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感来袭时,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在几天内轻易打败流感,而其他人则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死去呢?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德国研究人员发现,这可能与人体内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09,(10):9-9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拉普拉塔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同事的协作下,首次观测到了磁单极子的存在,以及这些磁单极子在一种实际材料中出现的过程。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3.
《未来与发展》2013,(10):95-95
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HZB)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Delft)的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科研小组,成功研发出一种价格低廉的利用太阳能进行电解水制氢的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相似文献   

4.
据美联社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仍在进化之中,研究人员跟踪研究了被认为是有助于控制大脑生长的两种基因的变化.这种变化在20万年前现代人出现后就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5.
《大众科技》2008,(4):9-9
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近期报告,基因疫苗增强免疫系统的关键是能够激活白细胞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而与之前认为的碱基序列无关。 基因疫苗指将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从而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正>意大利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一种基因变异与肺癌有关。据当地媒体报道,意大利米兰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NOTCH的基因变异与肺癌有关,原因在于负责控制这一基因的Numb蛋白质对其丧失了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10-I0011
[导读]痛风发作会在人体关节部位引发炎症和剧烈疼痛,但过了一段时间后,炎症通常会自动减弱,疼痛感也逐渐消失。据新华社柏林6月9日电痛风发作会在人体关节部位引发炎症和剧烈疼痛,但过了一段时间后,炎症通常会自动减弱,疼痛感也逐渐消失。这为何会发生·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原因在于一种人体免疫细胞的“自杀式攻击”。  相似文献   

8.
《百科知识》2009,(14):7-8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与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So×21与脱发也有关,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研制治疗脱发的药物。研究人员用专门培育出的缺乏So×21基因的实验鼠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实验鼠出生后不久体毛能够长全,但在出生后15天左右实验鼠的头部最先开始脱毛,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08,(5):7-8
日本研究人员近期发现了“渐冻症”的一种新致病基因,这种基因发生变异可导致其编码的“TDP43”蛋白质出现异常,进而侵袭神经细胞,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10.
美国研究人员称,他们发现名为MTDH的基因在乳腺癌患者体内起关键作用,其增加了癌细胞扩散的几率并且能够抵抗化疗。有关专家指出,针对该基因研发新药物将具有广阔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1月5日出版的《癌细胞》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人员称,一种被称作BCL11A的基因会抑制人体血红蛋白的生产。血红蛋白对人类发育时的血液健康非常重要,可缓解镰状细胞贫血病和其他血液病的严重程度。BCL11A可能为人们治疗这些血液病提供了干预的标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网站上。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09,(9):48-48
科学家宣称已经确定了与皮肤衰老有关的关键性基因,这项发现距离青春永驻的梦想变成现实更进了一步。研究人员利用人类染色体组计划收集的数据,发现1 500个控制人类多久不长皱纹的基因。化妆品巨头宝洁公司的科学家们还认为,他们已经  相似文献   

13.
《大众科技》2009,(2):6-7
美国研究人员借助全基因组扫描发现,基因SFTPA2的某种变异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有关。这是迄今发现的与这种致命遗传性肺病相关的第三种基因。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10,(7):10-10
美国研究人员采集了500名平均年龄达100岁的老人的血样,从中提取DNA,并仔细比对200万遗传标记,发现有三种基因在这些百岁老人身上频繁出现,其中两种能使“好胆固醇”大幅增加,另外一种基因可能有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今日科苑》2013,(16):58-60
美国科学家声称发现了一种特别的基因,不仅能够确定你能否成为一个早起的人,而且能够将你可能去世的时间预测到上午还是下午。这种特别基因控制着人体生理节律,或许是当人接近死亡的时候,身体会还原到一种更加自然的生理节律。  相似文献   

16.
彭文 《百科知识》2013,(7):14-15
英国研究人员分析了4.5万名屈光不正患者的基因状况,发现了24个与近视有关的基因。其中包括与视觉信号传输、眼组织构造和眼部发育有关的基因,携带这些高危基因者患近视的风险是常人的10倍。此前研究发现,近视与用眼过度、户外活动少等环境因素有关,而这项新的研究则证实遗传因素也与近视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德国科学家发现,在压力下或战火中,男人往往变得更善交际,也更愿意进行团队合作。这个来自心理测验的发现颠覆了一个存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研究结果。以前,科学家认为女人在压力下变得更具保护性和更善交际,但男人只是变得更好斗。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9,(9):7-7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近期发明了一种试验性基因检测法,能在人们出现流感症状之前发现感染情况。据美国媒体报道,大多数流感诊断方法都是在流感症状出现后通过找到病毒或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来确诊。新方法则通过在尚未发病的人身上辨别与免疫有关的基因的状态来确诊。参与研究的杜克大学研究人员杰弗里&#183;金斯伯格说,这一检测法旨在发现负责免疫反应的基因的激活状态,因为这种状态可反映人体的感染情况。新方法只需检测10微升指血。尽管这种方法还不能区分病毒种类,但它已能辨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9.
周小丁  罗骏  黄群 《科研管理》2014,35(5):145-151
德国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本文分析了体制、法律、政策与制度是实现高校与国立研究机构间协同创新的保障,归纳出德国校研协同创新的五种共性模式及三种个性模式。总结出校研公共研究机构之间协同创新的实现需要政府层面的导向与推动;校研机构间异质互补性机制是推动两大机构产生协同的内在动力;经费导向机制是校研协同创新良性循环发展的纽带;德国校研协同创新模式呈现出多层次与全方位的特征。最后,对我国校研两大体系的协同创新提出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未来与发展》2012,(6):109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植物开花的基因"按钮",有望在未来"调控"植物的开花时间,加快作物在不同环境下开花结果的速度,以增加作物产量。以往的研究显示,植物会通过叶子接受光信号,并传递一种叫"开花素"的信号至茎端,从而使植物开花。找出"开花素"及"开花素"输送机理的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就已开始。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