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鸣 《英语辅导》2003,(6):12-21
  相似文献   

2.
植树节在我国已有了27年,在国外1872年首创于美国,继美国之后,世界各国相继仿效。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都有了本国的植树节。我国从古到今历来重视植树造林。《礼记》记载:“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早在公元前五帝时代,舜帝便设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林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题为《琥珀》的文章,作者采用想像、推理的方法讲述了琥珀的形成经过,引起许多同学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它不仅光彩夺目,晶莹剔透,而且里面还常常裹有栩栩如生的小昆虫,或是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各式树叶、花瓣,  相似文献   

4.
"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春联"。此谜既写出了春联的对称特点,也写出了春联的祝颂内容,堪称佳谜。春联亦有"桃符""门对""春贴""对联""对子"之称。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植树节在我国已有28年了,在国外1872年首创于美国,继美国之后,世界各国相继仿效。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都有了本国的植树节。我国从古到今历来都重视植树造林。《礼记》记载:"孟春之月,  相似文献   

6.
植树节在我国已有28年,1872年首创于美国。继美国之后,世界各国相继效仿,目前世界上的五十多个国家都有了本国的植树节。  相似文献   

7.
由古至今,关于家的感言颇多。《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以及当今人们常说的“家和万事成”、“家和万事兴”、“家有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等等至理名言,无一不在阐述着家庭关系对社会的重要影响和中华民族建设美好和谐家庭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家已不单单是人类社会繁衍组合的一个单元,人们开始形象地把厂、店、校等等喻为家,他们和自然家庭一起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家庭,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东西。在汉语中是一个十分平凡的字眼,无论在报刊上,还是日常交谈中,它的使用频率都颇高。  相似文献   

9.
你见过漂浮在高空的气球吗?你知道气球为什么能高高飘扬吗?你知道气球里填充的是什么物质吗?它就是氢气·早在16世纪中叶,瑞士科学家巴拉塞尔斯曾把铁片放进稀硫酸中,顿时铁片和硫酸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许多气泡———氢气,并且发现这种气体会燃烧,但却把它和其他的可燃性气体混淆了起来,失去了发现氢气的机会·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进一步研究了金属和酸的作用,通过密度测定,把氢气和其他可燃性气体区别了开来,并在1781年进一步肯定了他的这一发现·科学上就把首次发现氢气的功劳记在了卡文迪许的身上·氢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微乎…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科由于具有史论统一性、过程性、具体性和广泛性之特点,为历史课堂教学谈古论今提供了可能。运用各种与历史相关或非历史的知识,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多元的、开放的、立体的学习环境之中,以期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带刀客 《成长》2007,(3):94-96
现代人对“性骚扰”一词都熟得很。电视、报纸时常有所报道,有此癖好者甚多。“人之大欲存也”,孔老夫子明察秋毫,一句话点明要害。“性骚扰”一词为现代人所发明,但此类行为却不为现代人所独有。晚清文人陈炽在他的《庸庵笔记》里就有记载。  相似文献   

12.
颖尧 《大学生》2014,(5):50-51
毕卓然,在大学期间,就是《大学生》杂志的校园记者。2002年在《大学生》杂志任英文版执行主编,主办全球高校访谈栏目,访问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全球著名高校校长。2005年创办了ChinaEduventure,致力于教育领域的投资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李政 《中国教师》2013,(9):43-46
<正>教师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依托其传递经验、教书育人的特点,构建以其职业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价值观体系,对于净化我国教师队伍,规范教师行为,树立职业观念,发展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关于"教师"这一职业的思想极为丰富,其中蕴含着各位哲人、教育家、社会大众对教师价值观的深刻论述。从中国古代"教师"思想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审视教师价值观构建的过程、主体内  相似文献   

14.
这个厦门大学教授如今的人气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如日中天",他借助央视"百家讲坛"的平台,以独具个人特色的讲课方式赢得无数拥趸。他给严肃的历史披上了"时尚"的外衣,在学术与大众文化之间以自己的解读方式找到独特的着力点,他像明星一样拥有大量的追星族(称为乙醚、意粉);根据他的讲座结集而成的《品三国》尚未问世就创下令人瞠目的印数和天价版税,使他一夜暴富;媒体称他为"学术超男",他也作为"文化色彩"愈来愈多出现在各种场合……同时,他对历史的解读方式和教授的明星化也引来各方表示异议的声音。(编者)  相似文献   

15.
salt习语趣谈     
salt(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调味品之一,英语中就有:Salt seasons all things.(盐巴最重要,调味离不了。)此外,在英语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关于salt的习语,为大家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6.
salt习语趣谈     
salt(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调味品之一,英语中就有:Salt seasons all things.(盐巴最重要,调味离不了。)此外,在英语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关于salt的习语,为大家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7.
前世:李宗吾著书《厚黑学》,在嬉笑怒骂中,将民国初年的官场弊病、国人沉积已久的陋习揭了个底朝天,对"厚黑"进行了毫不掩饰的批判和痛斥……今生:今人却把李宗吾老先生唾弃的"厚黑",捧起来加点时尚的元素,变成面膜就往脸上涂:厚黑为官学、厚黑职场学、厚黑人生学……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市井小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渐渐地,人们对"老实人吃亏"开始了认同,对"成王败寇"  相似文献   

18.
在南京总统府里活跃着这样一位深受游客欢迎的10岁小导游。通过那稚气未脱但流利、风趣的解说,游客们记住了他的名字--陈森豪。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教学中着意进行“谈古论今”,既是历史教育理论问题,又是历史教学实践问题;既涉及历史教学思想,也涉及历史教学内容与方法。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校历史课程固有的教育功能和特殊的教育优势。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就是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能动作用,即“主体介入”的问题。任何历史的再现,都离不开主体介入。所以,谈古沦今又是历史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创造性地发挥主体作用的问题。为此,就应研究其具体实施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20.
话上海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话,不好懂,但很好听。刚到上海时听上海人说话成了我一大爱好。为了听上海话我曾坐公共汽车从起点坐到终点,然后再从终点坐到起点。那时公共汽车票很便宜,五分钱可以坐好几站,在车上很容易听到纯正的上海话。感觉最好听的是中学生,尤其是女生,她们谈话内容很实在,不带有任何功利和目的,只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有时也议论起自己的家庭,“阿拉爸那伦那伦,阿拉娘那伦那伦”,听上去很亲切很温馨。说心里话,我渐渐地爱上上海,也是因为上海话好听的缘故。我在上海学会说英语、日语,但不会说上海话。我觉得学上海话比学外语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