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凤荣 《资源科学》2011,33(11):2041-2046
在半干旱区,气候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自然背景条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则加速了荒漠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伊金霍洛旗的荒漠化发展得非常严重。自1976年以来,通过生态退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变放牧为圈养,增加灌溉、化肥等农业投入等,抑制了荒漠化,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恢复以林草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半干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而在人口超过农业所能够支撑的能力时,必须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使得农民可以离开土地谋生,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才可能实现生态退耕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伊金霍洛旗正是因为由煤炭开采带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进行生态退耕,才得以恢复与重建稳定的可以抵御荒漠化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土地承载更多人口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保证该区以林草覆盖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防止荒漠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地区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匮乏与水质恶化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特点所带来的北方缺水态势,造成每年上千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深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深圳为研究案例,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土地利用详查数据、政府部门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等多种数据源,应用定量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开展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将影响深圳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可归纳为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城市化和工业化因子、人口因子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四个因子;应用线性回归和指数回归等分析方法可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和土地利用变化强度表达为影响因子的函数关系,从函数关系可知各影响因子对深圳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人口、城市化与工业化因子的影响作用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因子其次。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城市化率也逐年上升。本文阐述了土地财政、政府债务和城市化的传导机制,通过实证研究,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下,验证了城市化率和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城市化率和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认为分税制改革以及GDP为导向的政府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大幅增长,一方面利用土地抵押获得银行信贷,形成"土地财政",投入城市化建设,另一方面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借由"溢出效应",发展城市第三产业。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以及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中国特殊历史阶段下的一种特殊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是,在完善土地政策参与经济总量、产业和部门结构、区域协调发展调控的同时,还要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把土地要素市场化、促进就业的工业化、农村人口城市化纳入土地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中。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改革开放20年以来,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各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早早亮起了红灯。 分析我国现状,从现在起直至下世纪初,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同时又是人口增长高峰和粮食需求增幅较大的时期,在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使得本来就短缺的土地资源面临更大的压力。研究表明,城镇用地规模增长速度与…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时期,文章着眼于这一背景,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人口、土地、经济规模的资源承载力阈值、资源负荷、资源强度概念及其表征方法;结合分岔理论和突变理论,引入突变级数法进行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以2011-2013年辽宁省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辽宁省14个行政单元中,人口、土地、经济规模超过水资源承载力阈值的城市分别为8个、8个、4个,水资源强度高于全省平均值的城市分别为6个、6个、10个;与2011年相比,2013年辽西北的朝阳、阜新及铁岭等3个城市的水资源应急响应级别提高,辽东南的大连、丹东、盘锦及营口等4地水资源系统负荷减轻,辽宁省水资源危急态势趋缓。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辽宁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整体状况,评价过程相对简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因此便于推广应用,为不同时空尺度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权制度的起源是与水资源紧缺密不可分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地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当今世界各地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早期阶段,水资源的利用是无偿随取即用的,随着人口增长和开发活动,水资源成为一种短缺的自然资源,水权就作为解决特定地区社会系统冲突的制度而产生了。”(石玉波,2001)本文就水权产生的影响、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水权制度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首先,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往往会伴随着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由于全球化催生了发达国家产业资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促使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速度和人均收入水平提升速度加快,各种大宗产品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工业化还处在中期阶段,而且在同步推进城镇化.我国的人口高峰是在2030年,人均收入水平也会继续显著提升,需求因素会继续刚性增长.同时,耕地、水资源的稀缺性将进一步显现,人口红利也在逐步弱化,这必然会推高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对农产品价格走势形成硬支撑.  相似文献   

10.
随着自治区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自治区对水资源的利用提出了严格要求,在国家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调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节水,确保工业、生活用水。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是用水的大户,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但农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仅为25%。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实现节水灌溉,全面实施节水农业发展战略,推广先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农业节水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全球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原因,而引起的土地利用、耕地减少和人地矛盾等问题更加突出。土地管理在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合理规划土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如何评价土地质量成为了土地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地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构成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的评定,以阐明各类土地的适宜性、限制性、土地利用现状及生产潜力,从而为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和合理组织土地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王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5):281-281,5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我国人口以及劳动力的增长高峰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时期,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化速度正在慢慢放慢,人口及劳动力的出明显的负增长的情况。随着经济发展,地价也在慢慢高涨,要想进一步强化约束土地占用的经济体制,土地管理也在进一步完善,用地压力也在慢慢地萎缩。根据调查,21世纪我国人口在15亿左右,而且我国人口可能会慢慢减少,因此估计,我国的耕地资源潜力非常有限,有必要进行土也管理改革,本文针对土地资源管理,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地区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转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作为一种关键的自然要素,土地资源投入对地区工业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的实现不仅仅体现在土地资源开发规模的快速扩展,而且也体现在土地利用结构的迅速改变.长江流域大规模工业化实践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跨部门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决定长江干流土地资源投入状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农村地区工业化,而不是城市化发展本身.换言之,在长江干流地区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变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远小于广大农村地区工业化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进行地区工业生产、特别是农村地区工业生产的空间重组似应成为长江流域未来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水污染控制、水环境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粮食海啸"引发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值得我们对粮食安全进行一定的反思.迄今为止,立足于自给的中国粮食供给基本处于安全范围之内,但存在着保障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等突出问题.未来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人口持续增长和耕地不断减少带来的双重压力,而且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农地资源的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需要确立以"粮食生产能力"指标为核心的农地保护政策,选择"紧凑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并积极拓展和利用海外农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等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城市化水平及空间格局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是推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化的最主要的因素,2006年该区域城市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对城市化的总体贡献较弱.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化空间格局,发现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化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以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为核心的极化作用加剧.  相似文献   

17.
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选取影响水资源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之一的人口要素进行重点分析评价,应用阻滞增长模型和带干扰的ARLMA模型分区域分别对金华市人口变化和城市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出发,分析了流域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为了解决金华市水资源量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应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同时需要适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人口控制的经济社会条件和传统经济手段局限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小农经济下人口控制困难的原因。最后分析指出: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经济发达和人口城市化、工业化是控制我国人口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土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显得尤为宝贵。针对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已引起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研究水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