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哲学常识教学中,学生普遍对“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的关系认识不清,笔者试加以浅析,并供方家指正。一“、辩证的唯物论”与“唯物的辩证法”二者之间的区别辩证的唯物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唯物论”。它是哲学的两大派别之一,是同唯心论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即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辩证的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大脑中的反映,是人脑这个高度完善的特殊物质的机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  相似文献   

2.
在高二哲学常识关于物质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中 ,常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 1)桌子是不是物质 ?( 2 )信息是不是物质 ?( 3 )张三的思想相对于李四是不是物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单从教材中的物质定义出发简单地回答“是” ,那么依次推论 :“桌子是物质 ,信息是物质 ,什么都是物质” ,显然是荒谬的 ;如果回答“不” ,又与物质定义相左 :明明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的东西怎能不是物质了呢 ?于是我们就把发生在物质问题上的两难选择称谓“物质悖论”。那么“物质悖论”是如何产生的呢 ?是教材中列宁关于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特征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其实践性表现在 :( 1 )实践基础上的唯物 :从实践的角度把握物质决定意识 ,物是实践的对象、实践活动和实践的产物 ,是与人的活动相关的“对象性世界” ,因而物也包括社会存在和人的生活 ,意识是对它们的反映。 ( 2 )实践基础上的辩证 :在实践的基础上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通过实践可以改造物质 ,主体与客体、物质与意识对立统一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4.
综观历年高考政治试题,哲学常识的考点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试题设计十分新颖活泼,旨在引导广大考生关注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本文从微观的角度,按主客观之间的关系、“四大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结合十六大精神方面谈谈如何构建哲学常识复习的知识体系。一、以主客观关系为主线构建哲学常识复习的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哲学常识》第一课讲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哲学物质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物质世界的共同本质。它回答了世界的本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自然科学物质概念即关于物质结构的学说,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它回答的是“物理世界”的具体问题。正如列宁所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依如何回答我们认识的泉源问题,即认识(和一般‘心理的东西’)同物理世界的关系问题而  相似文献   

6.
一、意识作用的四种提法 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在《哲学常识》上下册都有所论述,其中比较明显的有四处。一是在上册第一课《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这一框题中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了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惟的关系问题。从物质中引伸出意识,而不是从意识中引伸出物质,或者把二者等量齐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解决哲学上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映乃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普遍属性,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感觉只是与有机物质联系着,在不具有感觉特性的无机物质中,只能假定有着与感觉相以的特性,即反映的特性。辩证唯物主义还指出,有感觉的物质是由无感觉的、即无机的自然中产生的,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中出现了人脑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常识“意识问题”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不仅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就是错误的思想,荒诞的观念,……等也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这里的“意识”、“思想”、“观念”三概念的使用,学生极易混为一谈,这对科学地把握意识的内涵是十分不利的。概括地说,意识与思想的关系是:(一)人的意识与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具体表现在:1、意识与思想产生的物质器官都是人脑;2、意识与思想产生的源泉都是客观物质对象;3、意识与思想产生的桥梁都是人类实践活动;4、意识与思想产生的基础都是感知;5、意识与思想都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纷繁复杂。自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之后 ,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之外 ,又产生了意识现象。初学哲学者常常在如何正确判断某一现象是“物质”还是“意识”现象时产生困惑 ,特别是关于社会领域的事物和现象。比如关于“制度” ,有人认为属于意识现象。笔者认为 ,判断某一具体“制度”是物质还是意识现象不应一概而论 ,应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一、正确理解物质 (即一般存在 )、意识(即一般意识 )和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 ,准确把握判断问题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  相似文献   

10.
评析 D为易错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能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二是对意识能不能认识物质世界的不同回答。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个方面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是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答案C。  相似文献   

11.
关于意识的本质,我国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和哲学课的一些权威性教材是这样说的:“意识的本质在于它对物质的依赖性。”意识的本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互相联系的两个基本观点:意识是人脑这种物质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高度完善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这些说法,忽略了意识的社会性,都没有从本质上把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区别开来,因而都不能确切地揭示意识的本质。在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出旧唯物主义意识观的窠臼,而且会给抽象人性论以可乘之机。这种错误之所以产  相似文献   

12.
贾永祥 《考试》2004,(9):57-59
本专题考查的知识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主观与客观是哲学上经常使用的一对范畴。但在诸多文本中,其使用的语义并非同一。一种是将主观等同于“意识”,将客观等同于“物质”,作为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的另称。按这种界定,“客观的东西”就只能是一切物质性存在,而不包括个体之外他人、集体或超人的意识在内。但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用法,如传统哲学派别“客观唯心主义”之“客观”,显然不能理解为物质性存在,而只能理解为超越于个体意识之外的绝对永恒的精神实体。由此看来,似乎很熟识的一对范畴,实际上潜含着两种不同的界定,而在这不同的界定背后潜…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俗语、成语、谚语、名言、典故等,极富教育意义,但从哲学角度去审视,我们就会发现有一些说法不够严谨。下面就某些惯用语的片面性作一简单的归纳:一、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而“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则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则过分强调意识的作用。意识并不能代替物质,“画饼”与“望梅”并不能真正“充饥”和“止渴”。二、割裂内因和…  相似文献   

15.
意识是哲学和心理的一个范畴,《辞海》上的定义是:“高度完善、高度有组织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所特有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对物质而言,意识是第二性的。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恩全集》第2卷第82页)……从生理方面说,人的意识是以具有第二信号系统为特征的,它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在劳动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包括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在心理学上,意识一般是指人们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高教研究期刊的编…  相似文献   

16.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有关负责人亦随声附和,说什么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走到“两个国家”,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的会谈”。下面,笔者就此结合哲学常识谈谈对“两国论”的认识。一、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认识“两国论”的歪曲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争论都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要厘清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关键在于弄清楚“意识”在哲学中所处的本体论地位。本文认为,由于对“意识”的本体论承诺不同,哲学基本问题不仅在不同的哲学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具有不同的性质,即有真假哲学基本问题之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由于意识具有“依附性、二阶性”的本体论地位,哲学基本问题就表现为作为属性的意识与作为实体的物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思维和思想(观念)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之同一过程中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它们经常与意识一起作为同“物质”、“存在”相对的精神现象的同一概念而使用的。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它们是有区别的。具体说来,思维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反映过程,高级的反映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理论界就物质和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意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能否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生产力、经济基础起“主要的决定作用”?“反作用”可否理解为“决定作用”?这个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实践中十分重大的问题。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定作用”和“反作用”这一范畴的特定涵义及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辩证唯物主义最重要的命题之一 ,它科学地提示了意识的本质。全面正确地理解这一命题 ,对于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意识与人脑的关系“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是意识活动的物质承担者。人脑之所以能够成为意识的物质器官 ,是因为人脑是组织高度复杂、功能高度完善的物质。现代科学证明 ,人脑是通过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流来进行意识活动的 ,人脑的意识活动就是神经细胞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过程。人脑就如同形成意识的“加工厂”。意识还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一般动物有大脑但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