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克纳反种族主义的思想是明确的,他对黑人的命运给予了深切同情,但他对黑人能否与白人完全平等则持保留态度,认为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他笔下的黑人妇女多品质优秀,而男性黑人则多数要么品质低劣、要么滑稽可笑。因为黑人妇女多安分守己,温顺忠诚,而黑人男性则多数不安心当一个“黑鬼”,要追求自由平等。这充分体现了福克纳复杂矛盾的心态,作为一个人道主义作家,福克纳认为奴隶制、种族主义违背人性,是对人性的摧残。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南方贵族后裔,一个浸润在南方文化中的贵族知识分子,他在情感倾向上还是留恋传统的南方社会,更容易认同传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灵魂人物,福克纳在多数作品中都表现了他对种族主义的关注和对黑人的同情。然而,因为受到南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福克纳的反种族主义立场表现出尖锐的两面性,它不仅造成作者笔下黑人形象的局限性,而且与其反种族主义立场形成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他的作品《去吧,摩西》中,福克纳以其独特的视角塑造了有着浓厚地方性与历史性特征的南方黑人形象,深刻揭露了南方的奴隶制和种族主义,表达了对南方黑人的同情、尊重和关心。  相似文献   

4.
乔安娜·伯顿是福克纳的长篇杰作<八月之光>中一位主要人物.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用来帮助、提升黑人,最后却被拒绝提升的"黑鬼"情人--小说主人公乔*克里斯玛斯杀害.解读乔安娜的种族观念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文本主题,认识种族主义的强势与罪恶,对唤起包括美国白人在内的全社会的觉醒,改善黑人的生存状态,提高黑人的社会地位,消除种族主义并最终达到种族平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公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人造黑人》是奥康纳最受读者青睐的短篇小说之一。文章在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框架下从文本的历史性出发,研究了《人造黑人》这一文学文本与种族主义及宗教原型这两个非文学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笔下的黑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是美国 2 0世纪文坛上一个奇才 ,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领袖。他集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于一身 ,在创作中大量使用了各种传统的和创新的手法 ,深刻而又全面地探索了当时美国南方人的精神危机。种族问题以及对黑人生活的关注是福克纳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痛恨奴隶制和种族歧视 ,同情黑人的命运 ,赞美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勇敢、善良、忍耐和怜悯。  相似文献   

7.
塔纳西斯·科茨的作品《在世界与我之间》以书信体的形式向他的儿子讲述和分析了美国的种族主义。科茨以自己在巴尔的摩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诠释在美国身为黑人的体验和感受,这是和从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到詹姆斯·鲍德温一脉相承的种族话题。科茨对黑人体验的书写不是旨在呼吁黑人行动,更不是为了寻求希望,而是详尽阐释美国种族主义如何剥夺和摧毁黑人。科茨的书写不关乎救赎,而是关于仇恨和特权如何摧毁黑人肉体的叙事。科茨的初衷并不在于克服或是超越种族,进而从根本上消灭美国的种族主义。相反,科茨为全体黑人书写,目的是为了生存和铭记。科茨的动机并非拯救美国灵魂,而是敦促黑人要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塑造了众多黑人女性形象。由于角色类型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其成为解读福克纳对待南方历史与现实思想与态度的独特载体。透过这群生活在美国南方最底层的黑人女性命运,我们不难窥探到福克纳对待旧南方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和思想的彷徨,正是这种彷徨和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在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同时具备先进性和局限性。这种进步性和局限性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一方面,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促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的审视和思考,从而形成了他积极的批判精神和独特的笔触;另一方面,南方固有的意识形态又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他的思想,使他难以透彻地看清现实各种矛盾的根源和症结所在,使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的烙印,在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呈现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彷徨之中的思考和探索,一方面使福克纳摈弃了不少美国南方作家一贯将南方描绘成一副悠远浪漫、祥和欢乐的乐土来掩盖南方悲剧性现实的做法,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福克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使之成为南方文艺复兴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以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为例,揭示了美国主流社会白人种族主义的压迫给黑人身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白人文化霸权下的黑人慢慢地失去了自我,成为了"他者",甚至将种族主义内在化了,自觉地以白人文化意识为标准,异化了黑人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摒弃了自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与种族主义密切相关。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教会、政府、慈善团体以及黑人自身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黑人高等教育产生过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功不可没。但美国社会中种族主义的长期存在势必在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设置障碍,使黑人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仅局限于黑人院校。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没有囿于传统的束缚,而是告别了高雅文学的象牙之塔,拆除了横亘在雅俗文学之间的高墙,这种鲜明的通俗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划和框定小说模式的作用。福克纳在创作中吸纳诸多的通俗手法,并不是要去媚俗,而是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作理念,更好地将自己对人生、对世事、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种种思考、忧虑、探索见诸于文字,从而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与读者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2.
余华与福克纳都是先锋作家,他们在创作的前期都曾有过对文学的探索和实验。在大胆的文学实验中,他们寻找着自我的创作原则,使现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得到了充实。两位作家的创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十分关注内心冲突,在创作中重视对时间的利用和创造,在处理创作与现实的关系上他们都找到了一条能表达自己的正确道路。对比余华与福克纳的作品,可以发现余华在对福克纳作品的借鉴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体系,并在不断的学习中进行着属于自己风格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评论界一般将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界线,把威廉·福克纳的创作分为前后两期。福克纳前后期小说创作思想经历了三个重要变化:从表现传统价值世界的毁灭到努力重建价值世界的转变,从寄希望于宗教救赎到对人类自身信念的增强,从"写人物"到"写思想"。他在后期创作中表现出更积极、更乐观的人生态度,并表现出向思想性和道德说教发展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论福克纳小说的反复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叙事是福克纳小说独创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与神话方法、多角度叙述、意识流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独立的艺术存在价值。反复叙事手法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福音书的影响,福克纳创造并使用这一手法是为了表达他对美国南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认识,强调、突出他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苏轼一生的主要经历来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过程,以代表性作品分析、探讨作者在人生观基础上所形成的艺术风格。苏轼的文学作品极富有艺术生命力,这与其内在情感和人格魅力有着紧密联系,作品反映出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佛老思想影响下的平和心态、豁达的人生态度等。苏轼作品真实地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界的思考,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超然物外的人文精神,对后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6.
由于自主情结、个人禀赋及作为大写的人的深层无意识,福克纳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时空意识,这种特殊的心理机制使其在创作中不仅大量使用意识流语体,对时间与空间进行随意转换,而且还对客观的、无形的、抽象的时空进行文本化,使之成为主观的、有形的、形象的具体文本,从而实现了审美心理时空的超越性和审美态度的超功利性,并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阈限。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尼采的意志哲学视角解读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名篇《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指出艾米丽的疯狂行为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生命的意义取决于生命的力量和意志的强弱,生命的欢乐是不断的创造,是与痛苦抗争的体验,当生命的意志消褪时,生命也损毁了,作者和读者也只能为此献上一朵惋惜的玫瑰。  相似文献   

18.
叙述苦难是余华80年代与90年代初小说创作的重大母题,这一叙述有两个层面:人性之恶和人世之厄。在他看来:苦难永远是人类不可超越的生存状态,呼唤苦难中的温情是一个具有人关怀的作家的极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路遥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路遥的小说创作中,现实激情与理性智慧之间两极共构的张力和平衡是其小说创作审美心理机制的核心所在.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路遥把文学创作、生命体验和人生哲学三元并立的意义单元经审美心理机制转换为三位一体的神奇遇合,从而使其外在社会行为和内在心灵活动在文学创作中既表现出高度和谐的平衡,又产生出与众不同的张力即一方面个体生命体验在文学创作中的投入程度和对人生哲学(信仰)的终极追求是成正比的,生命投入越大、体验越真、对人生哲学(信仰)所关涉的伦理道德即对善的要求就越能可靠地获得,从而越能获得美感上的人性共鸣;另一方面,在现实人生中充分体验浪漫情怀,在文学创作中却表现出一种冷静超脱;在现实生活的心灵世界里,他是一位诗人,而在文学创作的人生实践中,却是一位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路遥的悲剧是其个体自然生命的悲剧,却是作家个体精神生命一次真正的凯旋.  相似文献   

20.
受南方传统思想影响,福克纳在世系作品中用毁灭的范式塑造了大多数女性人物,但作为一个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的现代作家,他通过女人的悲剧,积极审视和批判美国南方社会,预言它的衰亡,同时积极寻找出路。据此,结合福克纳的生平和作品,审视福克纳矛盾的女性情结和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