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潼 《预测》1993,12(2):4-6
1 上“新台阶”的数量刻画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中提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应相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上新台阶”、“翻一番”、“翻两番”等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形象化描述。对这些形象化目标应予以具体的数量刻画,说明其涵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全面刻画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NP。“翻一番”意味着目标期GNP是基期的两倍,“翻两番”意味着目标期GNP是基期的四倍,而且,目标期GNP和基期GNP是在不变价意义下进行比较的。从数量上刻画“上新台阶”的标志,可选用GNP“翻半番”,即目标期(不变价)GNP是基期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叫“翻两番”? 所谓“翻两番”,就是指以1980年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为基础,到2000年,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达到原来的四倍,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8000亿元左右。到本世纪末,价格必然有变动。为了排除价格涨落的因素,翻两番是以1980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来计算的。“翻两番”不是任何产品都翻两番。“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在对国民经济进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制订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并不完全相同,具体到每一种产品,有的二十年内可能翻两番,有的翻不了两番,有的可以翻三、四番。“翻两番”是就全国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宏伟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开展关于“2000年的中国”的研究。通过这种研究,探讨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人民生活、社会结构、政治生活、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4.
徐连仲 《预测》1992,11(5):8-11,23
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1~1990年1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均增长9%,使得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1978年底)确定的到本世纪末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于1988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提前两年完成了80年代的奋斗目标,国民经济上丁一个新台阶。在80年代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基础上,90年代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在几年中再上一个台阶,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亟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数量的核心问题。发展经济学派认为,当一国人均GNP处在300~1000美元之间时,将是一国的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目前我国人均GNP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在整个国民经济处于结构性大变革时期,陕西区域产业结构也处在跃跃欲变的起跑线上,作为地处陕西区域的西安交通大学,多年来,在“立足地方经济,放眼沿海省份”的科技发展长期战略方针指引下,利用自身优势,为陕西地方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快速变革,也对西安交通大学提…  相似文献   

6.
《科学学研究》1996,14(2):71-74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1995年工作总结1995年是我国“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人民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宏伟任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会在中国科协和挂靠单位的领导下,按照党的、“深入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团...  相似文献   

7.
王文臣 《软科学》1992,6(2):56-59
<正>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000年前要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今后几年是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400美元上升到1000美元,是属于经济中期增长的艰难时期,其显著特点是产业结构的加速变动。在这个发展阶段中,  相似文献   

8.
徐宏源 《预测》1993,12(3):8-10
1992年,以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契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年经济从总体上看呈平稳、高速增长的态势,GNP的实际增长率达12.8%,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高增长年份。在全球经济增长不景气的大环境里,这一速度为世界所瞩目。 1 1992国民经济形势综述 1.1 1992年我国综合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刘菊  徐宏源 《预测》1992,11(3):12-17
1 1992年我国消费环境八十年代至今,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历了两个阶段,高速增长时期和治理整顿稳定发展时期。1981年~1988年为高速增长时期,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均增长10.1%,但后期经济过热、供给不足、通货膨胀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经济增长趋于稳定,1989年、1990年GNP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5.2%。预计1992年将比上年增长7.3%,达到12203亿元(不变价)。到1992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17557万人,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国内外有关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作了预测。如美国“综合长期战略委员会”预测:到200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38000亿美元,届时中国将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最新完成的分析预测指出:中国的经济实力在2000年和2020年,人均GNP分别为763美元(1980年价格)和1724美元。到2050年,人均GNP可望达到3800美元。我们通过分析近1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今后可能的发展速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判断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荣  赵光洲 《未来与发展》2006,27(8):57-59,64
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目前我国资源形势相当严峻,从目前经济发展形势看,我国到2020年GDP实现“翻两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到2000年要实现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结合具体工作,我们上海市标准紧固件行业能不能也实现“翻两番”? 首先回顾一下历史。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八○年,这是我国遭到极大自然灾害和不断受到政治运动冲击的二十年,尽管这些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破坏作用,但是摆在人们面前的还是一张耐人寻味、令人振奋的图表:  相似文献   

13.
到1997年,世界人口总数达到60亿,分布于180多个民族国家。对于发展水平的衡量,人们普遍使用的标准是“人均收入”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世界银行每年用此标准对各国进行“排队”,并把所有的国家按人均收入的多少分成四类,即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上中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世界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大提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到二○○○年国民经济翻两番。根据这一目标我省二○○○年工农业总产值将达到一千亿元左右。这是一个既实事求足又宏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提出,到二十一世纪新疆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根据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战略目标,提出到本世纪末,人均工农业产值达到全国的中等水平。据测算,实现上述目标,全自治区工农业年总产值必须达到420亿元,即比1980年翻两番半。达到这一要求,把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在二十世纪末国民经济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是保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方面。本文拟对制定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中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到本世纪末要比1980年翻两番。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如何安排钢铁工业的生产和建设?这最好是先对我国1985~2000年钢需求量进行预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经济上即将走的路,很可能是许多经济上比我国发达的国家已经走过的。因此,本文先分析、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钢消费量变化规律,再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预测。一、钢消费量变化规律钢铁的用途很广,影响钢消费量的多少和增减速度  相似文献   

18.
《华夏星火》2016,(4):22-23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经济仍实现了稳健增长,“十二五”圆满收官,并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仅占9%左右,但仍然是地位不可动摇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2015年,我国农业工作究竟取得了哪些成绩?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透露出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1993年5月,国际上发表了几个关于中国经济的数字,又经《纽约时报》等报刊的宣传,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1992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NP)为16600亿美元,人均为1400美元。随后,世界银行的估计更高,总值为23500亿美元,人均为2000美元。照此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已位居世界第2、3位了!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则是,1992年的GNP为24036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一系列新兴技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必须积极开拓新兴技术领域.根据地区条件和特点,生物技术当是新疆重点开拓与发展的一个领域。这不仅对做好开发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实现本区国民经济年总产值翻两番半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下个世纪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向新疆和大西北转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