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巧设疑问,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要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会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问题学生是指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从而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可以运用心理学效应对问题学生进行矫治:运用"苏东坡效应"帮助问题学生认识自我、找到自我;运用"马太效应"帮助问题学生树立信心、建立自尊;运用"鲇鱼效应"让优秀学生帮助问题学生;用"登门槛效应"在无声处矫治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运用"霍桑效应"帮助问题学生释放压力、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入手,提出了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情境,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使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数学教学就是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理解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学习的几个策略: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创设恰当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浅入深出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直观中学习;构建知识系统、加强典例分析和错题整改,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应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彰显问题所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聚焦学生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思考;总结拓展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三个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所谓科学探究的问题,是指表述具体明确、适于探究、属于科学范畴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从多层面展开: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提出问题具有示范作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逐渐形成问题;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指导学生根据对已有知识的分析发现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9.
黄珍 《考试周刊》2014,(6):54-55
<正>数学活动中的探究过程是指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参与、主动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使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学中设计探究性问题,能够培养并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根据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勤奋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  相似文献   

10.
王桂军 《考试周刊》2014,(56):184-184
在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中运用开放式教学法,要注意以下问题:选题做到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实施开放式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民主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体现教学的动态性,旨在实现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学生团队意识、创造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提出数学问题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通过对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总体积极性较差;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女生的问题意识强于男生,且问题意识对提出数学问题有较大影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总体较弱,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男生差,且对提出数学问题有一定影响;家庭教育环境、学生的勤奋与努力、学习方式与习惯、升学压力在某种程度上都影响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意志与提出数学问题无明显关系;教师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重视不够;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机会太少。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学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二是学生不想提出问题;三是学生不会提出问题。学生问题意识淡薄除与学生自身有关外,还与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等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授人以渔,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注重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不强、角度不多。要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就要做到:巧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安排提问时间;培养提问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向学生提问,而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今天实施新课程教学,特别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在平常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创设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灵活回答学生质疑,来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提供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二、创设思维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三、释疑解惑,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四、循序渐进,启发学生发现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让人探究数学规律的根本动力,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适合学生提问的氛围,创设开放的、学生可自由提问的情境;要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诞生路径思考,站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提问;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传授恰当的提问技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明白何时质疑、怎么质疑。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通过合理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放慢学习进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放宽学习范围,让学生选择问题、评价问题;提高学习深度,让学生探索问题、拓展问题等教学设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实例说明: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敢问;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想问;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强化质疑训练,使学生善问.  相似文献   

19.
高阶思维能力包括运用、分析、创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问题设计方法有:基于学生的运用能力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基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基于批判性思维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优质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质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要有思维含量,深入浅出。教师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设计问题;抓住课文的留白处,略写处设计问题;抓住学生兴趣的热点设计问题;还可以在难点处、困惑处、易错处、相互照应处设计问题;设计优质问题,这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