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幼儿的养成教育对其终生习惯和行为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幼儿早期品德教育,特别是传统美德教育,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幼儿是学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园自2007年引进了“美德在我心”课程,展开了幼儿美德教育研究,探索促进新时期促进幼儿(3-6岁)美德发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有效途径,提高幼儿美德认知水平,使幼儿践行美德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公民美德与制度正义都体现了自由、平等、和谐、民主、包容等价值精神,表达了人们对公共秩序、公共利益、社会和谐的维护。因此,应当将公民美德养成和制度正义安排结合起来,在两者的双向互动中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增进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3.
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婚姻家庭生活和谐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应该做自觉遵守家庭美德的模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文章就大学生与家庭美德、当前大学生实践家庭美德的状况以及大学生家庭美德养成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市场主体都必须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为职业要求,而美德所特有的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又是人类超越狭隘性的崇高追求和意义关怀,现代人既不能脱离市场经济制度而生存,也不能抛弃美德完全沉迷于物质利益追求,因此,市场经济的生活背景使美德对人的自由的价值不能通过任何形式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来实现,而必须限定在私人领域之中。  相似文献   

5.
开展敬老爱幼美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须从家庭教育入手,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细胞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有机体的健康。家庭美德建设是每一位社会成员责无旁贷的义务。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的现象,有的人还嫌弃父母,不愿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究其原因,其一是父母及长辈往往无原则地满足子女生活上的需求,忽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过份溺爱他们,特别是对独生子女更是如此。这样娇生惯养的结果,往往使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只知让别人关心照顾自己,而不知…  相似文献   

6.
学生尊敬老师不仅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而且是学校教育中促使学生必须养成的行为习惯。老师爱护学生既是教师职责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老师要达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两大主体,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最理想的境界,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教师“爱生”,才会有学生“尊师”,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的教师,尽管他们所处的年代、环境、地位不同,但都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生.蔡元培、叶圣陶、斯霞、  相似文献   

7.
儿童美德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培养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幼儿是学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园自2007年引进了“美德在我心”课程,旨在增加幼儿对美德的认知体验,提高幼儿辨别美丑的初步能力,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美德习惯和美德行为,同时丰富和深化幼儿教师的美德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8.
诚实与守信     
幼儿阶段是人的良好习惯和品性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幼儿园开展幼儿国际象棋教学活动多年,一直都非常重视幼儿棋品的培养,于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养成社会所倡导的"诚信"美德,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美德有很多,但传统美德教育并不在于把项目列得越多越全就越好,而在于抓好基础性或美德的养成,那样就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效果。传统美德的代表概念不必多,也不能多。因此,2004年我们提出了最核心的“礼诚善”教育理念,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使传统美德更容易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0.
“黄金中道”集中体现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精华,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它是一种“至善”的境界,是美德之所以为美德的在量的方面的规定性,过度与不及都会引起美德向恶行转化.而实现全民的“至善”就在于实现黄金中道。  相似文献   

11.
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和崇高的境界。懂得宽容的教师,不仅懂得教育,更会享受教育。  相似文献   

12.
"清廉"是中国古代社会所积极推崇和倡导的一种为官美德。礼仪规范、安身立命、治国安民是其产生的价值依据。表现为"清静为人:个体修养"、"清明为政:角色义务"、"清廉为公:社会道德"等三个层次。当代社会,需要通过"增强修身实践,养成廉洁品质","加强社会教育,树立廉政导向","完善制度建设,严惩贪腐行为"等塑造官员的"清廉"美德。  相似文献   

13.
程乐明 《河南教育》2013,(12):20-21
在柏拉图的《普罗泰戈拉篇》和《美诺篇》中,苏格拉底、美诺和普罗泰戈拉讨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苏格拉底与普罗泰戈拉的观点看似对立,其实不然。二者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道德教育的真谛:美德不同于其他知识,它的获得强调践履,强调养成习惯;美德教育的途径不是单一的,不能单靠专门的美德教师,应是多渠道全方位的;美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断变化;美德教育的方法不是灌输式而应该是启发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剖析道义论、功利论及契约论师德建设的困境,引出美德伦理学核心观点及其对师德建设的意义,提出基于美德伦理学视角,教师的育人之德根本意义上应该就是一种美德,美德伦理学对师德建设和养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网瘾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以及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在此视野下对“网瘾学生”进行分析,提出以健康人格养成为切入口,从个人层面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管理,从学校层面推行积极的干预策略,从社会层面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此养成“网瘾学生”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通过此次主题队课活动,使学生在优良传统美德的熏陶下,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使其懂得礼仪对于每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礼仪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9,(7):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9,(2):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9,(3):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9,(10):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