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唐诗》(卷665)罗隐集中收有《感弄猴人赐朱绂》一诗:"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这首诗素来被视为罗隐讽刺诗的代表作之一,颇受论者推许。但是根据相关材料来看,它并非罗隐所作。兹考证如下: 一此诗在《全唐诗》题下有注:"《幕府燕闲录》云:‘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故罗隐有诗云云。朱梁篡位,取此猴,令殿下起居。猴望殿陛,见全忠,径趣其所,跳跃奋击,遂令杀之。’"若依此材料,则此诗作于唐昭宗"播迁"的期间内。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籍,考唐昭宗之"播迁",共有四次:  相似文献   

2.
《诗序》即《毛诗序》的简称。历来对于《诗序》结构的划分有所谓的"大序""小序"(郑玄《诗谱序》)、"古序""宏序"(程大昌《考古编》卷二"诗论十")、"前序"(《二程遗书》卷二上)、"后序"(范家相  相似文献   

3.
四家《诗》经本的卷数,《汉书·艺文志》有明确的记载:"《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又说:"《毛诗》二十九卷。"三家《诗》的经本是相同的,但具体如何分卷的呢?三家二十八卷,《毛卷》二十九卷,卷数显然不同,但不同究竟在哪里呢? 上述问题,清儒颇多论述,所述也较有代表性。如王引之认为四家《诗》分卷并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都是十五《国风》为十五卷、《小雅》为七卷、《大雅》为三卷、三《颂》为三卷。只是三家《序》不分卷,冠于各篇之首,而《毛诗》则序别为一  相似文献   

4.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终于布衣而声价重于一时的明代诗人和诗歌理论家谢榛,一生惟诗是乐,驰骋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诗坛六十馀年,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和诗论。时至今日,虽历经四百馀年沧桑,仍有诗2542首、曲1阕、句6则、诗话429段、序1篇、评点79条流传下来。这是一笔可观的文化遗产。《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二《四溟集》提要谓:"榛诗足以传,而论诗之语则多迂谬。"卷  相似文献   

6.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中州集》是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歌总集,是研究元好问。研究金代文史的重要文献,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忽视了对它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以《中州集》为探讨对象,力求全面地揭示其文化意义,分析其文献得失。一、《中州集》的编纂动机与编纂过程元好问在《中州集序》中称其编纂动机是收集金朝百年来的诗人诗作,在《自题中州集后》诗中又说:"平世何曾有稗官,  相似文献   

8.
你的信我收到了.你关于第六条的疑窦,现在已有很可靠的答案了.附上今日日记两页的副本,你看了必定欢喜.《雪桥诗话》是遗老杨钟羲编集的,遗老刘翰怡刻于上海.前编十三卷,卷六页五云:敬诚名敦诚,别号松堂,英王裔,有《四松堂集》,诗二卷、文二卷、《鹪鹩庵笔尘》一卷;纪文达为之序,哲昆懋斋为作小传.……  相似文献   

9.
一朱熹对于《诗经》用力最勤,《诗集传》便是他研究《诗经》的成果之结晶。但是关于此书的成书时间,则历来说法不一。清人王懋竑《朱子年谱》卷三系此书于淳熙四年(1177),是年朱熹四十八岁,今人多从此说。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今本《诗集传》卷首的《序》署曰"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序"。但是其实朱熹的孙子朱鉴在《诗传遗说》卷二中早已指出这篇序不是为《诗集传》而作:"《诗传》旧序,此乃先生丁酉岁用《小序》解经时所作,后乃尽去《小序》。"清人《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此序写于《诗集传》成书之前:"卷首自序,作于淳熙四年,中无一语斥《小序》,盖犹初稿。序末称‘时方辑诗传’,是其证也。"今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所收各诗人集子中,时有窜入他人之诗者,对此,历代学者多有指正。近读杜牧、许浑二集,于两人重出之诗加意留神,一得之愚,不敢自弃。现梳理成文,以就正于方家。《全唐诗》卷五二六杜牧诗中有《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一首,岑仲勉先生在《读〈全唐诗〉札记》中,考证出"川尹刘侍郎"即三川尹(河南尹)刘瑑。然考之杜牧仕履,却发现刘瑑官河南尹时,杜牧并无分司东都之事,因而得出结论说:"如云前分司东都时承瑑恩知,兹追颂其德则可,  相似文献   

11.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著《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民国八年,张氏无倦斋重刻文津阁本,后来刊行《湖北先正遗书》,即据张本影印。然此书既经辗转抄录,错讹之处是所不免。如该集卷一四所载《朝贤送陈职方诗序》一文,末云:"集高斋之逸韵,增黄堂之故事,宿承贶授本,辱命冠篇,绝《大雅·穆如》之章,惭末学斐然之累。宝光己卯季冬二十八日序。"宋代绝无"宝光"年号,据字形及郑獬生活年代考之,当是"宝元"之误,且"宝元已卯"正是宝光二年,干支相符。然此文首称"康定元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典刊于石碑,始于后汉"熹平石经"。其名目卷帙,《隋书·经籍志一》著录甚详:"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计《周易》一卷、《尚书》六卷、《鲁诗》六卷、《仪礼》九卷、《春秋》一卷、《公羊传》九卷、《论语》一卷。熹平石经历年既久,风蚀兵燹,崩残湮毁。后世学者及鉴赏家们有收藏石经残石、残字、拓片者,如北宋赵明诚所撰《金石录》谓:"今余所藏遗字,有《尚书》、《公羊传》、《论语》,又有《诗》、《仪礼》。"晚近罗振玉、马衡、徐森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诗类"时<诗>学源流进行梳理.以<毛诗序>及与之一脉相承的学说为<诗>学之"正";以朱熹<诗集传>及前后与之相联的学说为<诗>学之"变";以不尊孔子删定的<诗经>和攻击<诗大序>、依托伪经说<诗>以及以"佛"说<诗>等离经乖义者为<诗>学之"异";以涉入科举讲章、以文学观说<诗>或疏于考证、牵合附会者为<诗>学之"衰".体现出主正容变,黜异贬衰的<诗>学著目纂修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全唐诗》卷四六七收牟融诗一卷,诗六十九首,小传云:"牟融,有赠欧阳詹、张籍、韩翃诸人诗,盖贞元、元和间人也。诗一卷。"显然,《全唐诗》的编者并没有掌握牟融生平的任何资料,小传不过就所谓"牟融集"撰写而成。据我们考察,这个《牟融集》实为明人所伪造。唐代没有牟融其人。我们曾遍搜唐代文献史料,包括史乘笔记、总集别集、政书类书、金石碑志等,从未发现有关唐人牟融的只字片语。苏州大学、河南大学的同志为了编纂《全唐五代  相似文献   

15.
陈祥谦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139-142
《古今类序诗苑》是唐人操诗歌专门之选的最早总集之一,因从未有过具体研究,故在梳理南朝及初唐诗歌总集的基础上,从编纂目的、体例、时间、集名等方面入手,以廓清刘孝孙《古今类序诗苑》是为续刘孝绰《诗苑》,慧净《诗英华》是再选《古今类序诗苑》及《诗苑》与萧统《诗苑英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全宋诗》"洪刍"条下收有一首《示子》诗:"太学何蕃久不归,十年甘旨误庭闱。休辞客路三千远,须念人生七十稀。腰下虽无苏子印,箧中幸有老莱衣。归时定约春前后,免使高堂赋式微。"此诗标题下,整理者有一段注释:"朱本无此诗。鲍校云:此诗应删除,《尧山堂外纪》是洪皓诗,见《鄱阳集》附录。按:四库本《鄱阳集》未收此诗,待考。"(第22册,第14492页)按:此诗既非洪刍诗,亦非洪皓诗,而是北宋洪浩之父写给洪浩之诗,此洪浩曾于北宋熙宁间  相似文献   

17.
《漳州图经》纂修多次,皆已散佚,今仅存《漳州图经序》,成为研究《漳州图经》的珍贵文献资料。然而对其撰作时代,古今诸家的说法不一。《全唐文》卷513收录此序,注明其作者为"贞元时人";乾隆《漳州府志·艺文》收录此序,注明其作者为‘宋吴与,奉议郎";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著录:"《祥  相似文献   

18.
河岳英灵集二卷 (唐)殷瑶辑宋刻本清莫友芝校。框高十六·九厘米,宽十二·八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殷瑶,生卒年不详,润州曲阿(今属江苏丹阳)人。其所选《河岳英灵集》自序落款称"丹阳进士殷瑶"。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著录《河岳英灵集》二卷,亦称"唐进士殷瑶撰"。其实他确曾业进士,但未及第。其馀仕履行实不详。《新唐书·艺文志四》提到"殷瑶汇次其诗,为《丹阳集》者。"同卷总集类又著录"殷瑶《丹阳集》一卷,又《河岳英灵集》二卷"。晚唐诗人吴融有《过丹阳》诗一首,其中"藻鉴难逢耻后生"一句下,自注"殷文学于此集《英灵》",因知殷瑶做过文学之官。唐东宫官崇文馆有文学三人,为正六品下,职在"分知经籍,侍奉文章"。此为东宫亲近,殷瑶不可能担任此职。另外,王府官,西都、北都、东都、都督府也都各有文学之官。各州则仅上等州设文学一人,  相似文献   

19.
《全唐诗》中收有孟浩然诗二卷,卷二中的《登安阳城楼》诗曰:"县城南面汉江流,江涨开成南雍州。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销忧。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骄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收录有此诗,且有沈的题下注:"城在汉中府汉阴县"。"汉中府汉阴县"即今之陕西省汉阴县,属安康地区,在古雍州(整个陕西省一带均为古雍州)南部。据汉阴旧志载:西汉时始称安  相似文献   

20.
《诗经·召南·何彼襛矣》一诗的写作时代,古今看法截然不同,值得重新进行考辨。《毛诗》所附《诗序》认为"《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分系于周、召二公,属于文王和武王之诗~①,即所括25篇诗均作于西周初期。《何彼襛矣序》云:"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②该诗二章:"平王之孙,齐侯之子。"《毛传》云:"平,正也。武王女,文王孙,适齐侯之子。"~③也认为该诗是当时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