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解”一词在“为理解的教学”模式(Teaching for understand,简称TFU)中被称为“理解活动”。尽管理解活动可以有很多种,但是学生只有在超越已有知识时,才可能进行理解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到理解目标的重要性,对于高效课堂的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2.
学生只有在亲历中体验思考,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建构,这早已成为共识.正如一句格言所言:“I hear,I forget;I see,I remember; I do,I understand.”(我听到的,忘记了;我看到的,记住了;我做过的,理解了).而中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与资料反馈却显示,从定义出发,  相似文献   

3.
一、提问要简单明确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所学东西的理解程度。此即检查性提问。例如:“Are you in Grade Seven?“”Yes,I am.”以下提问方式不可取:Teacher:Do you understand…?Student:Yes,I do.Teacher:Are you clear?Student:Yes,I am.因为不管是否真正理解,学生都倾向于回答:Yes,I do.或者Yes,I am.因此,这种提问不能真正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理解程度。如果教师将某个句子、词语、语法等内容的含义进行分解,找出其包含的简单概念,然后对这些概念进行提问,便会准确地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过的…  相似文献   

4.
一、要简短化 由于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还不长,词汇量也相对较小,因此教师在使用英语课堂用语的时候,应做到尽量简单,通俗易懂,即使遇到音节比较长的单词, 也要避开。并对长句进行处理。如:在用到“Are you ready?”时。我们可以用“Ready?”来代替.“Do you understand?”可以简化成“Understand?”经过简化处理的课堂用语,既能保持原有的表意功能.又能降低学生听辨和理解的难度,有利于课堂英语氛围的创设。由于小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教师用语也要从最基础的单元开始.特别是在低年段。  相似文献   

5.
顺其自然 ,这个词实在听得太多 ,多得人们已毫不在意它 ,就像不在意春天的草绿和秋天的叶黄。可最近重读“庖丁解牛” ,让我对这个词有了深刻的理解。曹础基先生在《灵性 :分析与体验》一书中谈到对“庖丁解牛”的理解 ,他说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 ,不同的人有不同层面的理解。我们最容易理解的是最表面的那层意思即解牛的技巧 ,而文惠君从中悟到了养生之道。其实 ,庖丁真正想表达的是“道” ,他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 ,进乎技矣。”所谓“道可道 ,非常道” ,大道无形 ,大道是很难言明的 ,所以 ,他借助一个非常具象的活动、一个具体的技艺来表达…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不仅因为数学是表达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而且利用数学还可以反映确切的定量关系。但数学知识也有负迁移作用。在理解物理概念或运用物理规律时,常常见到不顾物理对数学的制约,把物理问题当成纯数学问题看待造成对计算结果物理意义的错误理解和对物理问题的错误解答。 一、错误理解数学结果的物理意义 “ ”“-”号,在数学中表示正负数,即数的大小,也可表示相反数,但应用到物理学中情况就复杂了,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解释,如: 1.表示方向。如力、速度等各种矢量。  相似文献   

7.
一、词汇过关1.content【用法】用作名词,常用复数形式,意为“内容;目录;容量”。例如:She dropped her purse and the contentsfell out on the floor.她的皮包掉了,里面的东西散落在地板上。I always read the contents of a bookfirst of all.我读书总是先从目录看起。I didn’t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herspeech.我不理解她演讲的内容。用作形容词,通常在句中作表语,意为“满足的”,后接with短语;意为“情愿的、甘愿的”时后接动词不定式。例如:John seems content to sit in front of thetelevision all night.看来约翰情愿整晚…  相似文献   

8.
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书院,书院大门一边写的是“惟楚有材”一边写的是“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人说着,充满自豪;可是,有些外地人听了却多少有一点儿不舒服。原因是,将“惟楚有材”这几个字理解成:只有楚地有人才。“惟楚有材”,只有你楚地有人才,我们这地儿就不行!是有点牛气。问题出于“惟”上,将“惟”理解成“惟有”、“只有”。其实,这个“惟”并不是“惟有”“、只有”的意思。关于“惟楚有材”的演变,听我细细说来。《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上记了这么件事:春秋时,楚国有个叫声子的人,因国内有…  相似文献   

9.
考生要想使自己的作文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应该注意一些作文技巧问题。一、认真审题,确立积极向上的立意。认真审题,确立准确、积极的立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很多考生为了赶时间,草率动笔,不能准确地审清题意。在2002年高考作文中,有的同学把“诚信”理解为“真诚、信念”,也有的理解为“忠诚、信念”;也有的理解为“信心、诚恳”等等。这些都不是最准确、最恰当的立意。这样的作文,一般都归在二类卷以下。只有把“诚信”准确地理解为“诚实、守信用”才算是契合题意。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归到一类卷中。但也有些同学的作文…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中的一些性质和数学题里,时常出现“且”和“或”,由于同学们没有很好理解其真正含意,因此在理解性质和做题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障碍。正确理解“且”和“或”的意义,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举例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一、性质中的“且”和“或”(1)对“且”的理解例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上述性质中,“且”的含意是:递进加肯定,“有且只有”的含意是:存在、唯一、肯定,也就是说,上述性质只有一种情形,绝不会有第二种情形。(2)对“或”的理解例2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  相似文献   

11.
我的对手     
我的名字——“黄思齐”有许多种理解,可我最认同的理解方法还是“见贤思齐”。因此,在我生活中总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对手。他有些幽默,有些狡猾,但有时也很努力。他就是我的对手。他可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大帅哥”,而我在班  相似文献   

12.
成语的运用和理解是高考必考内容,尤其是近义成语,学生最易混淆,辨析此类成语的关键是分清细微差别,掌握其运用规律,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语法功能来理解。下面比较几组近义成语,略见一斑。一、不谋而合不约而同辨析:这两个成语结构相同,意义相近,都有“偶然一致”的意思,其区别在于:1、适用对象不同。“不谋而合”多指见解、计划、理想等相同;“不约而同”多指(不同人的身体各部分)活动的相同,侧重动作。2、“不约而同”有动作、活动“同时”发生的意见,而“不谋而合”无此意思。3、语法功能不同。“不谋而合”一般在句中作谓语,“不约而同”…  相似文献   

13.
In the dark     
in the dark原本译为“在黑暗中、在暗处”。如:A cat can see in the dark.猫在黑暗中能看见东西。该习语常被引申为“蒙在鼓里、不知道、一无所知。”如:-Did you understand question number three?第3题你懂了吗?-Not at all,I was totally in the dark.没有,我完全不懂。又如:  相似文献   

14.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想想词中的词句,试着说说自己的理解。生:我理解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一句话。词的开头交待了农村清新迷人的景色,农家清贫的生活。生:我理解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几句话中的“无赖”是顽皮、可爱的意思。师:你理解得到位,理解力真强。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是谁家的老头儿和老伴,喝了点酒,带着醉意,用当地的方言在亲热地交谈。生:我不同意他对“醉”的理解。从图上看不出老人们喝了酒,我看到的是老头儿和老伴在亲热地交谈…  相似文献   

15.
新批评理论是现代英美文学批评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流派.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研究应该以作品为中心,其理论观点包括“文学本体论”、“意图谬误”与“感受谬误”、“细读”模式等.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运用新批评理论的对策有:精选作品,适当细读;结合多种批评理论,提高分析能力;注重分析语境,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典型应用题     
“平均数”应用题:理解和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特点和基本的解题规律,能根据具体要求正确解答有关的“平均数”应用题。“归一”应用题:理解和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规律,能正确、灵活地解答有关的“归一”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概念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在聋教育界对“自然手语”概念理解的几种错误:目前聋教育界对“自然手语”有使用范围和理解过窄、评价过低;对“文法手语”有使用范围和理解过宽、评价过高。重申了在各级聋校使用“聋人手语”为教学语言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部分指出:“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和表达思想的”。其语关键之所在,我认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指导学生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只有正确地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由此派生出来的是:对文本的理解无需“唯一”答案,人人都有个性化的见解,人人在读“自己”的文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多元理解与文本价值取向的辩证关系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20.
明天更美好     
本期名校:衡阳市实验小学校长:梁小平(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目标:创“省内一流,全国知名”,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的窗口学校。最欣慰的事:看到学生进步了。最理想的人际关系:理解、宽容、真诚相助。爱好:读书、运动、交往。人生寄语:平淡是真,诚信是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