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清朝统治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峰的时期。军机处就是适应这一时期的性质而产生的。军机处亘存于清代统治时期一百七十余年间,它以“平章军国之政,以赞上治机务”,而为清统治者的得力工具。故权力既重且广。由于它最接近皇帝,又赋子“承旨出政”之权而行使权力,遂成为凌驾于內阁、部、院之上的全国要政的总汇机关。军机处始设于雍正八年(1730年),初名军机房。十年改名办理军机处。雍正十三年十月,高宗蒞政后,曾罢军机处,其职尽归总理事务王大臣代之。又二年(乾隆二年十一月),王大臣等请罢总理事务后,遂复军机处。直至宣统三年四月“皇族內阁”成立后  相似文献   

2.
“军机处”是清代的特殊政治机构,是直接秉承皇帝意旨经办一切重大政务的中枢,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发展到最高阶段——绝对君权的形成、并完全排斥“相权”的产物。军机处是中央的主要政府机关之一,实际上是皇帝内廷的办公厅或机要室,最便于君权的无限发挥。故自雍正时期设立以来,沿用不废,清季几次改制均未触动,直到辛亥武昌起义的前夕“皇族内阁”出现时才被裁撤。  相似文献   

3.
张杰 《文教资料》2009,(25):107-109
"谕"作为以皇帝名义颁发的最高一级的命令文书最早出现于明代.至清代则有"上谕"之名,且已逐渐成为清代皇帝发布日常政令载体的总称.雍正七年(1729年)成立军机处后,制定了完备的上谕档生成、保存和管理制度,形成了大量极具史料价值的上谕档案.这对清史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课本在谈及中国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官僚机构问题时,曾涉及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二府”、“内阁”及“军机处”等官僚体制,这些机构是怎样确立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是怎样发展演变的?本文结合中学课本,进行一些分析、综述。 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第一次走向统一,新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也随之在全国范围里得以确立和推行。它的主要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在皇帝统辖下实行中央、地方两级制。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 中央设置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  相似文献   

5.
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处,为清代所独创。其始不过为一临时设置,主要是处理军务,后逐渐演变成为“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的中枢机构。在《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的序言中谓:“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已大致勾勒出军机处的发展历程,但过于简略。笔者认为,军机处草创于雍正年间,其后日趋正规化,其日常规制基本定型于乾隆朝前期,进一步完善严密于嘉庆朝初年。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4-5期《2013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二》选择题第3题:中国古代常出现品序较低的皇帝近臣参与军国大事的现象,下列属于这种现象的是①汉武帝建立中朝②宋初设置“中书门下”③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所藏档案中,存有一批为清军机处全宗有关“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录副奏折。录副奏折是当时臣工进呈的奏折,经过了皇帝硃笔批示,称硃批奏折。凡奏折不论硃批与否军机处皆别录一份以备存查,称录副奏折(其中也有些原件不是录副的也并存在内)。录副折每日以若干件自成一束,每月归为一包,故又有月折包之称。这些录副奏折有很多是还未公布过的,和一般已见的史料有相互补充的意义。作者在参加明清档案部所藏档案的整理工作中发现有一件曾国藩在咸丰四年十月廿  相似文献   

8.
1982年《近代史研究》第1期发表过李永璞先生的《袁世凯做皇帝天数的订正》(以下简称李文),翌年该刊第1期又发表了郭天祥先生的《袁世凯做皇帝还是八十三天》(以下简称郭文).李文认为“102天说”和“82天说”“皆可成立”.但“以第一说为宜”、郭文认为“82天说”“不能成立”,“83天说”“并无错误”.并赞赏一些史家“称袁做了多少天‘皇帝梦’的说法”.此后,这一问题似乎无人再提.好象“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一说“83天皇帝梦”)已成定论.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皇帝”是秦始皇创的新名词。这个说法有对的一面,但不十分全面。《尚书·吕刑》曾经两次出现过“皇帝”这个词,一次是“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另一次是“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这样看来,“皇帝”作为一个实词,早在秦始皇以前近千年就出现了,不过它不是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皇帝用文书形式向全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部门及个人传达的公告、命令或指示等统称为“谕旨”。按光绪《大清会典》所说,它们可分为两类:批示臣下奏请叫“旨”,特降或因下面奏请而宣示中外的叫“谕”。这些文件统由内阁与军机处经办。 清初,文书制度基本沿袭明代。中央、地方各部门和高级官员所上奏章都不是由皇帝直接处理,而是必须先送到内阁。内阁接到奏章后,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用小票拟出批答,然后连同奏章经内奏事处送达皇帝“御览”。重要的军政大事还要直接经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出,名为“票拟”。内阁接到批件整理誊清后,即成“谕旨”。按规定份数恭录副本,然后由内阁将谕旨交都察院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历史各版本教材在叙述军机处的特点时,大都提到了“有官无吏”一词。如人民版教材中“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人教版教材中“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我们通常认为“官吏”是旧时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而教材明显说明官与吏并非一体,他们是有区别的,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2.
自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就彰显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征。至明清时期,明太祖废宰相,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本文以宰相制度为线索,探究明朝废宰相的原因、内阁的弊端和清朝军机处的性质、设立原因以及明清君主专制带给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养心殿     
养心殿在北京故宫中虽不算是大型建筑,而且位于主轴线的西侧,似乎并不起眼;可是别小看这座建筑,它是故宫里一座最为特殊的建筑。养心殿在乾清门的西边,是连接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三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重要枢纽。养心殿本来是皇帝修心养性之所,但到了清雍正时,其作用就大不相同了。本来皇帝起居、内务都在“后三殿”,但自雍正开始,用兵西北,战事频繁,故增设军机处,位于紧靠内廷的乾清门广场,便于随时召见军机大臣,所以雍正皇帝就由后三殿改到养心殿来居住,起居政务均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清代驻防将军管理制度严格,印信的署理制度亦极其严密。笔者以乌里雅苏台将军印信的署理为对象,利用《军机处满文月折包》予以考订,说明将军离任,印信不可一日无人执掌,且必须执掌在皇帝指定的署理者手中。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前,俄国利用清政府统治面临的危机,加紧策动外蒙古独立。武昌起义爆发,沙俄认为这是它“吞并中国领土而能达到其宿愿的大好时机”,增派军队侵驻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在沙俄的支持下,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宣布成立“大蒙古国”,以活佛哲布尊丹巴为“皇帝”(额真汗)。第二年11月3日,俄国与外蒙古非法签订了《俄蒙协约》,规定俄国“扶助蒙古的自治”。11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16.
1986年,一篇文章轰动中国:《中国的“小皇帝”》。它描绘亿万独生子女的优越,也对二十年以后的他们和中国,表示了深深的忧患。如今过了将近十年,中国的“小皇帝”们怎样了呢?他们仍然优越,“万千宠爱在一身”,但他们已经不是“小皇帝”,而是“小奴隶”了。他们真的应有尽有,但却缺乏真的自尊、自主、自由。一个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无法主宰自己的人,不是皇帝,而是奴隶。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万岁”一词是最高统治者的名词。巨子口中的“万岁爷”就是皇帝,除了皇帝,谁也不敢将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就连明朝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贤,虽然从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也只敢以“九千岁”自居。其实,在西周、春秋时,“万年无疆”、“眉寿无疆”等是人们常用的颂词和祝福语。《诗经、幽风·七月》有“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之句,它描写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后,举行欢庆仪式的场面。这里的“万寿无疆”,是人们举杯痛饮时发出的欢呼语。西周金文中也有很多这类文字,它并不是对天子的赞颂,而是一种行…  相似文献   

18.
清代设立的军机处被称为“君主权力登峰造极的重要标志”。但对军机处的描述,各种教材说法不一。本文拟就军机大臣的品级、军机处的职能及其地位等问题作一简要分析,祈教名家。普通高中新课标岳麓版教科书说:“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页说:“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所说“军机处有官无吏。而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与史书记载出入颇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现代史》高中必修本中明显的错误有两处。 1.上册第84页“武昌起义以后,清政府命令军机大臣荫昌率领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军机大臣”应为“陆军大臣”。第79页说“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一再要求下,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既然已没有军机处,何来军机大臣? 2.下册第87页李四光图例文字:“李四光(1989——1971年),湖北黄岗人”。很明显,“1989”应改为“1889”。印错一个数字,李四光享年竟成为“负数”,岂不可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