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母三迁》中的孟母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谓用心良苦。好在孟子不负母亲之重望,终成一代“亚圣”。  相似文献   

2.
古人如何坐     
张勇 《高中生》2015,(7):47-48
踞和跪古人认真礼貌,即使独处,仍得谨慎。有一天,孟子要休妻,孟母问其故,曰:“踞。”意思是:娘子竟然伸开腿坐。箕踞而坐在孟子的时代被认为是难看兼失礼。好孟母,却这样教育孟子:乘人不备,乱闯人家的私人空间,这才真正是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东汉的《说文解字》里面清楚地写着古人是如何从坐姿去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和性别的。古代东面的“夷”被视为非我族类,原因就在于他们坐得太不像话。亚圣孟子,巴不得天下人皆循礼而  相似文献   

3.
古代童蒙读物《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孟轲小时候,他的母亲曾“三易其家”,被历代人传为美谈。孟轲,字子舆,后人称他为孟子。在他3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贤德通达的孟母仉(zhǎng)氏,与儿子相依为命,艰苦度日。  相似文献   

4.
读书卡片     
孟母三迁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杰出的思想家,被人们称为“亚圣”。孟子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开始,他们家住在一片墓地附近,由于经常能看到出殡(bìn)的场面,孟子与小伙伴就经常玩下葬的游戏。后来他们搬到了一个集市附近。时间一长,受环境的影响,孟子又玩起做买卖的游戏来了。后来母子俩又搬到一所学校附近。这时,孟子模仿起学校的规矩,学习师生之间的礼节,很喜欢读书。于是,孟子的母亲就定居在这里。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说明孟母重视儿童教育,注意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墨者黑     
我们常把环境对人的影响,概括为一句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因了这个缘故,从前孟子的母亲三迁住所,定居于学宫之旁。而孟子终于成为一代宗师,不能不说与孟母的苦心择邻有关。的确,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一个脱离环境的人是不可想像的。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直接有关。一傅众咻,楚国的孩子无论如何也学不会齐国话;同样,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沾染上周围环境的特征。如果人们生活在一个恶劣的氛围中,就很难达到高尚的境界,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近墨者黑”。试想,在一块有毒的土壤里怎么能培育出纯洁的鲜花呢?  相似文献   

6.
今天看来,堪称世代母亲楷模的孟母也有失误之处,“孟母三迁”并非明智之举。在不考虑孟子感受的情况下,孟母独断专行、我行我素地“三迁”其家。孟子快乐的童年生活一次又一次地被孟母剥夺了、断送了。这是孟母极不尊重孟子的人格和天性的表现。由此可知,孟母在处理孟子的学习和生活时,并没有考虑孟子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7.
许立川 《教育艺术》2001,(10):12-13
孟子是我国古代赫赫有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父亲去世时 ,他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3岁小孩。在其母亲———具有怀瑾握瑜品德的农家妇女言传身教的影响下 ,健康茁壮地成长。原先在孟家附近有一个墓地 ,孟子和小伙伴经常学着送殡的人们吹吹打打、哭哭啼啼。孟母对儿子玩这种荒诞无稽的游戏非常生气 ,决定改变环境 ,把家搬到城里。不多久 ,孟子又学做买卖的游戏了。孟母只好又搬家 ,迁到学宫对面去住。从此 ,孟子受到良好环境熏陶 ,变得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孟母择邻》这个故事发人深省 ,让人受到教育和启迪。难怪会在民间流传百世 ,家喻户晓 ,…  相似文献   

8.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鲁国的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父早死,由母亲教养。孟母很注意对儿子的教育。“孟母三迁”就是流传很久,人人皆知的故事。他家原来住在靠近坟墓的地方,孟子喜欢模仿墓葬的游戏,孟母认为不好,就搬到街上去住,孟子又学起做买卖的游戏了,孟母又认为不好,再把家迁到学宫旁边去住,孟子就学起祭祀的游戏了,孟母最后定居下来了。孟母教子很严,有一次孟母正在织布,孟子读书  相似文献   

9.
“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众所周知,讲的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一个传颂了数千年的历史典故反映了国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良苦用心。几千年后的今天,“孟母三迁”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0.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学别人哭拜。他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相似文献   

11.
【名家印象篇】●卡片①孟子的童年孟子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给孟子找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最后搬到了学宫附近。孟子从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到学宫附近,读书十分认真。稍大一点,孟子变得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勉励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一样,变成一团废物。这件事给孟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此,他就认真读书了。●卡片②孟子名言(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国度里,流传着许多贤母教子、幼童早慧的故事。《三字经》中提到的“昔孟母,择邻处”就很脍炙人口,耐人寻味。据刘向撰《列女传》记载:孟子幼时,家靠墓地很近,孟子又十分顽皮,因此常常同小伙伴一起去墓地玩耍。看别人殡葬,他们也就学着大人的样子玩起抬棺材、挖坟、烧纸、哭祭的游戏来。孟母见了,不由摇头叹息,随之决定搬迁进城。处在城里集市这一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4.孟母悉心教孟轲孟轲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成为继孔子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孟子。孟子的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成长与其母仉氏是分不开的。孟母姓仉,生卒年不详。孟子三岁时丧父,从小由母亲抚养、教育。仉氏非常慈祥,很有见识,而且教育子女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列女传》、《韩诗外诗》等古书中记载了不少孟母教子的故事。孟子还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一天和母亲呆在屋里,正好碰上邻家杀猪。听到猪叫声,孟子便好奇地问妈妈:“那是什么叫啊?”孟母看着儿子天真的样子笑了,便随…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小时侯很贪玩,模仿能力很强。他家原住在一处坟地的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先生们学礼节和知识。孟  相似文献   

15.
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的优良品质是令世人称颂的,也是毋庸置疑的。笔者在本文中要说的是“孟母三迁”并非明智之举,是堪称世代母亲楷模的孟母在自毁形象。一、“孟母三迁”凸显了对儿童天性的蔑视在不考虑孟子感受的情况下,孟母独断专行、我行我素的  相似文献   

16.
孟母是孟子的母亲仉氏。孟子姓孟名轲。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出生于邹(即现在的山东省邹县)。孟子3岁丧父,自幼受母亲教养。由于孟母善于教子,孟子长大成材,并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 孟母善教子,千年传佳话。这里记述的是孟母教子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7.
正古人认真礼貌,即使独处,仍须谨慎。有一天,孟子要休妻,孟母问其故,孟子说看到妻子独自在房中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无礼。孟母反责孟子没有"问孰存(问问屋里是否有人)",是孟子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东汉的《说文解字》里面清楚写着古人如何由坐姿去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和性别。  相似文献   

18.
正良好的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和形象表达。孟母三迁的故事,就体现出母亲在子女教育、家风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孟母赞》曰:"孟子之母,教化别分。处子择义,使从大伦。予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而《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一段,更是家喻户晓。孟子能成为"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其母。母亲真挚的爱,是对自己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与几位教师朋友就“孟母三迁”与孟子最终成为一代圣人是否有着必然联系进行了激烈的口舌战。朋友们说,孟子最终能成为一代圣人完全是“孟母三迁”的功劳和结果,如果孟母当时不将居住地多次搬迁,孟子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商人或筑墓者,理由是孟子最初所处的环境闹市区和坟山旁非常不利于孟子的成长,孟子天天学商人叫卖,后来又天天学着筑埋死人等等,孟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是注定成不了才的。笔者认为,孟子能成为一代圣人与“孟母三迁”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张翔升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09-110
《三字经》中孟母育儿的故事使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育儿的一些家庭策略,人性向善是孟母教育行为的逻辑起点,也是《三字经》全书教育策略的逻辑起点。择好邻而居是孟母教育的一种自觉自省行为,频繁地搬迁为孟子幼年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多变的环境,而生存环境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天然教室。重视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以及教育方式是孟母成功育儿的主要原因。孟母充满智慧的教育策略应该成为我们亲子教育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