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露一手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海漫记》里有一篇《露一手》的文章。讲的是初为人师的他因管不住学生的纪律而深感苦恼。后来在不经意中,他的“弹风琴”、“画简笔画”、“于老师女声独唱《花木兰》”三个“绝招”,倒把学生“镇”得服服帖帖。可见“露一手”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2.
《将相和》课例的刊出,引发了“语文教学内容”的话题讨论。我认真学习了诸向阳等老师的评论后,再谈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目标决定内容?还是内容决定目标?有关语文教学内容的建设,是近年来语文课程建设与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以2004年7月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王荣生教授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为标志,  相似文献   

3.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传统内容,那么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去有效演绎这一传统的教学内容呢?如何设计有效的合作材料让学生去真实感悟比例尺的现实意义呢?为此,我有幸在杭州聆听了“两岸四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的《比例尺》一课。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不同比例尺”这一片段的材料设计,一直左右我的思考,现以“有效设计合作材料的策略”为突破口,就此片段作进一步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该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定篇”,该选文是直接地、原汁原味地被搬进来。根据该文的内容及所在的单元位置,蒋军晶老师执教该文时,将其设计为指向“体验”的阅读,确定课文就是教学内容,由此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笔者根据蒋军晶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试从教学特点、教学理念、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对《祖父的园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作为浙江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我校大力推进“以学定教”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校领导和各学科带头人率先垂范,进行公开教学。笔者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为教学内容.开了一堂校级公开课。课后交流时,听课老师这样评价:“这是一节真正以学定教的小班化教学常态课,是一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常态课。”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2009年第11期刊发了谭志永《正视个体差异尊重不同见解——〈李杜诗五首〉课堂教学片段》,在第二个“片段”中,谭老师的学生认为,《客至》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是互文”.理由是“此二语不是引起下文。而是承上启下.前一句承首联.后一句启颈联”;对这种“一分为二”的“切分”.谭老师予以充分肯定。对此.笔者颇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7.
黄义章  陈玉兰 《课外阅读》2011,(12):267-267
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这四个模块本身就指明了“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已不再处于从属地位,而是实实在在上升为“内容”与“目的”。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它的生活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八年级下学期,学区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校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满井游记》这篇课文.两堂课体现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二位老师都选定了同一教学内容:“体会本文白描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值得深思的是,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没有完成这一内容.在课后的研讨会上,评课老师们针对“白描”教学环节,展开了激烈的评议,并对选择这一教学内容的合宜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
从1993年开始我已进行了初中代数《自学指导教学法》的第二轮数改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数学方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实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主的主体地位。《自学指导教学法》分六个环节进行。一、概述概述是老师对本节课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所做的一段承上启下的导言。导前虽没有固定模式,但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一环节却有充分体现。有句话叫做:“善始者事过半”。老师要通过导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处于一种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0.
《难报三春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的内容.讨论的是“孝敬父母”这一经典话题。因为历年来各个版本的小学到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都把它作为重点.所以.这一教学内容对听课学生来说,没有新鲜感.对授课教师来说,更难有创新。但湖北武汉的吴又存老师却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将几个简简单单的教学环节处理得恰如其分,把这一“老”课上出了“新”意,也上出了“深”意。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参加市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一课,深为其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设计叫绝。  相似文献   

12.
一、古代散文教学内容的三轻三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至少应该包含两大因素,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教什么是内容,怎么教则是手段,手段依附于内容,并为内容服务。因而一堂课成败与否,教学内容的确定举足轻重。与其他学科明显不同的是,面对教材,其他学科老师基本就能确定教学内容,而语文老师,更多是不知所措,无从选择。这是因为语文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了材料,这一材料具有内容丰富性、理解的多元性、联系的多维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上海电视台在拍《今夜星辰》“露一手”节目《金众花样书法》录像时,金老师当场以指染墨,为主持人叶惠贤写了一首藏名指书诗。诗曰:叶氏艺高美善真,惠风拂晚耀星辰;贤明精诚总策划,妙语荧屏春风生。藏名指书赠名人,既具刚柔相济之墨趣,又具诗意盎然之情趣。叶惠贤颔首笑纳,盛赞“一绝”。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在 《语文建设》上读到时金芳老师写的一篇题为 《理念演绎中实践偏差》的文章,把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演绎的偏差归纳为“五化”: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学过程表演化、教学手段形式化、学生主体表象化。应该说,这 “五化” 的现 象是 比较 普遍的 。导致 “五化”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教学内容把握不准、偏离目标,教学策略不讲实效、流于形式等等,但是根本原因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状态。 内容、策略和状态是影响教学的三个重要因素。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内容和策略,而忽略了状态。新理念之新,就在于以…  相似文献   

15.
此教例参照黄芬兴老师论文《浅谈〈包身工〉中“间隔异称”的表现力》(《学语文》1988年第4期P31)改编。课时:一节。教学内容:《包身工》中的称说。老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下面我们深入研究一下作品中使用“称说”的技巧。请大家用几分钟的时间,找出所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学校要举行评优课竞赛,我精心设计了《圆的面积》一课,准备露一手。三易其稿后,每个环节“精雕细刻”,尽显我的“独具匠心”,整课预设也烂熟于心。我自信在一个个精心设问下,学生一定会自主探究出圆面积计算方法。展示那天,听课老师很多,师生“济济一堂”。没料积极发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1~2期上看到梁爰如老师的文章《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初探》(以下简称“梁文”),文中多以初中历史七年级《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为例,说明不同理念指导下教学目标设计的差异及其知识结构的整合。这节课是学生进入历史课程的第一节课,诚如梁文所言:“关于原始社会情况的教学内容,时间久远,概念较多,内容枯燥,  相似文献   

18.
在平时学习中,应怎样做好作业呢?一、作业前的“三思” ,凡事皆须三思而后行,做作业也应如此.1.思“源头活水”,课后作业,往往是老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所布置的,所以在动手做作业前,应认真温故课堂所学内容,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便找到“源头活水”.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阐明的观点:“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这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课标教材人教版《数学3》“循环结构”.“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在实际的算法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是依照课本将内容展开,很少推陈出新,教学准备不足,课堂教学循规蹈矩,不敢拓展,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等.学生也只能通过观察和模仿来理解循环结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内容与方法存在说教化、灌输化、成人化、简单化的特点。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举例学生分析,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这样的课学生不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