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媒介素养教育是通过使阅听人掌握媒介文化知识,进而提升阅听人的媒介文化意识,最终形成阅听人正确合理的媒介文化行为的教育活动.它涵盖了对于阅听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个层面的教育和培养.培养阅听人的媒介文化意识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环节,而使阅听人形成合理正确的媒介文化行为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论媒介素养教育的构成与范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它体现了媒介素养的四个要素——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和传播信息。在信息社会中,几乎没有人在生活工作中不依赖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为了更好地获取信息,人们必须对媒介有所了解,知道在特定的媒介上获取相关的信息。尤  相似文献   

3.
微文化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文化具有微主体、强互动和微载体、强效果等特征,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广泛传播。微文化传播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着“去屏障化”、“去身体化”和“去中心化”等挑战,需要我们从深化理论研究、培养师资力量、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场所。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提供极大信息自由的同时,也给大学生酊心理、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因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试从心理学和传播学层面探讨大学生心理接受特点,分析网络传播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异化现象,并从互联网自身的角度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众媒介文化传播的日益广泛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于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媒介素养教育的伦理自觉正在成为学校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与议题。在当前的媒介技术与文化传播过程中,媒介技术理性的持续"至上",媒介传播自由与公正的失衡以及媒介学习主体理性、情感与信仰的分化,都给媒介素养教育造成了伦理困境。该研究在深刻理解媒介素养教育伦理自觉内涵的基础上,试图打破媒介伦理困境,重新建构媒介伦理的内涵与价值,并指出要真正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伦理自觉,需要复归媒介的价值理性与伦理精神,重塑媒介主体的自由与责任"规范",凝聚教师的媒介素养与道德引领。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被世界公认为是当代西方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最好的国家。在国家多元文化政策、新社会运动、教育改革等因素积极影响下,它走过了四十多年历程。至今,澳洲已形成了系统的国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跨文化的批判性教育模式、明晰的媒介素养教育标准。基于澳洲经验,我国可以从宏观上分层次推进国民媒介素养教育;微观上,强化媒介课程设计和教学创新。在课程标准层面,尽量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开发上,平衡多元文化与不同层次的媒介活动;在教学层面,探索批判式的媒介素养教学模式,从而凝聚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使媒介素养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中小学以及更高水平的教育课程,进一步拓展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广度、深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数字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出发,分析数字媒介环境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中亟待突破的几方面问题,进一步提出数字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媒介及媒介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日趋深入,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各国教育界探讨和研究的热点。媒介作为媒介信息的制造者,既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资源,又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主体。本文从发挥媒介自身功能入手,指出要借助媒介信息特有的社会化属性,积极发挥媒介自身的教育引导功能,承担起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在开展视觉文化研究和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析,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验证了信息技术支持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为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念思路与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0.
媒介素养教育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指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在于:一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二是符合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文化的崭新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献策,提出在高校率先引进“媒介素养教育”的想法,并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方案作一番探讨,以望引起学界同仁的深入探讨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切实重视,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2.
媒介素养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够提升大学文化的品位、丰富大学文化的内涵、拓展大学文化的功能。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文化建设体系是应对媒体全球化趋势给大学文化建设带来的新挑战的创新之举,也是大学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众传媒进入人们的生活,对青少年的影响愈发明显,也极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对青少年开展大众传媒素养教育愈发显得迫切,但是,面对大众传媒不良信息的挑战,我国传媒素养教育存在着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学校开展青少年传媒素养教育的策略,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传媒教育实施途径和以社会组织为背景的传媒教育平台,并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加强我国大众传媒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一场全球性的媒介素养教育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它给我国的全民素质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随着人们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认识的逐步提高,有关媒介的规范管理以及在大、中、小学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引导人类进一步适应当代媒介环境,从而提高其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而建设传媒教育硕士点,全面推进其在我国本土化的发展,则是我国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跨文化交际中难免出现由于语用失误、非语言交际失误和文化禁忌了解不够而造成的文化误解和冲突。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和礼貌原则以期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交往形态上产生了较多问题,媒介素养的培育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尝试使用“前台、后台”理论以及“过渡转向”理论分别研究大学生新媒体交往形态和媒介素养的培育。通过参与观察法掌握调查资料,并创新运用结构化思维分析交往形态的三个阶段以及媒介素养培育的过渡转向规律,并将二者结合,探讨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路径取向。为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谣言危害巨大,传播网络化使之无时无处不在,防治谣言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谣言止于智者",防治谣言的根本途径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使得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别于以往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现代社会更为重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虽已得到普遍认同,但具体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外语教材的优化几个方面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以期进一步提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各种媒介在我国的大量频繁使用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学者引进了西方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本文回顾了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的内涵、演变历史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崔亚英 《培训与研究》2006,23(10):45-47
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近年来,我国逐步开展了跨文化交际研究,对培养文化差异敏感性越来越重视。文化差异是一种自然观景,是客观存在的,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好奇。因此,我们研究好并利用好这种差异,把它变为一种交际能力,将更利于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